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古时期——艺苑大师

从五代十国至元代是我国历史上的近古时期。这一时期几乎凝聚了我国历史发展中最为复杂而特殊的内容,特殊的历史背景,必然对艺术产生重大影响。黄庭坚以一代书风继往开来;米芾精研书体,著书立说,成为追随者甚众的大师;姜夔以带有旁谱的宋词,奠定了音乐史及文学史上的地位;赵孟頫各种书体无不冠绝古今,名扬天下。

滴水可见阳光,这几位名家从不同侧面展现了近古时期多民族国家的艺术成就,在中华艺术史上贡献卓著,影响深远。

一代书风开拓者黄庭坚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生于唐代洪州分宁,即今江西省修水县。北宋书法家、诗人和词人。

在书法方面,他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是北宋书坛杰出的代表,一代行草书风格的开拓者,对当时乃至后世影响深远。

黄庭坚的书法初以宋代周越为师,后来受到颜真卿、怀素、杨凝式等人的影响,又受到焦山《瘗鹤铭》书体的启发,行草书形成自己的风格。

黄庭坚大字行书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几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张的长画,并尽力送出,形成中宫紧收、四缘发散的崭新结字方法。在结构上明显受到怀素的影响,但行笔曲折顿挫,则与怀素节奏完全不同。

在黄庭坚以前,圆转、流畅是草书的基调,而黄庭坚的草书单字结构奇险,章法富有创造性,经常运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单字之间的界限,使线条形成新的组合,节奏变化强烈,因此具有特殊的魅力,成为北宋书坛杰出的代表、一代书风的开拓者。

后人所谓宋代书法尚意,就是针对他们在运笔、结构等方面更变古法,追求书法的意境、情趣而言的。

黄庭坚对书法艺术发表了一些重要的见解,大都散见于《山谷集》中。他反对食古不化,强调从精神上对优秀传统的继承,强调个性创造;注重心灵、气质对书法创作的影响。

在风格上,反对工巧,强调生拙。这些思想,都可以与他的创作相印证。

黄庭坚的传世书法还有很多,我们欣赏几幅他的行草书代表作。

《苏轼黄州寒食诗卷跋》是黄庭坚在苏轼《黄州寒食诗帖》后写的一段跋语,此跋历来为人们所珍视,与原帖合称“双璧”。

跋文用笔锋利爽截而富有弹性,其字写得藏锋护尾,纵横奇崛,其长笔画波势比较明显。由于黄庭坚善于把握字的松紧,因此形成了中宫收缩而四周放射的特殊形式感,人们也称其为辐射式书体。

在布局上,跋文常从欹侧中求平衡,于倾斜中见稳定,因此变化无穷,曲尽其妙。从局部看,一行字忽左忽右,但从整体看,呼应对比,浑然一体。

此跋给人以神情饱满,气势贯通的感受,决无荒率之病,达到了艺术的化境,所以他在最后不无得意地说:“他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

《诸上座帖》学怀素的狂草体,在继承怀素一派草书中,表现出黄庭坚行草书的独特面貌。

此帖笔意纵横,气势苍浑雄伟,字法奇宕,如马脱缰,无所拘束,尤其能显示出书者悬腕摄锋运笔的高超书艺。

黄庭坚《山谷自论》说:“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

在此语后,他又作大字行楷书自识一则。结字内紧外松,出笔长而遒劲有力,一波三折,气势开张。一卷书法兼备两体,相互映衬,尤为罕见,是黄庭坚晚年杰作。

《松风阁诗》是黄庭坚晚年抄录的自作诗,被公认为是他行书的代表作。黄庭坚对《瘗鹤铭》大字楷书非常推崇。他从此帖的结构中受到启发,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创造出了一种真正属于他自己的风格特点的行书。

此作在结构布局上,都是中宫紧密,而笔画从中间向四外放射,无论笔画长短都接于字中间的圆心。这种辐射式的结构,字心紧密稳重,向外拓展的笔画又显得潇洒不拘。

汉字结构本身具有多样性,用这种处理方法,将其排列在一起,造成一种顾盼生姿,浑融潇洒的效果。运笔从容,略带生涩,结构成“欹侧”之势,满篇文字都像在翩翩起舞,给人一种别开生面的愉悦之感。

《李白忆旧游诗草书卷》是黄庭坚晚年的草书代表作。此时黄庭坚的草书艺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祝允明评论此帖说:“此卷驰骤藏真,殆有夺胎之妙。”

此诗书法,深得张旭、怀素草书飞动洒脱的神韵,而又具有自己的风格。用笔紧峭,瘦劲奇崛,气势雄健,结体变化多端,为黄庭坚草书之代表作。

《经伏波神祠诗》是黄庭坚行书墨迹。此诗帖洋洋数十行,挥洒自如,笔笔精到,气势开张,结体舒展。

范成大评说“山谷晚年书法大成,如此帖毫发无遗恨矣,心手调和,笔墨又如人意。”此帖正是一种心平气和的境况下的经意之作,具有黄庭坚书法艺术的特点,是黄庭坚晚年的得意之作。

黄庭坚的书法自成一格,特别是其行书雄健圆劲、奇崛沉着,草书大开大合,从心所欲,诚可谓享誉宋代,泽被后世。相比较而言,张旭、怀素作草皆以醉酒进入非理性忘我迷狂状态,纵笼挥洒,往往变幻莫测,出神入化。

黄庭坚不饮酒,其作草全在心悟,以意使笔。虽多理性使笔,也能大开大合,聚散收放,进入挥洒之境。而其用笔,相形之下更显从容娴雅,虽纵横跌宕,也能行处皆留,留处皆行。

也正由此,黄庭坚开创出了我国草书的又一新境。

总之,黄庭坚的书法表现出来的极具个性的个人风格,对后世书家个性创新突破启发意义很大;他在行书上的鲜明笔法特点,在草书上个性突破都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

[旁注]

《瘗鹤铭》即江苏省镇江焦山江心岛《瘗鹤铭》摩崖石刻。凡是历史上有名字的书法家都在这里留下了书法摩崖石刻,并拓了此铭而去。后来遭雷击滑坡,碑文下半截落入江中,再后来,上半段也消失了,传世的拓片多为伪作。

行书 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藏锋 一般用在笔画起笔时有一定讲究:欲右先左,欲下先上,不露笔尖,笔画较浑圆,而撇的起笔要藏锋,出笔不必藏锋。但要注意不要一划而过,也要空收笔锋;出锋后也要空收笔锋,方力道含蓄沉稳,长竖的起笔要藏锋,收笔要回锋。

结字 书法用语,指字的点划安排与形式布置,也称为“结体”或“间架”。汉字笔画的长短、粗细、俯仰、伸缩等和偏旁的宽窄、高低、侧正等,构成了结字的不同形态。书法家启功先生认为:“从书法艺术上讲,用笔和结字是辩证的关系,但从学习的深浅阶段讲,则应以结字为上。”

杨凝式(873年~954年),字景度,号虚白,陕西省华阴人。历仕唐末及五代。杨凝式在书法历史上历来被视为承唐启宋的重要人物。“宋四家”都深受其影响。代表作品有《韭花帖》,《卢鸿草堂十志图跋》,《神仙起居法》。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即今江苏省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其诗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阅读链接]

黄庭坚与苏东坡、钱穆父时常一起吃饭,有一次饭罢,黄庭坚写了几张草书,苏东坡对此大加赞赏,钱穆父却说很俗。

黄庭坚问为什么?

钱穆父说你见过怀素的真迹就知道了。

黄庭坚心里很是不服,从此不肯给人写草书。后来黄庭坚在涪陵见到怀素的真迹,苦心临摹,才明白了草书之法度,下笔如飞,和当初大不一样。

从这时起,黄庭坚才相信钱穆父的话是对的,然而钱穆父已经去世了。黄庭坚后来经常说在涪陵学会草书,可惜钱穆父看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