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开创盛世

汉武帝是汉朝第七位皇帝,在他统治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哲学都有相当程度的发展。西汉帝国以其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辉煌成就成为东方文明的骄傲,在林立于世界的不同文化体系之中居于领先的地位。

汉武帝时代的政治体制、经济形式和文化格局,对后世皆留下相当重要的历史影响。后世称之为“汉武盛世”。

公元前140年,年仅16岁的刘彻即位,他就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汉武帝。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以当年为元鼎四年,并追改以前为建元,元光,元朔,元狩,每一年号六年。他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使用年号的皇帝。

汉武帝即位之初,在继续推行汉景帝各项政策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允许诸王将自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即“推恩令”。这样,就使原来独立的地方王国自动地将权力上交给了国家。

此后,地方的王与侯仅仅享受物质上的特权,即享用自己封地的租税。但是没有了以前的政治特权。他还一次性削去了当时一半的侯国,从而奠定了大一统的政治格局。这种做法,成为此后两个千年间中华帝国制度的基本范式。

在军事方面,主要是集中兵权,充实了中央的军事力量;改革兵制。派卫青和霍去病出击匈奴,使北部边郡得以安定,他还以武力平定四方,大幅开扩领土。

如三越、西南夷、朝鲜半岛北部和西羌等地,成为西汉领土的一部分,而倭奴国、朝鲜半岛南部和东南亚等地,也开始与西汉有文化上的交流与商业上的往来。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张骞通西域,虽然起初是出于军事目的,但西域开通以后,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军事范围。

从西汉的敦煌,出玉门关,进入新疆,再从新疆连接中亚细亚的一条横贯东西的通道,再次畅通无阻。这条通道,就是后世闻名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把西汉同中亚许多国家联系起来,促进了它们之间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文化的交流。

在思想方面,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学成为了我国社会的统治思想,大力推行儒学,在长安设太学。

儒家学说成为我国封建统治正统思想,一直延续了2000多年,对后世我国政治、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也有弊端,就是不利于思想多元化的发展。

在经济方面,汉武帝致力于重农轻商,整顿财政,征收商人资产税,大力打击奸商;又采取桑弘羊建议,将冶铁、煮盐收归官营,禁止郡国铸钱,统一铸造五铢钱;设置平准官、均输官,由官府经营运输和贸易,大大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

同时兴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实行“代田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在经济方面还有一条重要的举措,就是将当时的货币进行统一。

汉武帝还取消郡国铸币的权力,改由中央朝廷铸造,另外发行新的货币,名“五铢钱”,使仿铸者无利可图。之后立五铢钱为全国唯一合法流通的货币,垄断造币的原料和技术,从而一扫私人铸币之风。

西汉文化建设,是在汉武帝时代取得重大突破。汉武帝能够以宽怀之心,广聚人才,给予他们文化发挥的宽阔舞台,诱使他们充分表现自己的文化才干。

汉武帝以独异的文化眼光,使很多人才不致埋没。比如公孙弘、董仲舒、司马迁、司马相如、东方朔、李延年、张骞、蘇武、卫青、霍去病等,都在历史上留有盛名。

正是由于汉武帝身边聚集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才,因此形成了历史上引人注目的文化盛况。

汉武帝曾经认真反思过去自己施政的所作所为,他利用远征军失利的时机发表了著名的轮台之诏,不再奉行穷兵黩武的政策,使西汉国势得以避免持续恶化。

汉武帝创造了六个“第一”:第一个用儒家学说统一思想;第一个创立太学培养人才;第一个大力拓展我国疆土;第一个开通西域;第一个用皇帝年号来纪元;第一个用罪己诏形式进行自我批评。正是由于这些功绩,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也是我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盛世。

汉武帝在位54年期间,励精图治,对内广揽人才,创设制度,发展经济;对外征伐四夷、开通西域,从而使汉王朝走向鼎盛。汉武帝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

[旁注]

大月氏 公元前2世纪以前居住在我国西北部、后迁徙到中亚地区的游牧部族。在我国先秦时代的古籍中,或译作禺知、禺氏、牛氏等,后来也有译作月支的。

代田法 西汉武帝时期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即在同一地块上作物种植的田垄隔年代换。赵过在用地养地、合理施肥、抗旱保墒、光能利用、改善田间小气候诸方面多建树,是后世进行耕作制度改革的先驱和祖师。

五铢钱 公元前118年,汉武帝在中原开始发行五铢钱,从此开启了汉五铢钱的先河。这种小铜钱外圆内方,象征着天地乾坤;轻重适中,合乎古代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价格水平对货币单位的要求。五铢钱奠定了我国圆形方孔的传统。

轮台之诏 即轮台罪己诏,汉武帝所下的一道自我省罪的诏书,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份内容丰富、保存完整的“罪己诏”。它的发布,使汉朝的统治方针发生转变,重新回到了与民休息、重视发展经济的轨道,从而避免了像秦朝那样迅速败亡的结局。对后世影响深远。

主父偃(?~公元前126年),汉武帝时大臣。临淄,即今山东临淄人。出身贫寒,早年学长短纵横之术,后学《易》、《春秋》和百家之言。做过谒者、中郎、中大夫,被汉武帝破格任用。

卫青(?~公元前106年),字仲卿。河东平阳,即今山西省临汾市人。西汉武帝时大司马大将军。谥“烈”。他首次出征就打破了自汉初以来匈奴不败的神话,为北部疆域的开拓作出重大贡献。

张骞(约公元前164年~公元前114年),字子文。汉中郡城固,即今陕西省城固人,我国汉代卓越的探险家、旅行家与外交家,对丝绸之路的开拓有重大的贡献。后世诗人站在中西古道上,不禁想起这位“凿空”西域,远播国威,造福后世的名臣。

董仲舒(公元前179~公元前104年),是西汉一位与时俱进的思想家,儒学家,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他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从此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并延续至今。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或公元前135年~约前87年),字子长,生于西汉时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西汉史学家和文学家。所著《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同时在文学上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因此,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阅读链接]

据民间传说,天上的王母娘娘见汉武帝喜欢求仙访道,十分虔诚,心里头很高兴。

农历七月初七这天晚上,汉武帝又到承平殿祭祀供奉的神仙,这时有青色的鸟从西方飞来,落在承平殿里。当时有个奇人名叫东方朔,一看就说这是青鸟,是西王母的使者。

汉武帝一听,又惊又喜,天天拜神仙求神仙保佑。

王母娘娘对汉武帝虔心敬神十分欢喜,于是当面就许给他开疆扩土、文治武功、江山一统的功业,保佑他江山永固。从那以后,汉武帝果然是成就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