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世时期——艺坛师范
明清两代是我国历史上的近世时期。源远流长的中华艺术史,发展至明清时期,加快了对西方艺术的理解和吸收,建筑、音乐、雕塑等门类成绩斐然。蒯祥的皇室工程取得了建筑艺术上的光辉业绩;供春的紫砂壶登上了泥塑艺术的巅峰;朱载堉在乐器发音和理论标准方面展现了令世界赞叹的才智;董其昌、王铎的书法更是产生了世界性影响。
我国近世时期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在世界特别是亚洲发展史上,有着特殊辉煌的地位,是值得我们自豪的。
天安门的设计者蒯祥
蒯祥(1398年~1481年),字廷瑞,号香山。生于明代吴县香山,即今江苏省苏州。明代建筑匠师,香山匠人的鼻祖。
据记载,蒯祥曾参与和主持了众多的皇室工程。如北京宫殿和长陵、献陵、景陵、裕陵皇陵等。尤其是设计和建造天安门,在我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蒯祥出身木工,他的祖父蒯思明、父亲蒯福都是技艺精湛、名闻遐迩的木匠。其父蒯福曾于明代初年主持过金陵皇宫的木作工程,在建筑界颇有声望。在祖父和父亲的熏陶下,蒯祥也是造诣很深,年轻时就有“巧木匠”之称。
明成祖迁都北京后,调集能工巧匠建造皇宫。蒯祥随其父应征,设计并直接指挥北京皇宫的营建。由于蒯祥的设计水平高人一等,被任命为重大工程的设计师。
蒯祥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负责设计和组织施工宫廷的正门承天门,即今天的天安门。
在蒯祥运筹下,这项工程于1417年始建,1420年建成。当时是一座三层五间式的木结构牌楼,其城楼形状与今日大致相仿,但规模较小。
这就是最早的天安门,原名“承天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
承天门建成之后,受到文武百官称赞,明成祖龙颜大悦,称他为“蒯鲁班”。
蒯祥成功建造了承天门,此后定居北京,担任建筑宫室的官吏,直至工部左侍郎,授二品官,享受一品官俸禄。蒯祥在京40多年,在任职期间,先后参加了不少工程修建工作。
1436年至1449年,蒯祥负责兴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还于1464年亲自主持明十三陵中裕陵的建造。据明史及有关建筑专著评介,认为蒯祥在建筑学上的创造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
蒯祥精通尺度计算,在营建宫殿楼阁之时,每项工程施工前都做了精确的计算。竣工之后,位置、距离及大小尺寸,都与设计图分毫不差,就连明宪宗也很敬重他。“凡百营造,祥无不与。”《宪宗实录》中这样评说。
蒯祥的榫卯结构技巧在建筑艺术上有独到之处。我国古代的建筑大多是木结构,其关键在于主柱和横梁之间的合理组合。蒯祥不论在用料、施工等方面,其几何原理掌握得相当好,营造的榫卯骨架都结合得十分准确、牢固。
蒯祥还将江南的建筑艺术巧妙地运用上去。在北京皇宫府第的建筑中,他采用苏州彩画,琉璃金砖,使殿堂楼阁显得富丽堂皇。
蒯祥不仅木工技术纯熟,还有很高的艺术天赋和审美意识。据记载,蒯祥身怀绘画的绝技,能以双手握笔同时在画龙,合二为一,一模一样,技艺可谓是炉火纯青。
蒯祥从一个普通的木匠,成长为一位建筑大师,其中的智慧、勤奋和机遇等因素缺一不可。他的人品也很受人称赞。尽管他的官职很大,但是他为人仍然非常谦逊俭朴。
到了晚年,虽然他已经主动辞官隐退,但每当有营造工程向他请教时,他还是非常热心地指导。
1481年3月,蒯祥在北京病逝。皇帝派人致哀,赠蒯祥父亲为侍郎,并荫封他的两个儿子,一为锦衣千户;一为国子监生。
蒯祥去世后,人们一直怀念着这位工匠出身的建筑大师。蒯祥在北京住处的那条巷被命名为“蒯侍郎胡同”;在他的家乡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建有蒯祥的祠堂;在他的出生地胥口渔帆村蒯祥墓地建有蒯祥纪念园,此园已成为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内的一处人文景观,供人们瞻仰和缅怀。
蒯祥是“香山匠人”中的杰出代表。在他的影响下,“香山匠人”成为建筑行业里一个重要的流派,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旁注]
榫卯结构 榫卯是极为精巧的发明。古建筑中木构架结构的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这种构件连接方式,使得我国传统的木结构成为超越了当代建筑排架、框架或者刚架的特殊柔性结构体,不但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
荫封 旧指因先代的功勋而受封。曹雪芹《红楼梦》第六九回说道:“谁知王太医此时已走了,因谋干了军前效力,回来好讨荫封的。”
明成祖(1360年~1424年),即朱棣。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在位期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原庙号太宗,后由明世宗改为成祖,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葬于十三陵之长陵。
明宪宗(1447年~1487年),初名朱见浚,1457年被立为皇太子,改名朱见深。明朝第八位皇帝。在位末年,好方术,朝纲败坏。谥“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庙号宪宗,葬于十三陵茂陵。
[阅读链接]
蒯祥技艺高超,当年,缅甸国曾向明王朝进贡一根名贵巨木,永乐皇帝下令把它做大殿门槛。当时有一个木匠不小心把木头锯短了一尺。
蒯祥得知后,索性再锯短一尺,接着在门槛两端雕刻两个“龙头”,再在边上个镶上一颗珠子,把门坎安置其间,用活络榫头装卸。
皇帝问他为何这样制作,蒯祥说看到皇上坐轿乘辇出入宫门,如果将门槛固定,极为不便,所以特地安装了这个活动的门槛“金刚腿”。
皇帝听了十分高兴。此事轰动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