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康强盛西周
我国西周时期,周成王和其子周康王继承周文王和周武王的功业,励精图治,务从节俭,令周公制礼作乐,创立和推行王朝各种典章制度,大规模进行自周武王时开始的分封制。
在周成王、周康王相继在位的40余年间,天下安宁,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定,是西周最为强盛的阶段。被史家称为“成康之治”。
周武王灭商居功至伟,他去世后,太子姬诵继立,是为周成王。周成王年幼,就由曾经辅佐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代行国政。
周公旦是一个大政治家,依据西周原有制度,参酌殷礼,有所损益,定出一套巩固封建统治的制度来,这就是后世儒家所极力称颂和推崇的“周公旦之礼”或“周典”。
周武王的两个弟弟管叔、蔡叔怀疑周公旦将篡夺王位,诋毁周公旦,并和以武庚为首的殷遗民联络,一时朝野流言四起。武庚本人也认为有机可乘,便积极图谋复国。
于是,他们勾结在一起,并纠集了徐、奄、薄姑和熊、盈等方国部落起兵反周。
周公旦处在内外交困的地位,非常困难。他向周成王解释清楚后,毅然率领军队,进行东征。经过3年的艰苦作战,周公旦杀武庚,黜管蔡,攻灭奄、徐等17国,俘商贵族及遗民为俘虏。
为了消弭殷商的残余势力,也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周公旦首先命令诸侯在伊洛地区合力营建新城,即东都洛邑。洛邑建成之后,把曾经反对周朝的殷遗民迁徙到这个地方,严加控制。同时,周公旦建议周成王实行分封制。
周成王听从周公旦的建议,把奄国封给周公的大儿子伯禽,让他做鲁侯,故都在今山东省曲阜;又封他的外祖父太公吕尚做齐侯,故都在今山东省临淄。齐、鲁两大国代替了奄和蒲姑,商朝不能再反叛了。
周召公的儿子封在燕,故都在今河北省易县,后迁都今北京。周成王的弟弟叔虞封在唐,故都在今山西省太原县,后称晋国。当年周武王攻灭商朝时,纣王的庶兄微子启曾经抬着棺材到周武王的军队前投降。
武庚死后,周成王把商朝旧都商丘封给微子启,爵位为“公”,国号为宋。宋国附近,实际上还有陈、杞和焦三个国家,这样分封是为了监视宋国。
周成王实行“封土建国”政策,按疆土距京城的远近,把土地及土地上的人民赐予分封者。一方面,受封者在所封的土地上握有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实行全面的统治;另一方面,受封者要对周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出兵勤王、缴纳贡赋、随王祭祀等义务。
通过分封,周天子从长远处着眼,利用一级一级的分封制,形成一个统治网;同时,建立了自己的据点,用以抵御北方的少数民族,保护卫国和周国。而这些受封者又都是周朝最重要的贵族,足见周朝初年的大分封,确实有政治远见。
周公旦见西周政权得以巩固,便功成身退,还政于周成王,周朝进入巩固时期。到周成王姬诵在位后期,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
周成王病故后,他的儿子姬钊继位,是为周康王。周康王在老臣召公、毕公陪同下,率领诸侯来到祖庙。两位把周文王、周武王创业的艰辛告诉周康王,告诫他要节俭寡欲,勤于政事,守住祖先的基业。周康王一一记下,决心不负众望,把国家治理好。
周康王继续推行周成王在位期间所实行的国策,再接再厉,使经济得到更大的发展,国库丰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团结,到处呈现一派升平盛世的景象。生活好了,犯罪案件也少了,可以说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所有这些,跟周康王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周康王在位时,西北方的犬戎兵经常对边境进行侵扰,给周朝带来极大的损失和威胁。为了使国家长治久安,周康王果断做出了发动征伐鬼方战争的决定。
这次决定是经过一番谨慎的考量和充分的准备的。一方面国内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综合国力不断上升;另一方面,军队经过治理整顿,战斗力大大提高,发动这样一场战争已经是胜券在握了。于是,周康王命得力将领率领大军进攻犬戎。
经过两次大规模的作战,战斗力已经大大增强的周军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歼灭敌人4800多人,俘获13000多人,并缴获大量车马和牛羊等战利品,使边境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得到安定。
从周朝开始,进行境内各个民族与部落不断融合,在这期间,逐步形成了华夏族,成为现代汉民族的前身。在当时,还有其他少数民族如夷族、蛮族、越族、戎狄族、肃慎族、东胡族等,也都加入到融合的行列中。
周成王及其子周康王成王在周公旦的辅佐下,将文王、武王时的一些好传统继承下来,西周的奴隶制进一步巩固,王权进一步加强。同时,文化昌盛,社会安定,据说刑具40年间不曾用过。
[旁注]
洛邑 就是现在的河南省洛阳。西周时期的东都,东周时期的国都,也称成周。当时认为成周位于天下中心,四方贡赋道里均等,又把曾反抗周朝的殷民迁到其东郊,借以控制,所以,洛邑在西周的政治经济中起有重要作用。
奴隶制 是指奴隶主拥有奴隶的制度。我国西周实行的是奴隶制度。奴隶社会把人类带入了文明时代,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是历史的一个大进步。但同时,奴隶制度也是一个最野蛮的制度。
周武王(约公元前1087年~约公元前1042年),姓姬名发,周文王的次子。谥号“武”。西周时代青铜器铭文常称其为“斌王”。史称“周武王”。他继承父亲遗志,灭掉商朝,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了西周王朝,表现出卓越的军事和政治才能,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
周成王(公元前1055~公元前1021年)。姓姬名诵,周武王之子,西周第二代国王,谥号“成王”。周成王继位时年幼,由周公旦辅政,平定“三监之乱”。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还命周公东征、编写礼乐,加强了西周王朝的统治。
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也称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因封地在周,即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为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
周文王(公元前1152年~公元前1056年),姓姬名昌,黄帝的后裔。商纣王统治时,他被封为西伯,也称伯昌。他治理岐山50年,使岐山的政治和经济得到了极大发展。其子姬发得天下后,追尊他为“周文王”。孔子称周文王为“三代之英”。
[阅读链接]
周成王小的时候,有一天,他和与自己感情非常好的小弟弟叔虞在宫中的一棵梧桐树下一块儿玩耍。
忽然,一阵秋风吹来,梧桐树上的叶子纷纷飘落。风过后,地上留下了许多梧桐叶。
周成王一时兴起,便从地上捡起一片梧桐叶,用小刀切成一个像当时大臣们上朝时手中所持的“圭”,并随手将它送给了叔虞,以玩笑的语气对他说:“我要封给你一块土地,喏,你先把这个拿去吧!”
周成王执政以后,实现了诺言,将叔虞册封于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