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光武中兴东汉
汉光武刘秀是东汉的开国皇帝,在他统治时期,扫灭新莽,绍续汉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在中、后期乃至明帝时期,出现了一个马放南山,户门不闭,四夷宾服,家给人足,政教清明的稳定和谐的社会局面。
刘秀统治时期,被史家称为“光武中兴”,也是近代的一个“治世”的代名词。
西汉末年,王莽以禅位这种移转政权的方式,废西汉年幼的皇太子刘婴,改国号为新,年号为“始建国”。但这个短命王朝很快被绿林、赤眉大起义推翻。
正当两支起义大军各立天子、相互混战之际,刘秀乘机壮大自己的势力,并最终取得了统一战争的胜利,重建了汉室天下。这就是“东汉”政权。使用的年号分别是建武和建武中元。
东汉封建政权建立后,汉光武帝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先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皇权,缓和阶级矛盾及休养生息的政策措施,使东汉初年达到大治。
汉光武帝首先以优待功臣贵戚为名,赐以爵位田宅,高官厚禄,而摘除其军政大权。
此外,他下诏令司隶州牧各部省减吏员,同时废除西汉时的地方兵制,撤销内地各郡的地方兵,裁撤郡都尉之职,也取消了郡内每年征兵训练时的都试,地方上的防务改由招募而来的职业军队担任。
汉光武帝继承了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传统,东汉建立后,即兴建太学,设置博士,各以家法传授诸经。特别是对儒家制造的谶纬之学更是崇拜备至。
在提倡儒学神学的同时,汉光武帝鉴于西汉末年一些官僚、名士醉心利禄,就对王莽代汉时期隐居不仕的官僚、名士加以表彰、礼聘,表扬他们忠于汉室、不仕二姓的“高风亮节”,培养重名节的社会风气,为巩固东汉封建统治服务。
汉光武帝注意民生,与民休息。他在重建刘汉封建政权中,为了瓦解敌军,壮大自己的力量,也为了安定社会秩序,缓和阶级矛盾,曾多次下诏释放奴婢,并规定凡虐待杀伤奴婢者皆处罪,免奴婢为庶人的范围。
这使得奴婢的身份地位较之过去有所提高。同时,在省减刑罚的诏令中,还多次宣布释放刑徒。
汉光武帝鉴于西汉后期吏治败坏、官僚奢侈腐化的积弊,即位以后,注意整顿吏治,躬行节俭,奖励廉洁,选拔贤能以为地方官吏;并对地方官吏严格要求,赏罚从严。因而经过整顿之后,官场风气为之一变。
东汉初年,针对战乱之后,生产凋敝,人口锐减的情况,汉光武帝注意实行与民休养生息政策。汉光武帝下诏恢复西汉前期“三十税一”的赋制。并把公田借给农民耕种,提倡垦荒,发展屯田,安置流民,赈济贫民。
这样一来,东汉初年的封建租赋徭役负担,农民安居乐业,生产得到了大大恢复。
东汉三十九年,下诏实施度田,令各郡县丈量土地,核实户口,作为纠正垦田、人口和赋税的根据。州郡官吏多为豪强地主,不愿如实丈量土地,呈报户口,损害自身的经济利益。
特别是对河南、南阳地区那些“近臣”和“帝亲”的豪强地主,度田官更是不敢对之度田。一般豪强地主,也凭借财势与度田官相勾结,大量隐瞒土地。
度田官则借度田之名蹂躏百姓,不仅丈量农民的小块耕地,而且连住宅村落都丈量在内,把地主的租税负担转嫁到农民头上,引起农民的反抗。
面对两种不同性质的反抗,光武帝采取镇压与安抚并用的手段,把捕到的作乱首领人物迁往他郡,切断他们与原所在郡的联系。经过度田事件后,郡国大姓的抗衡平静下来。
汉光武帝一改以前对少数民族进行征服的大民族主义,从休养生息的总方针出发,确定了自己的一套民族政策,从而为东汉王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
比如实行“逸政”安边,不妄开战端;着眼于合作发展,实施扶持政策;试行“以边制边”,采取“自治”政策等。从主流上看,刘秀对周边少数民族采取的是友好、友善、自治、互助的政策,属于以德治边。
这些政策成功地缓和了民族矛盾,避免了大规模的战争。
汉光武帝各项政策措施,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实行,为恢复发展社会生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使得垦田、人口都有大幅度的增加,从而奠定了东汉前期八十年间国家强盛的物质基础。
经过几十年的经营,东汉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东汉的农业、手工业都得到了大大发展。铁制农具的改进,牛耕的普及,水利工程的广泛修建,使生产技术大大提高;冶铁技术的改进,使铁的产量大为增加;精美的铜器、漆器、丝织品反映出高超的手工业工艺;通都大邑商业繁荣,商人的足迹远至西域和国外。
汉光武帝经历过战乱的岁月,深知百姓疾苦,也懂得王莽的覆灭是因为没有看到人民的力量,在治国之道上极力避免战争,安养民众。
这样,他所统治的10多年间,全国出现了较为安定的局面,经济恢复,人口增加。尽管如此,光武帝仍时常告诫皇太子和文武大臣,少说空话,多办实事,保持和平。
[旁注]
绿林 西汉末,新市人王匡、王凤等聚集在绿林山中,至七八千人,王莽天凤四年起事,号下江兵。绿林位于湖北当阳东北。后来以绿林泛指结伙聚集山林之间反抗朝廷或抢劫财物的有组织集团。词义同“绿林好汉”,“绿林豪客”。
赤眉 新莽末年兴起于今山东东部的一支农民起义军名称。主要领导人有樊崇、徐宣,军队约134万人。为便于区别,用赤色染眉,故名。见绿林赤眉起义。赤眉军是我国新莽末年起事的军队之一,因将眉毛染红,示别于朝廷军,故称作赤眉军。
太学 是我国古代的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汉代始设于京师。汉武帝时,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太学是屹立在世界东方的第一所国立中央大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堪称我国教育史上的奇葩。
谶纬之学 流行于我国两汉时期的一种学说。“谶”,即一种神秘的预言假托神仙圣人预决吉凶;“纬”是相对于“经”而言的,以迷信方术、预言附会儒家经典。谶纬之学以阴阳五行学说和董仲舒“天人感应论”为依据,其中包含的迷信成分外,还含有某些古代自然科学知识。
度田 东汉初年光武帝为加强封建国家对土地与劳动力的控制,增加朝廷租税与赋役收入而采取的政策。度田在形式上也成为东汉朝廷的定制,然仅由郡县官吏岁时“按比”,其效果不可与建武年间度田同日而语。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字巨君。公元8年,王莽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王莽统治的末期,天下大乱,起义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王莽在位共15年,而新朝也成了我国历史上最短命的朝代之一。
[阅读链接]
汉光武帝深谙“中和”之道,并以此道化解了诸多矛盾。即位之初,他根据谶文任命平狄将军孙咸代理大司马,众人都不高兴。于是他就转而采取推举法,结果有吴汉和景丹两个人选。
这时,汉光武帝说:“景将军是北州的大将,是大司马这样的人选,但吴将军有重大决策的大功。过去的官制规定,现在骠骑将军的官职可以与大司马相互兼任。”
于是,他任用吴汉为大司马,授任景丹为骠骑大将军。这样一来,两人及群臣都再也没什么意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