雕塑史上的塑圣杨惠之

杨惠之,生于唐代吴郡,即今江苏省苏州。唐代雕塑家。在我国雕塑史上被誉为“塑圣”。

现存苏州东郊保圣寺唐塑罗汉,是其比较有代表性的雕塑作品。著有《塑决》一书,已佚。

杨惠之的创作活动大致推测在开元、天宝年间。据宋人刘道醇《五代名画补遗》记载:“杨惠之不知何处人,与吴道子同师张僧繇笔迹,号为画友,巧艺并著。”由此可知他应为吴道子的同时代人,而且画艺颇精。

大凡艺术家,都是有些脾气和个性的。

据史料记载,“道子声光独显,惠之遂都焚笔砚毅然发奋,专肆塑作”。就是说吴道子名气很大,杨惠之比不过他,就焚烧笔砚,另辟蹊径,专攻雕塑。

杨惠之的画,其实未必不如吴道子,但因为声光不显而转行,现在想来却是雕塑界的一件幸事。

尽管杨惠之弃画专塑,但他的绘画功底也为从事雕塑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当时人称“道子画,惠之塑,得僧繇神笔路”,认为杨惠之的雕塑“夺僧繇画像,乃与道子争衡”。

张僧繇长于写真,题材广泛,他吸收了书法用笔,丰富了绘画技法,并吸取外来形式,画面有凸凹感,对隋唐时代的人物画风影响甚深。杨惠之的雕塑也融合了这一特色,“惠之之塑抑合相术,故为古今绝技”。

杨惠之在肖像雕塑上造诣很深,他继承了“影塑”与“浮塑”的技巧,创制出了“壁塑”的新形式。壁塑,俗称“海山”,即在墙壁上塑出云水、岩岛、树石,以佛像散置其间。

杨惠之尤其擅长塑罗汉像,也是一位多产的雕塑巨匠,他创作的雕像在数量,质量及种类等方面都是惊人的。

据史料记载,他的作品有京兆府长乐乡北太华观玉皇大帝像、汴州安业寺净土寺院大殿内佛像和枝条千佛、东经藏院殿后三门两神像与维摩居士像、河南洛阳广爱寺三门五百罗汉像、陕西临潼骊山福严寺壁塑、陕西凤翔东天柱寺维摩像、江苏昆山慧聚寺大殿佛像等。

宋代文豪苏轼参观过东天柱寺维摩像,他曾赋诗道:

今观古塑维摩像,病骨磊嵬如枯龟,

乃知至人外生死,此身变化浮云随。

……

此叟神完中有恃,谈笑可却千熊罴。

从诗中可见,杨惠之将维摩像塑成了一个外貌瘦削而有神,谈笑风生,旁若无人的形象。

最能体现杨惠之“海山”艺术风格的,当属苏州东郊的保圣寺唐塑罗汉。

在苏州东郊的保圣寺唐塑罗汉博物馆里,保存有杨惠之的9尊雕像,就是杨惠之以“壁塑”形式结合成一个整体,给人的感觉是色彩与体积并重,更像一副立体画卷。

雕像的背景是突兀的山岩,卷舒的云气,翻滚的浪花,有些类似于古希腊时期的圆雕。而一个个罗汉则居于洞中。山石的造型有些夸张变异,上大下小,甚至有些像云彩。

而人物的塑造,大致以写实为原则。种种凡俗人物一经杨惠之的塑刻点化,立时化身为姿态各异的低眉菩萨与怒目金刚。

此外,从尊雕像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杨惠之是一个很注重雕塑细节的人。而细节恰恰是雕塑的关键所在。这些尊雕像的人物神情、姿态、肌理、衣饰等处理得十分精到。

我国的绘画一向有“吴带当风,曹衣出水”的说法。北朝齐曹仲达画佛像,笔法稠密重叠,衣服紧窄,称为“曹衣”,而以吴道子为代表的画家画人物,笔势圆转,衣服飘举,称为“吴带当风”。

杨惠之的作品,合两家之长。人物的衣纹那柔润流畅的线条,衣饰的轻薄和略有下坠的感觉和褶皱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杨惠之塑像的高妙之处,就是在于作者捕捉了种种细节,如降龙的眼神其焦点落在远处的狞龙身上,讲经者的自我陶醉,听经者微张嘴巴,似乎要流出口水、袒腹者神秘的微笑和慈悲的关切,点头的石头等,把它加以典型化的夸张和细腻的写实。

更令人惊奇的是,9尊罗汉中竟有一尊是梁武帝像,塑像喉咙部位的食管、气管、血管隐隐可见,整个人虽正襟危坐却又眼皮半垂,显得有气无力,大概是饿死前的写照。可见杨惠之的高超技艺。

杨惠之还总结多年雕塑经验,写成《塑诀》一书,一直流传至宋代,是我国当时独一无二的雕塑理论著作。

杨惠之将当时的山水画与人物画结合运用于雕塑中,首创了“壁塑”新形式,为丰富中华艺术宝库作出了贡献,已经成为我国传统雕塑的一部分,对后世影响极大。

由于杨惠之在雕塑史上有着绘画史上画圣吴道子的地位,后人誉他为“塑圣”。

[旁注]

刘道醇 北宋大梁人,活动于1057年前后,绘画理论家。他提出了绘画的“六要”与“六长”之说。其中的“六要”与谢赫的“六法”之说有不少共通之处。著有《五代名画补遗》、《圣朝名画评》。

浮塑 类似于浮雕。是雕塑与绘画结合的产物。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并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由于其压缩的特性,所占空间较小,所以适用于多种环境的装饰。浮雕艺术在世界上到处都有,如古罗马的神庙雕塑,我国的昭陵六骏等。

圆雕 指非压缩的,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赏的三维立体雕塑。圆雕的手法与形式、雕塑内容与题材、材质都是多种多样的。圆雕作为雕塑的造型手法之一,应用范围极广,也是老百姓最常见的一种雕塑形式。

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

人物画 人物画,简称“人物”,是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出现较山水画、花鸟画等为早;大体分为道释画、仕女画、肖像画、风俗画、历史故事画等。人物画力求人物个性刻画得逼真传神,气韵生动、形神兼备。

吴道子(约680年~759年),又名道玄,画史尊称吴生。唐代第一大画家,被后世尊称为“画圣”。在绘画上独创“吴家样”,所画人物衣褶飘举,线条遒劲,人称“莼菜条描”,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被誉为“吴带当风”。

曹仲达 我国南北朝北齐画家。他结合中外文化,创造出自己的风格,被称为“曹家样”。其突出特征是表现衣纹较为稠密的紧身贴体式。

[阅读链接]

杨惠之雕塑技艺高超,他参与制作了长安、洛阳两京很多庙院的造像,是盛极一时的雕塑家。

相传他曾为长安著名艺人留杯亭塑像,人们从想的后面就能认出是留杯亭。据《五代名画补遗》记载:“惠之曾于京兆府塑倡优人留杯亭像,像成之日,惠之也手装染之,遂于市会中面墙而置之,京兆人视其背,皆曰此留杯亭也。”

连塑像的背面都如此传神,如果没有高超雕塑技艺,是完全不可能有这样的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