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开皇之治
隋文帝杨坚是我国隋朝开国皇帝。他在位期间,成功统一了严重分裂数百年的中国,开创了先进的选官制度,经济文化发展。
当时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安定,国富民强,冠绝古今,使得我国成为盛世之国。
隋文帝在位的开皇年间。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户,是我国农耕文明的巅峰时期。被后世史家称为“开皇之治”。
北周静帝宇文阐继位后,杨坚的女儿做了太后,杨坚做了丞相。为了完全控制朝廷大权,杨坚除掉了皇室中宇文家族的势力,被封为随王。
581年,周静帝禅让,杨坚登基,改国号为随。杨坚觉得“随”这个字的“走字旁”不吉利,于是就改为“隋”,正式建立了隋朝,改元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
隋文帝很明白治理天下道理,所以他一面躬行俭朴,一面锐意改革,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
在军事方面,隋文帝首先解决的是北方的问题。在当时,鉴于南北朝晚期,突厥藉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时侵扰北周、北齐,故采取了大规模军事行动。
583年,隋文帝派兵将其击败,并大修长城加强防御。突厥可汗尊杨坚为“圣人天可汗”,表示愿为藩属,永世归顺,千万世为圣朝典牛马。后来更采用离间分化策略,使突厥分为东西两部,彼此交战不已,隋则得以消除北顾之忧。
隋朝初年,在南方还存在着西梁和陈两个政权。西梁虽然以南朝正统自居,与陈朝对立,但地少国弱,一直是北方西魏、北周和隋的附庸国。
587年,隋文帝召西梁皇帝萧琮入朝,废之并吞西梁,由此完全做好了南下统一全国的准备。
588年,隋文帝以杨广为帅,起兵南下攻陈。隋朝大军突破了长江防线,并迅速攻入陈都建康,也就是现在的南京。至此,隋文帝结束了自西晋以后我国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南北大统一。
在政治方面,隋文帝首先是改良政治,改革制度。制订了三省六部制这一中央机构。地方政治体制则由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两级行政制。同时,又采用西魏、北周的府兵制,寓兵于农,府兵在农时耕种、闲时练兵,轮番宿卫,或临时调遣。
其次是废除魏晋南北朝以来维护世族豪门权益的九品中正制和门阀制度。任用官员不限门第,唯才是举,通过考试以取士。
隋文帝本人躬身节俭,整饬吏治,曾派人巡视河北52州,罢免贪官污吏200余人,又裁汰地方冗员约3/10。他还宽简刑法,删减前代的酷刑,制订隋律,使刑律简要,“以轻代重,化死为生”。
在经济方面,隋文帝仿北魏的均田制,实行均田法,定丁分田。又减免赋役,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下令重新编订户籍,以5家为保,5保为闾,4闾为族。为了积谷防饥,广设仓库,分官仓和义仓。官仓作为粮食转运、储积用,义仓则备救济之需。
隋文帝又致力城市建设,在原长安城东南营建新都大兴城。大兴城乃当时的“世界第一城”,它的设计和布局思想,对后世都市建设及日本、朝鲜都市建设都有深刻的影响。
隋文帝于584年命宇文恺率众开漕渠。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长150多千米,名广通渠。这是隋朝修建大运河的开始。回来修剪完成的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
在学术文化方面,隋文帝大力提倡文教,广求图书。他有鉴于长期战乱,官书散佚,所以下诏求天下之书。收集整理后,图书大备,得图书30000余卷。此外,为了明教化,知礼仪,恢复华夏文化正统,隋文帝下诏制订礼乐,以提升人民的文化素质。
隋文帝开创了我国的科举制度。通过科举考试,按成绩优劣来选拔任用人才。这标志着科举制度的产生。隋朝的科举包括秀才、明经、进士等10科,各科考试的内容不同,选拔官吏的类型也不同。如进士科,以考诗赋为主,选择“文才秀美”的人才出来做官。
科举取士制度的创立,无疑是开天辟地的壮举。开了贫民士子入世为官之先河。这种重才学而不重门第的选拔官员的标准,削弱了门阀大族世袭的特权,从而扩大了封建地主阶级政权的统治基础。科举制度,对后代影响至巨。
隋朝的对外贸易发达,商业贸易出现繁荣景象。长安和洛阳不仅是当时的政治中心,也是重要的经济贸易城市。洛阳有丰都、大同和通远三市。
丰都市周围84千米,通12门,市中有120行,3000余肆,市四周有400余店,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业城市之一。陆路可达亚洲的西北部和欧洲的东部,海路则可达南洋诸国和日本。
隋文帝对社会各个领域的一系列改革,对削弱地方豪强势力,加强中央集权起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隋文帝留给子孙后代留下的财富,如三省六部制、州县两级制、大运河、科举制度、大兴城及仓库的创立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社会都很富足,编户大增,仓储的丰实也为历史所罕见。全国安宁,南北民众得以休息,社会呈现空前繁荣景象。故历史上把隋文帝之世称之为“开皇之治”。这才有了后来隋炀帝向西域商人炫耀国家的实力的资本,也才有了他挥霍糜烂的本钱。
[旁注]
三省六部制 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朝,直至清末。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各不同时期的统治者做过一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调整和补充。
九品中正制 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是魏文帝曹丕为了拉拢士族而采纳陈群的意见。它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之科举,在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乃我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
门阀制度 我国封建等级制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形成于东汉,魏晋南北朝时盛行。我国古代官宦人家的大门外有两根柱子,左边的称“阀”,右边的叫“阅”,用来张贴功状。后世把世代为官的人家称为阀阅、门阀世族或士族。
科举制度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607年开始实行,至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多年。
宇文阐 原名宇文衍,鲜卑族,北周宣帝宇文赟长子,母亲朱满月。南北朝时期北周末代皇帝,北周静帝。581年禅让帝位于杨坚,杨坚登基。至此北周灭亡,隋朝建立。
突厥可汗 突厥部落里部众对首领的尊称,又称“大汗”,或简称为“汗”,原意为王朝、神灵和上天,类似于汉字的天子。古代北亚阿尔泰语系游牧民族鲜卑、回纥、柔然、高车、吐谷浑、铁勒、女真等建立的汗国,其君主或政治首领皆称可汗。
隋炀帝(569年~618年),杨广,一名英,小字阿麽。隋文帝杨坚、独孤皇后的次子。隋朝第二代皇帝,唐朝谥“炀皇帝”,夏王窦建德谥“闵皇帝”,其孙杨侗谥为“世祖明皇帝”。在位期间,滥用民力,造成天下大乱,直接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阅读链接]
隋文帝吸取历代因奢侈而亡国之帝王们的教训,能够与民同甘共苦。
有一年关中闹饥荒,他得知百姓吃糠拌豆粉,就命人拿给大臣们看,责备自己没有治理好国家,下令饥荒期间,百官一律禁吃酒肉,包括他自己。在平时他的车马用具坏了,从不让换新的,而是修补之后接着再用。
有一次,他的衣领实在是破旧得无法再穿,他想找一条织成的衣领,但是翻遍宫中也没有。可见,他平素是不允许宫中为他储备许多日常用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