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武帝太康之治

西晋武帝司马炎是晋朝开国君主。西晋朝廷重视生产,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劝课农桑,兴修水利,使得民和俗静,家给人足,牛马遍野,余粮委田。

建国之初,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经济文化繁荣,出现了四海平一,天下康宁的景象。史称“太康之治”。

265年,司马昭病死,司马炎继承了相国晋王位,登上帝位,改国号为晋,史称为“西晋”,司马炎就是西晋武帝。使用的年号依次是泰始、咸宁、太康和太熙。

执政之初,为了完成消灭江南东吴政权这一统一全国大业,晋武帝在战略上做了充分准备。

在此之前,他就派羊祜坐守军事重镇荆州,采取了“以善取胜”的策略,向吴军争取军心。时机成熟后,迅速发兵,六路大军直指江南。

由于西晋武帝准备充分,时机恰当,战略正确,前后仅用了4个多月,便夺取了灭吴战争的全部胜利,东吴的全部郡、州、县,正式并入西晋版图。

全国统一后,西晋政治上趋于安定,但由于多年战争的创伤,老百姓生活依然很艰苦。西晋武帝总结前代亡国的教训,认为曹魏朝廷束缚、防范宗室,导致皇帝孤立无援。

为了卫皇室,他实行5等封爵之制,把大批同宗的叔侄弟兄封作王。即位之始一次封王27人,以后又陆续增封,总计达57王,并允许诸王自选王国内的长吏。宗王出镇是西晋武帝加强宗室权势的重要措施,对以后西晋的政局影响极大。

西晋武帝由于凭借朝臣、士族的支持,才得以建立西晋政权,所以对拥戴有功的大臣和世家大族极力照顾。

他杂糅上古及汉代“三公”的名目,在中央朝廷设置品级极高的太宰、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大司马、大将军等职,号称“八公”,成为历史上鲜见的因人设官的典型。

西晋立国之初,年富力强的西晋武帝雄心勃勃,意欲有所作为。他先后颁布过一些旨在移风易俗、革除前朝弊政的措施。

撤销对曹魏宗室和汉朝宗室的督军,宣布解除对他们的禁锢;罢除曹魏朝廷对出镇和出征将士留取人质的法令;恢复被曹魏废止的谏官制度,开直言之路;提倡节俭。

削减各郡国朝廷对皇室的贡调,禁止乐府排演开支较大的靡丽百戏,停止有司制作各种游戏田猎的器具。

西晋武帝在用人方面尽量不计旧怨,启用某些原属于曹魏集团的官吏。太常丞许奇的父亲许允因参与魏主废黜司马师的密谋,事泄被杀。

西晋武帝认为许奇有才,不顾别人反对,把他提升为祠部郎。以后,他还选用了一批原在蜀汉朝廷任职的人,其中包括著名的学者谯周和文立等人以及诸葛亮的孙子诸葛京。

为了恢复经济,发展生产,西晋武帝颁布了西晋基本经济和财政制度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3项内容。

占田制就是让每个农民都可以合法地去占有应得的田地;户调制即征收户税的制度;品官占田荫客制是一种保障贵族、官僚们经济特权的制度,同时也有为贵族、官僚们占田和奴役人口的数量立一个“限制”的用意,以制止土地无限制地兼并和隐瞒户口的情况出现。

户调式制度从一定程度上,用行政的手段将大量的流动、闲散人口安置到土地从事生产,这对于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西晋武帝很注意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如在汲郡开荒5000多顷,郡内的粮食很快富裕起来,又修整旧陂渠和新开陂渠,对于灌溉和运输都起到了很重大作用。

西晋武帝还采取一些措施增加中原地区的人口。

他下令,17岁的女孩一定要出嫁,否则由官府代找婆家。灭蜀之后,招募蜀人到中原,应召者由国家供给口粮两年,免除徭役20年。灭吴后,又规定吴国将吏北来者,免徭役10年,百工和百姓免徭役20年。

西晋武帝还命人完成了《泰始律》。这是我国封建社会中第一部儒家化的法典,在实行中起到了缓和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作用,巩固了封建统治。《泰始律》在我国法律发展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古代立法史上由繁入简的里程碑。

由于西晋武帝采取了这样一系列有力的经济措施,使农业生产逐年上升,国家赋税收入逐年充裕,人口逐年增加,仅平吴之后不到3年时间,全国人口就增加了130多万户,出现了“太康繁荣”的景象。

西晋武帝西晋武帝在位20多年。他曾为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但是,受时代的影响,他在政治制度上基本上沿用了汉代以来的分封制,严重地削弱了中央集权的巩固。再加上他晚年生活奢侈腐化,宫中姬妾近万人,上行下效,各级官吏不理政事,斗富成风,奢侈之风盛行,最后引发司马氏同姓王之间争夺权力的“八王之乱”,加速了西晋王朝的灭亡。

“太康繁荣”的盛景很快失去了昔日的光彩,但它作为一段短暂的历史,记入了中华民族历史的画卷。

[旁注]

百戏 是古代民间表演艺术的泛称,秦汉时已有,汉代称“角抵戏”。包括找鼎、寻幢、吞刀、吐火等各种杂技幻术,装扮人物的乐舞,装扮动物的“鱼龙曼延”及舞蹈和器乐演奏与带有简单故事的“东海黄公”等,是综合性娱乐节目。

祠部 官署名。东晋设祠部尚书为主官,掌祭祀之事。南北朝沿设,除祠部一曹外,也兼辖他曹,内容颇杂。隋改部名为礼部,辖四曹,即礼部、祠部、主客、膳部,余各曹分归兵部、工部。从此祠部成为礼部所属机构,明、清改称祠祭司,祠部又为礼部司官的习称。

八王之乱 西晋年间司马氏同姓王之间为争夺中央政权而爆发的混战,前后历时16年,我国古代历史上空前的大内讧,并引发了亡国和近300年的动乱。其最终结局是东海王司马越夺取大权。对统治造成了严重破坏,被认为是导致西晋灭亡的原因之一。

司马昭(211年~265年),字子上,河内温,即今河南省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司马昭继承父兄的权力,弑魏帝曹髦,彻底控制了曹魏政权。其子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昭为文皇帝。有著名的成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阅读链接]

西晋武帝在统治后期,原来很节俭的他追求起了奢靡的生活,开始丧失了进取心。

据说这时他的后宫美女人数竟达万人。美女多得让司马炎无所适从,只好想了个办法,用羊拉着辆车,自己坐在车上,任凭羊在宫中漫游,羊停在哪个宫女门前,他便住在哪儿。

那些一心想讨皇上欢心的宫女们,把竹叶插在门前,以此来诱惑拉着皇帝的羊儿在自己门前停下来。

纵欲生活不仅透支了健康,55岁就死掉了,而且导致后来“八王之乱”等,司马氏几乎被斩尽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