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心理学主要流派

【构造主义心理学】

构造主义心理学又称为实验心理和新心理学,由德国近代心理学家冯特为代表,产生于 19 世纪 60 年代。早期从事于感观生理学研究的冯特, 运用自然科学有效的数量实验法开创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

1879 年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才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实验心理学认为心理学是一门经验科学,把心理现象的研究分解为简单心理元素,然后再把这些元素合成为复杂的观念,提出了研究心理现象的分析与综合原则。通过研究,认为心理元素有感觉和感情两个。感觉元素的复合(指元素的结合)构成对外部世界某种东西的形象的观念, 而感情元素的复合就构成人们各种具体的情绪状态。冯特认为心理组合有联想和统觉两种形式。联想是一种被动的过程,不受意志的影响。统觉则是一种创造性的综合,受意志的影响,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包括关联、比较、综合、分析依次上升的四种统觉组合功能。总之,统觉是个人使用或把握经验元素的过程,在实验心理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冯特运用元素分析法,研究了意志的复合过程,认为感情在意志的形成上有重要作用,是感情激起意志,成为意志的发端,并发展了意志。在他看来,意志与感情具有特别密切的关系。同时,他认为意志的成份中也有感觉,即包括了人的认识部分。所以意志概括了心理的一切,在整个心理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通过实验,冯特剖析了意志过程,认为意志是一种特殊机能,在意志心理研究上打开了一条思路。

实验心理学在心理科学实践上作出了历史的贡献,推动了心理实验的发展,为心理科学的大发展造就了一代新人。

【行为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产生于 20 世纪初期,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等人。他们认为,心理学应该探索行为的规律,掌握这些规律就可据以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从而提高生产效率,维持社会秩序。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1.把心理、意识归结为行为。华生把心理、意识都归结为行为而没有

留下任何精神的因素。他一方面把有机体应付环境的一切活动统称为行 为,把作为行为的最基本成份的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称之为反应。另一方面把引发有机体活动的外部和内部的变化统称为刺激,并认为刺激必然是属于物理性或化学性的变化。尽管引发人的行为的原因可以是高度复杂 的,但无论怎样复杂,最后也要通过物理性或化学性的物质变化作为刺激

才能起作用,才能为有机体所接受。至于作为反应的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 当然也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样,全部行为,包括身体活动和通常所说的心理活动,都不外是由一些物理或化学变化引起另一些物理或化学变化而已。华生认为这样就可以把心理学纳入整个自然科学体系中去,把精神现象还原为物质现象,取消了心理现象不同于其他的自然现象的独特

性。认为“人和动物的全部行为都可以分析为刺激和反应”。而最基本的刺激、反应连结叫反射。不管是多么复杂的行为总不外乎是一套反射而已。因此,他宣称“行为主义者是严格的决定论者”。

  1. 反对内省法,提倡条件反射的研究方法。反对内省法,是他在研究对象上否认意识的必然结果,他说:“内省陈述的真假无法确定,因为一个人除了能对自己做内省观察外,决不能对任何别人进行内省观察。”因此,他宣称:“行为主义者满足于观察开初的客体(刺激)和终末的客体

(反应)。”他认为重要的是看可给予的刺激是什么样的,再看该刺激所引起的反应是怎么样的,或者该刺激使已在进行的反应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观察结果可以由不同的观察者同时进行而互相验证,它符合一切自然科学所要求的真实性标准。华生采用条件反射作为基本的研究方法,把原来内省法只能由自我一个人来观察的事实,转化为“有目共睹”的事实。这就在内隐反应与外显反应之间建立起条件反射,使原来只能引起内隐反应的刺激也引起外显反应,然后通过外显反应来间接观察内隐反应。

  1. 坚持环境决定论。否认行为的遗传也是华生的基本观点之一。他认为行为前后都可还原为由刺激引起的反应,而刺激不可能来自于遗传,既然如此,那行为当然就不可能来自遗传了。再者,行为主义以控制行为为研究目的,遗传是不能控制的,所以遗传的作用愈小,控制的可能性就愈大。他认为较复杂的行为的形成,来自于学习,尤其是早期训练。而学习的决定因素是外部刺激,外部刺激是可以控制的,控制的最基本途径是条件反射法。这样,不论多么复杂的行为都可以通过条件反射这一机制建立起来。对于形成新行为的这一看法,最适合行为主义预测和控制行为的要求,因此华生非常重视学习问题,提出了教育万能和环境决定论。

华生的行为主义是对传统心理学的反抗,他提倡行为主义,否定意识,

贬低脑神经的地位,片面强调环境和教育而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这给心理学理论的研究带来困难。但他以行为为心理学的对象,消除了心理学的主观性而取得自然科学共同的客观性,心理学与自然科学在对象和方法上便有了共同的语言。客观行为的观察取代了主观意识的内省,而凭借比感觉远为灵敏的外部感受器为研究工具,因此获得了较为可靠的结果,有利于心理学的发展,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

【新行为主义心理学】

20 世纪 20 年代末,美国实验物理学家和自然哲学家布里奇曼创立了操作主义,二次大战后广泛流传到其他资本主义国家。30 年代后心理学中的操作主义开始盛行,出现了新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者在新形势下,把巴甫洛夫学说同操作主义观点相融合,一方面引入巴甫洛夫反射说的术 语,另一方面却在这些术语中注入操作主义内容,构成了新行为主义理论体系。其中古斯里、斯金纳、托尔曼、赫尔等就是这一理论体系的代表人物。

新行为主义的理论体系要点:

行为主义者把心理、意识归结为行为,而行为遵循简化了的“刺激- 反应”公式,按照这个公式,人们发现相同的刺激并不得到相同的反应, 因而华生的行为主义观点日益引起人们的批评。新行为主义者托尔曼、赫尔等人在 20 年代末和 30 年代初,借助于受刺激的有机体的内部因素,克服了这个公式的缺点,并提出了中介变量的概念。新行为主义者反对行为的生理分析而主张行为的心理分析。指责“刺激-反应”公式不过是一种肌肉收缩的生理学,而非真正的心理学。他们认为所提出的中介变量是同可以观察到的周围事件和行为表现相关联的,而且可以根据这些事件和表现推断出来。指出中介变量是与实验变量(亦称自变量)和行为变量(亦称因变量)相关联,它中介于实验变量和行为变量之间,并可用下列公式说明行为变量与实验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R=f(S、P、H、T、A)。

式中 R 代表行为变量;S 代表环境刺激,P 代表生理内驱力,H 代表遗传, T 代表过去经验或训练,A 代表年龄,总称实验变量。上述公式表明,行为是环境刺激、生理内驱力、遗传、过去经验或训练以及年龄等的函数。也就是说,有机体的行为随着这些实验变量的变化而变化。这样,就可以得到实验者的反应。至于为什么有这种反应呢?新行为主义者按照另一行为公式“S—O—R”予以说明,认为这是在 S(刺激)和 R(反应)之间的 O

(有机体)内部发生了什么。他们从可以观察到的环境刺激(自变量)和行为反应(因变量)之间探索有机体的内部过程来解释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应。他们认为中介变量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但它是引起一定反应的关键, 是行为的决定者。只有研究清楚这个中介变量,才能回答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下为什么能引起某种可观察到的反应来。新行为主义提出的中介变量思

想是对心理学的一项贡献,在理论学习中引起很大的反响。

【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诞生于 1912 年,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20 世纪初,德国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科学等方面,都倾向于整体的研究,心理学也不例外。格式塔心理学也强调整体观点。其代表人物是韦特墨、克勒和考夫卡。

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主张:

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只承认人的行为而否定人的意识,但也反对冯特的构造主义心理学把人的意识分解为若干要素的作法。它承认意识的价值,是以认识过程中的感知觉过程为研究对象。其理论的基本点是:整体的行为不是由个别元素的行为决定的,但部分过程本身则是由整体的内在性质决定的,决定这种整体的性质的因素就是格式塔理论所要研究的。基于这种原则,格式塔心理学家试图用完形这个术语去研究人的心理活动。他们认为,知觉本身显出一种有组织的整体性,一种形式,一个完形,如果力图加以分析,这种整体性就被破坏。因而它是通过联想的原理把所接收的感觉元素机械地联系起来。他们也用整个情境和在刺激之间所发生的关系来解释学习过程,认为解决问题属于重建知觉场,如果把问题作为整体考虑,则容易解决。格式塔心理学重视整体的观点,重视部分之间的联系,克服了元素主义的机械观点,冲破了元素主义的框框。但它的研究局限于知觉领域而无法解决人的意向活动和认知活动,而且排斥经验的作 用,把客观世界只看作是现象性的客观存在,因而带有先验论和唯心主义倾向。

【现代认知心理学】

现代认知心理学起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60 年代之后迅速发展,

成为西方心理学界影响最大的流派。美国心理学家尼塞于 1967 年出版了

《认知心理学》,该书的出版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已成为一个流派而立足于心理学界。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产生主要是心理学内部矛盾运动的结 果。本世纪初,占统抬地位的意识心理学由于事实上并没有解决好意识问题而被行为论心理学所取代,然而行为论却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完全撇开了人的意识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心理学家逐渐认识到行为论心理学同样没有能够解决心理学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于是,心理学家重新研究人的认知过程,成为产生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一种内部动力。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产生,也继承了行为主义心理学和格式塔心理学的某些观点和研究方法,是心理学内部发展进行批判与继承的结果。与此同时,语言学研究有了新的进展,一些新兴学科有了重大发展。其中主要是通信工程、信息论、数理逻辑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对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其产生的重要外部条件。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核心观念是:企图把“认知”概括为人的全部心理

活动,并把它看成是计算机式的信息加工系统。这个系统的基本特征在于能够用符号的形式表示外部环境中的事物,也能用符号的形式表示自身的一系列操作过程;能对外部环境进行信息加工,也能对自身的操作过程进行信息加工。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是: 1.认为人不是机械地接受刺激和作出反应的被动实体,而是有选择地

获取和加工环境刺激的有机体。 2.人对刺激不是直接地反应,而是要经过一连串的心理转换活动才能

实现的。研究人的认知规律就是要研究这一连串心理转换过程的规律。3.把人的认知过程规律用计算机进行类比和模拟,认为人脑的思维和

计算机的信息加工原则是一致的,把人的感知、记忆、思维、行动看作如计算机的输入、储存、编码、输出等环节那样的完整信息加工系统。它根据计算机的设计程序来分析人的思维规律。

  1. 认为使用科学手段主要不是为了去观察、改变或塑造人的外部行为,而是要去分析人的认知程序结构及规律。

现代认知心理学之所以在西方取得了心理学研究的主导地位,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是由于它冲破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禁锢,使心理学从只研究人的外部行为,转向研究内部心理机制,从行为主义强调研究“没有心理”的心理学,转变到重视认识过程的研究,把研究心理与行为统一起来。它还抛弃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严格环境决定论,明确提出以人的认识过程为研究对象,为揭示这个过程的实质,揭示人的思维规律,提供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并得到了心理实验的证实,使心理学与人类的实际生活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但在现代认知心理学取得成功的同时,也暴露出它的缺陷和问题。人的全部心理活动过程包括意向活动和认知活动两大领域,他过于强调了对认知活动的研究而忽视对意向活动的研究,甚至用认知活动来代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过程。同时把人的心理和认知完全和计算机类比,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研究工作取得了成功,但这只能得到一些心理活动的规律,并未解决心理活动的实质,同时把人类比作计算机,这就必然使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的研究产生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