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1 年英国主要职业集团表

(按规模大小排列)

男性 女性

总人口⋯⋯⋯⋯⋯⋯⋯⋯⋯⋯⋯10,224,000 10,736,000 十岁以上的人口⋯⋯⋯⋯⋯⋯⋯7,616,000 8,155,000 农业:租地农场主、

租地牧场主、工人、佣仆⋯⋯⋯1,563,000 227,000 家庭服务业

(不包括农场服务在内)⋯⋯⋯134,000 905,000 各类棉纺织工连同印工和染工⋯255,000 272,000 建筑业工匠:木匠、砌砖匠、

泥水匠和铅管匠等⋯⋯⋯⋯⋯⋯442,000 1,000 工人(未填明职业的)⋯⋯⋯⋯367,000 9,000 女帽匠、女服裁缝、

女裁缝(裁缝)⋯⋯⋯⋯⋯⋯⋯494 340,000 各种丰毛工连同毯工⋯⋯⋯⋯⋯171,000 113,000 鞋匠⋯⋯⋯⋯⋯⋯⋯⋯⋯⋯⋯⋯243,000 31,000 煤矿工⋯⋯⋯⋯⋯⋯⋯⋯⋯⋯⋯216,000 3,000

成衣匠⋯⋯⋯⋯⋯⋯⋯⋯⋯⋯⋯135,000 18,000 洗衣妇⋯⋯⋯⋯⋯⋯⋯⋯⋯⋯⋯ 145,000 商船海员、领港⋯⋯⋯⋯⋯⋯⋯144,000

丝绸工⋯⋯⋯⋯⋯⋯⋯⋯⋯⋯⋯53,000 80,000 铁匠⋯⋯⋯⋯⋯⋯⋯⋯⋯⋯⋯⋯112,000 592

麻布、麻线工⋯⋯⋯⋯⋯⋯⋯⋯47,000 56,000 二轮载货马车夫、车夫、四轮载货马车夫、邮童、

出差马车夫、公共马车夫等⋯⋯83,000 1,000 铁工、铸工、制模工(包括铁厂、钉、铁器、

刀具、锉具、工具、机器等)⋯79,000 590

铁路司机等、挑夫等、

、工人、铺轨工⋯⋯⋯⋯⋯⋯⋯65,000 54

针织工⋯⋯⋯⋯⋯⋯⋯⋯⋯⋯⋯35,000 30,000 花边工⋯⋯⋯⋯⋯⋯⋯⋯⋯⋯⋯10,000 54,000

机器、锅炉制造匠⋯⋯⋯⋯⋯⋯63,000

647

面包师⋯⋯⋯⋯⋯⋯⋯⋯⋯⋯⋯56,000

7,000

铜、锡、铅矿的矿工⋯⋯⋯⋯⋯53,000

7,000

杂役女工⋯⋯⋯⋯⋯⋯⋯⋯⋯⋯

55,000

商业职员⋯⋯⋯⋯⋯⋯⋯⋯⋯⋯44,000

19

渔人⋯⋯⋯⋯⋯⋯⋯⋯⋯⋯⋯⋯37,000

1,000

磨坊主⋯⋯⋯⋯⋯⋯⋯⋯⋯⋯⋯37,000

562

陶器工⋯⋯⋯⋯⋯⋯⋯⋯⋯⋯⋯25,000

11,000

锯匠⋯⋯⋯⋯⋯⋯⋯⋯⋯⋯⋯⋯35,000

23

造船匠、造艇匠、

船台船桅制造匠⋯⋯⋯⋯⋯⋯⋯32,000

28

草帽编工⋯⋯⋯⋯⋯⋯⋯⋯⋯⋯4,000

28,000

车轮匠⋯⋯⋯⋯⋯⋯⋯⋯⋯⋯⋯30,000

106

手套工⋯⋯⋯⋯⋯⋯⋯⋯⋯⋯⋯4,500

25,000

钉工⋯⋯⋯⋯⋯⋯⋯⋯⋯⋯⋯⋯19,000

10,000

铁矿工⋯⋯⋯⋯⋯⋯⋯⋯⋯⋯⋯27,000

910

制革匠、鞣皮匠、皮毛商⋯⋯⋯25,000

270

印刷工人⋯⋯⋯⋯⋯⋯⋯⋯⋯⋯22,000

222

举行的最周密的一次,而英国的文盲又依然还占很高的比例,则差误的余地自然比今天的一次人口调查中所可预期的要更大些。至于选择哪一些行业填入上表所列举的哪一集团之中,也难免有一些武断的成分。① 但是这个略图恐怕还是比任何较早时期任何国家所能勾画出的都更加准确的一个。

不特别是机器时代之特征的那些职业之所以名列前茅,一部分是因为机器正使人民从事于自由选择职业。煤矿工人自 1831 年以来已大为增加—— 虽然他们还没有超过制鞋匠②——因为矿工虽然供应机器并靠机器减轻了自己的劳动,但是当他们在煤的表层上劳动时,却不使用任何机器。棉纺织业尽管有了巨大的发展,但是棉纺织工人在这二十年之中一直增加不很快,这是因为不但纺机更加有效得多,而且普通织工现在都照管两部动力织机。如果打上建筑工人,那么这个非机械化的建筑业,不难预料,在数量上同纺织业相对而言一定比 1831 年时更加重要③。在三十四万女帽工、女服裁缝和女

① 人口调查中的某些集团经予归并,以便更好地进行工业方面的比较。不能不残缺不全的人口调查中海员数字是用 1851 年《统计摘要》中有关联合王国的数字来代替的。这项数字虽略有夸大,但是比之人口统计员力所能及的那个低估得很多的人口调查中的海员数字还要更可取些。

② 参阅上卷,第 104—105 页。

③ 参阅上卷,第 102—104 页。

裁缝之中可以说没有一个人使用缝纫机;成衣匠和制鞋匠亦复如此。手工铁匠比大铁工厂的工人为数更多,纵使有些填报为铁匠的人事实上是纺织厂的锻工或工程作坊的打铁工。在数字上——可是数字在这一点上特别不确实, 虽则事实也许尽够说明问题——雇佣于同道路上的马匹有关的职业方面的人比雇佣于年轻的铁路系统各项工程上的人要多。机器制造业在报表上是笼统填写的;但是有少数几个专门化的纺织机器业却是分别开列的(诸如卷线车制造业者、梳毛机制造业者、梭子制造业者、纺麻机制造业者等),四千多名工具制造业者也包括在这个总数之中①。为将近二千一百万人的需要服务的制革匠和造船匠比较起来是如何之少,倒是值得注意的。皮革有大量的进口,船舶的进口却不多。十九名商业女职员不应忽视,五十四名铁路女佣工和二十三名女锯匠也不应忽视。后者和在不象会有妇女的职业——这些职业单位都在表上列举了出来——中发现的其他几小批妇女多半都是经营业务而不一定参加劳动的孀妇。

大体上试用很成功的任何一种职业分布地图,在 1851 年的人口调查委员看来,都不能不遇到这样一个棘手的问题,即如何处理几乎准确地按人口比例分布从而没有明显集中区域的那一类的职业。这类职业当时包括绝大多数以妇女为主的一些职业,以及建筑业、制鞋业、成衣业、铁匠业、锯匠、车轮匠和印刷工人的工作,连同一切零售商业及国内运输业务。奥古斯塔斯·彼得曼为了说明人口调查报告而绘制的那幅巧妙的地图,因为略去了所有这些职业,所以与其说是一幅职业分布地图(虽则它以此命名),不如说是一幅非为当地市场劳动的工业分布地图①。例如在有一万三千名为“出口” 而劳动的鞋匠的北安普敦,制鞋业是用惠灵顿式长靴标识出来的,而在行业可能更大、但主要供应当地市场的那些郡却没有加以任何标识。斯塔福德郡也可以说是一个“出口”郡,但在地图上却没有靴的标志,这大概是因为它的鞋匠人口超过全国标准数不多的缘故——每六十三人一名对每七十六人一名,北安普敦则是每十六人一名。为英格兰和威尔士所采用的一种图解法

——即任何一种工业在哪一个济贫法联合教区里“多少有一点”,就在哪里加上一个标志——有夸大地方化工业外地分支的重要性的倾向。②这个地图给人以这样一个印象:羊毛制造业在康沃耳和南威尔士,即自卡尔迪根和腊德纳至布利斯托尔湾一带是具有相当重要性的。事实上,同羊毛制造业多少有点牵连的人在康沃耳约仅四百五十人,在这六个郡也约仅二千五百人;而在地图上并看不出比康沃耳重要得多的得文郡却拥有四千三百名毛纺织工

① 不是机器工具制造业者而是锉刀等等的制造业者。

① 已在本书之末加以改写。可用它同《康涅狄格学院学报》(Trans.Connecticut Acad.)1927 年号所载克莱夫·戴伊(Day,Clive)《1841—1861 年英国工业职业的分布》一文中详尽的统计讨论作一比较。

② 在苏格兰,这类标志分别填入各郡和各重要城市中。

人。幸而除羊毛业以外,这种画法所会造成误解的只有麻布业一项工业。总括起来说,彼得曼地图的启发性正和它手法的巧妙不相上下。依靠在数量上居于前列的那些职业的上开人口调查数字的帮助,这个地图说明了它所要说明的整个故事——即在早期铁路时代之末制造业地方化的故事。

最值得注意的莫过于某些纺织工业的完全地方化和其他工业所达到的虽不完全,但此后五十年将无显著变动的地方化。在四十年代不景气的压力下,棉纺织业退缩到南兰开郡、柴郡的邻近地方和西莱定,而只在克来德斯达尔留下了一支强大的孤军,并在其他各区留下了一点各式各样的薄弱力量。在英格兰和苏格兰有将近十二个郡发出了怨言,抱怨因棉纺织厂的倒闭而造成当地人口的减少① 。那个比较具有竞争便利的地区却通过一段贸易不景气而取得了最优越的地位。在全国大约五十二万七千名棉纺织工人之中, 约有三十一万二千人在兰开郡,五万五千人在柴郡和西莱定,五万八千人在拉纳克。②

最完全的集中就是毛丝工业在西莱定的集中。毛丝工业最老的发祥地瑙威治自十八世纪以来就已渐渐没落,但是在 1831 年仍不失为一个相当活跃

的制造业中心,虽则它简直没有采用现代机器。到了 1841 年,贸易已奄奄

一息:在那十年之中,瑙威治的人口一直停滞不动。在 1840 年左右有过一次为时已晚的努力,试图建立纺织厂以期恢复旧观③。瑙威治向来是从约克郡买进纱支,它希望结束这种依附地位。但是来不及了,因为在随后几年之中,约克郡已经改良了梳毛机,重又走在前面。在 1850 年,据工厂视察员报告说,英格兰有将近八十六万五千个毛丝纺锭和三万二千六百一十七台毛丝动力织机,而苏格兰和威尔士则几乎完全没有。其中有七十四万六千个纺锭和三万零八百五十台织机在兰开郡。瑙威治共有一万九千二百一十六个纺锭和四百二十八台织机④ 。大势已定,一次彻底的决定性的失败。毛丝工业已经变成约克郡的工业,并且将长此保持下去。

羊毛制造业已经几乎达到了二十世纪所看到的那种集中的最高峰。但是它的集中过去就不如,现在仍不如棉纺织业,更加不如毛丝纺织业。1851 年, 在自称从事羊毛制造的十三万八千人之中,只有五万六千人在西莱定,有一万五千人在苏格兰,一万一千人在兰开郡,九千人在格拉斯特郡,七千人在威尔特郡,其余则象工业地图所提示的那样,散布在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其他各郡,而在重要性上,得文是仅次于威尔特的一郡。五十年后,西莱定也不

① 雷德福德:《1800—1850 年英国的劳工外移》(1926 年版),第 9、111 页。

② “棉纺织工人”一词在这里是按照第 41 页附表中所采取的综合意义使用的。

③ 布莱思:《瑙威治指南和行名录》(Blyth,The Norwich Guide and Directory),1842 年版,第 62 页。克拉潘:《毛丝工业从东安格利亚往西莱定的转移》,见《经济季刊》1910 年第 195 页及以下。

④ 《财政季度报告书》,1851 年;《报告和文件》,第 23 卷,第 117 页。

过占有全国毛纺锭的半数,这无异是说,在经济上具有决定性作用的那段漫长的时期,集中的趋势只不过稍稍加强而已。

正如棉纺织业的被吸引进兰开郡和毛纺织业的被吸引进西莱定,麻纺织业也同样地渐渐往北被吸引进苏格兰,又从大不列颠引出而集中于阿尔斯特。它早已不再是一种真正重要的英格兰工业了,因为在不列颠从事麻纺织的大约十万零三千人之中,至少有七万七千人是苏格兰人,其中大部分是手织机织工。①

丝绸织造仍然同促致集中的机械和地理的力量相持不下。在机械化的兰开郡,丝绸工人固然比其他任何一郡都多一点②,但是在三十年前兰开郡还不能说是一个丝绸郡。在柴郡,工人的旧核心已经在机器的帮助下增长到了二万二千个。但很多是在不大使用动力的考文垂附近,伦敦仍然有一万六千个,在其他六个郡也各有二千至六千个。在几乎每一个多少有一点纺织业的地方,都织造一点丝绸,在别无其他纺织业的地方,这项工业很少能继续维持下去。

在英国的工业生活中,纺织业的重要性是不可言喻的。尽管棉纺织业还没有完全机械化(可能还有四、五万台手力织布机在运转①),它们仍不失为机械和动力时代具有代表性的工业,纵使煤矿业和冶金业具有更加根本的意义。由于它们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机械化,它们的产品是极其可观的。但是正因为它们还没有完全机械化,它们在进军时还带了一大批手工操作的随军者,但却往往任其在路旁跌倒下去而不加扶持。不算针织业和花边业,它们给了将近一百一十万人以就业机会(还是应该说给以职业名称呢?)。

1851 年同 1901 年的一项对比也许可以给它们的社会重要性以最清楚的说明。这项对比并不是全部都有统计上的准确性的,但是从说明问题这一点看,它也够准确了②:

1851 年 1901 年

大不列颠的人口⋯⋯⋯⋯⋯⋯⋯⋯⋯20,960,000 37,000,000 棉纺织工(1851 年连同

印工、染工等)⋯⋯⋯⋯⋯⋯⋯⋯⋯ 527,000 544,000

① 克拉潘:《羊毛和毛丝工业》(1907 年版),第 20 页。

② 但是其中很多是手织机织工,他们的职业一直残存到遭受 1860 年“科布登”条约下的法国进口货损害时为止。

① 参阅上卷,第 678 页。

② 1901 年的数字录自《第十八次劳工统计摘要》(The Eighteenth Abstract of Labour Statistics)1926 年版第

20 页中改写的《工业关系综述》(1926 年版)一文。在“亚麻和大麻工人”项下,包括同 1926 年《综述》

中“亚麻、大麻、黄麻、麻绳、帆布和帆布制品”项下的类别最相近的那些取自 1851 年职业调查中的类别

(即本卷第 41 页所使用的)。黄麻在 1851 年不是一种独立的工业。参阅本卷,第 117—118 页。

羊毛工人⋯⋯⋯⋯⋯⋯⋯⋯⋯⋯⋯⋯284,000 235,000 丝绸工人⋯⋯⋯⋯⋯⋯⋯⋯⋯⋯⋯⋯133,000 37,000 亚麻和大麻工人(1901

年连同苎麻工人)⋯⋯⋯⋯⋯⋯⋯⋯134,000 99,000 纺织印工、染工等⋯⋯⋯⋯⋯⋯⋯⋯ 79,000

1,078,000 994,000

这就是说,在二十世纪初期全国人口之中每三十七人雇佣一人的这些行业, 或同它们最近似的行业,在大博览会那一年已经是每十九人雇佣一人了。厂外手工操作的随军者和厂内比较不完善的机器,可以给 1851 年的惊人数字

以说明。应该记住,虽则在 1850 年的织布工业中有将近二十五万台动力织机,可是在毛丝工业中则不到三万三千台,而在丝织业中还不到一千二百台。①

甚至在纺绩方面,机械化也不完全,虽则真正的手纺在各工厂区已经绝迹并且几乎所有决定性的创造发明都已经完成。在 1830 年左右,美国发明家已经采用了帽锭和环锭②,这两者在毛丝和棉纺工业中都将变成非常重要的东西。但是任何一种在经济上都还不是决定性的,因为没有一种影响到工业组织,或者大大地扩展了机器的领域;它们只不过是对阿克赖特仿照纺车制成的翼锭的一些改进而已。到 1850 年,任何一种都没有在英国取得一稳固立脚点,而且此后的进步也很缓慢。英国发明的走锭精纺机的进步一直就不快,而且也不会快起来;这倒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事实,因为只有随着走锭精纺机的到来,精纺机纺绩才能变成为完全自动的。在旧式的“手力精纺机” 中,虽则动力是由主要力源供应,但是其上排列纱锭的那些“游架”还必须由纺工拉出推进,纱很细地抽出来,边抽边捻,并缠绕到转回来的筒管上。一个棉纺工的代表团一度在帕默斯通勋爵的客厅里用一张沉重的安乐椅表演给他看的,正是这种推进拉出的苦活。③有效的走锭精纺机已经在 1825 年

由曼彻斯特的罗伯茨发明出来。到了 1834 年,他的公司已经制造了五百二

十台走锭精纺机连同二十万个纱锭,他们希望在 1834—1835 年把这个数字增加一倍。① 但是象很多新机器一样,走锭精纺机也有很长时期都嫌过于粗糙而不适宜于最精细的工作(它不能把纱很好地缠在筒管上,这是一方面), 对于小纺工来说,价钱也嫌太高。在 1851 年新拉纳克的大棉纺厂第二次或第三次出售时,它们虽有二万八千个走锭精纺机的纱锭,但是也有一万三千

① 见上卷,第 666 页。

② 本卷,第 28 页。

③ 霍德:《沙甫慈伯里勋爵传》(Hodder,Life of Lord Shaftesbury)第 2 卷第 19—21 页所引用的格兰特:

《十小时法案》(Grant,P.,The Ten Hours Bill)(1866 年版)。

① 贝恩斯:《棉纺织业史》(1835 年版),第 207—208 页。

六百个“手力精纺机的纱锭”。②“由于成本过高,很少几家公司能购买走锭精纺机”,奥耳德姆棉纺工匠师傅联合会的一位秘书在很久以后这样写道,“所以手力精纺机是原则,而走锭精纺机却是例外”。③ 在五十年代初期,在象博耳顿那样的精纺区,走锭精纺机还很少使用,就是在纺织中等纱和粗纱的区域也还不是普遍的。④

在毛纺方面,正如上文所指出的,安德鲁·尤尔在 1834 年曾经称之为手工艺的初纺工序,一直没有什么变革。原来的“毛纺粗纱机”是象原来珍妮纺机一样的一种手操作的机器。接线童把梳毛机上出来的毛篠纱捻结起来,以供在珍妮纺机或精纺机上进行最后纺绩之前在毛纺粗纱机上进行粗纺。到了 1850 年,毛纺粗纱机可能是用动力运转了,但是为粗纺进行的吃力的接线工作却依然如故。甚至八年之后,利兹的爱德华·贝恩斯在英国协会描述这项地方工业时,还说毛纺粗纱机是通用的,虽则他也提到了可以省去毛纺粗纱机和接线童而把梳毛机同精纺机直接联接起来的那种“叫做搓条机的新机器”。

为英格兰完成一项比走锭精纺机或许更加有决定性的纺织方面的发明恰恰是在 1851 年,当尼索普和利斯特改良了一种羊毛精梳机,这种机器在商业上立刻获得了成功。自卡特赖特时代以来就已经有了精梳机,但是他的精梳机(Big Ben)虽然使手工梳毛工大为惊慌,却既没有使他们破产,也没有给卡特赖特挣下一笔财产。手工梳毛工所作的活计还是比任何机器都精细。直到 1840 年左右,他们的地位仍然是相当安全的——虽则是由于机器而不是由于他们本身的缘故;因为他们这一行并不难学,而且内迁的爱尔兰人以及其他不熟练和半熟练的工人都已经开始改操此业。①继而有效的机器出现了。历经四十年代,在英国和法国终于成功的发明家——诸如当尼索普、利斯特、霍尔敦和诺布尔等——都在埋首钻研。埃耳曼首先获得成功, 他的专利权以最优厚的利润卖给了英国的公司,不独可供毛丝工业使用,而且可供棉麻工业使用。利斯特和当尼索普采取了他的一项中心原则,虽则利斯特自称“在听到埃耳曼的专利证以前”,他们就已经掌握了有关这项发明的一切困难问题,但是埃耳曼的代表却在 1852 年拿到了一项判处他们犯侵害罪的判决书。第二年以诺布尔命名的那种梳毛机——虽则似乎主要是当尼索普的功绩——上市了;几年之后,利斯特的第二个合作者霍尔敦完成了另一种型式的梳毛机,这种梳毛机是他在 1847—1848 年或更早的时候就开始研究的。②

② 《经济学家周刊》1851 年 12 月 27 日号上的广告。

③ 录自 1887 年英国协会宣读的一篇文件,引证于克拉潘:《兰开郡棉纺织业》,第 69 页。

④ 克拉潘:前引书,第 70 页。

① 詹姆斯:前引书,第 501 页。

② 关于专利证技术方面的故事,伯恩利的《羊毛和梳毛业史》中有最详尽的叙述。利斯特自称先于埃耳曼

这两个人并不是单纯的发明家,他们都是第一流的工业组织者和战士, 而且系出乡绅的利斯特是以相当的资本来创业的。他们具有欧洲人的眼光。在 1849 年他们在圣德尼共同创办了一个梳毛厂。不到几年的工夫利斯特就

支配了这个行业。他按每部一千镑的专利费出售机器给毛纺业者。到 1855 年,他已经有了五个英国厂、三个法国厂和一个德国厂代毛纺业者梳毛。从来没有一种工厂工业在漫长的妊娠期一旦过去之后诞生得比它更快,也没有一种工厂工业成长得比它更快。到了 1857 年,当代的毛丝工业史学家詹姆斯就能以写道,“在毛丝部门中绝大部分加工的羊毛是用机器梳理的”,并且能以补充说,“在目前梳好的羊毛之中绝大部分是用利斯特式机器进行的”。①单单一部利斯特式机器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做一百个熟练工人的工作, 而且远比他们作得精细。梳毛工业就这样地机械化了。

在依存于主要纺织品的针织和花边工业中,非常进步的手摇机已经存在了几世纪之久。这类机器虽已使用动力,但只散见于各地,而且用于花边制造比用于针织品制造方面的要常见得多。用机器进行的花边制造在 1760 和

1770 年之间就已经从用针织机进行的花袜制造中发展出来。②不久之后又出现了“经线”机,这种机器,顾名思义,可以把一台织机上的经线同针织物的圈孔针脚连结起来。接着出现了许多型式精致的花边和编网机器。1816 年,机器破坏党工人在拉夫伯勒的希思科特工厂里捣毁的就是五十五台这类的机器——即约翰·希思科特式的“管纱往返编网机”。他们的领袖詹姆斯·透耳以谋杀未遂罪在累斯特“在看上去热情洋溢地唱着赞美歌的广大群众⋯⋯ 面前”处绞。①希思科特在得文棉布业已经江河日下②的提佛顿买下了一个旧纱厂,并用动力运转他的新机器。他的公司在 1836 年雇佣了一千二百名工人,在五十年代雇佣了一千二百名至二千名。在这期间已经有很多其他的“花边”制造商仿效他的工厂方法,尤其是在诺丁汉一带。在 1831 年,全国计有二十二个动力工厂,大约装有一千台机器,直接雇佣了大约三千工人。也有手力机工厂,装有大约五千台机器,但在针织物的整理和镶边工作方面还存在着很复杂的厂外加工制③。五十年代初期的动力使用范围或许是 1831 年

的说法见伯恩利的前引书第 221 页所引用的一篇公开演讲。

① 前引书,第 564、573 页。关于利斯特和霍尔敦的梳毛厂,参阅伯恩利:前引书,第 275、300 页。

② 一般的记述见费尔金:《机器针织和花边织制商史》(1867 年版)。关于十九世纪初期,另参阅尤尔:

《棉纺织业》,第 2 卷,第 342 页及以下,第 420 页。

① 费尔金:前引书,第 238 页。

② 参阅上卷,第 70 页,注 2。

③ 费尔金:前引书,第 340 页。这些数字都是本人即从事这个行业的费尔金的个人估计。到 1840 年,在某一工厂视察区域中,手摇机和动力机的比例是二又二分之一比一。《纱厂和工厂审查委员会》,询问案第3085 号。在 1843 年,“约有一半”花边织机是手摇机。《花边制造[和] 工厂条例报告书》(1861

的四倍;但是要讨论随时尚而转移的这样复杂的一种工业,是很难做到准确无误的。一个工厂可能使用动力,同时也雇用一半手工工人。它的货可能由“整理间”发给工作比“并条、松棉和梳棉方面”的女工集团做得多的“女工匠师傅”去加工,但是整个说来,这个行业比较小,动力工厂工作的绝对量是微不足道的。

在针织业方面,动力工厂工作还几乎无足轻重。早在 1840 年以前就已经有了“针织作坊”——没有动力的小工厂——和少数动力针织厂④,但是当 1844 年威廉·费尔金主动进行针织机调查时,他发现整个工业——包括丝、棉和羊毛在内——“在一个屋顶下的针织机的数目平均⋯⋯不止三台”。

⑤约有一万五千名工匠师傅和三万三千名散匠。工匠师傅作为一个阶级来说

在经济上是不独立的。其中大多数是为针织商或针织商的中间人而劳动的, 但他们却不是工厂工人。他们果真是工厂工人,那倒会好得多了。但是在四十年代末和五十年代初,到处编织宽货的“磨车式”机和编织无缝袜筒的环形针织机都使了动力,后者是老伊萨姆巴德·布鲁内耳在 1816 年发明的一种机器,但是由于故步自封并因怕同针织工人发生纠纷而被束诸高阁达三十年之久,直到 1847 年以后方始真正采用。①

只要能够设法把资本设备或雇佣数字测定出来,那么英国其余大部分工业的机械化是怎样的不完全也就可以看出了。虽然有些巨型铁工厂这时已经在设备之中增添了内斯密斯蒸汽锤,虽然也有一些公司整体化到了包括自煤铁矿直至成品的整个领域,但只拥有一两个小鼓风炉的铁工企业仍是比较典型的。②在各式各样的轻金属和刀具业中,则以非机械化的或租用动力的小型企业占支配地位。有一个行业却在各处都有了转变。虽然有十二家钢笔公司平均各雇佣一百五十四名工人③;但是累昂·弗谢尔在 1845 年所写的关于伯明翰的情况对于伯明翰市内和附近一带还普遍适用——“象法国的农业一样”,它们已经“陷入割裂状态中”。④在这里和其他各地,机械化工程业本身正在突飞猛进,它的最大的公司也正在很快地成长起来。但是在人口调查时填报了雇佣数字的六百七十七家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引擎和机器制造商

年,第 22 卷,第 461 号),第 6 页。手

④ 《纱厂和工厂审查委员会》,1840 年,第 10 卷,询问案第 3108 号:“针织机近来已经用动力运转了。”

⑤ 费尔金:前引书,第 464 页。

① 费尔金:前引书,第 496—499 页。

② 参阅上卷,第 527—530 页。但是在 1848 年有 57%的铣铁是 22%的“铁工厂”制造的。方显廷:《工厂制度在英国的胜利》(Fong,H. D.,Triumph of Factory System in England)(天津,1930 年版),第 140 页。

③ 《伯明翰和米德兰铁器业》(Birmingham and the Midland Hardware District)(1866 年版),第 49 页。

④ 引证于上卷,第 226 页。

之中,虽则有十四家各雇佣了三百五十多人,可是雇佣不到二十人的有五百三十七家,不到五十人的有七十二家。①

在各港口和一些最大的城市中可以看到《经济学家周刊》所期以击败法国竞争的大蒸汽面粉厂。②它并没有注意到它们既没有采取法国的“精碾” 制度,也没有试用在佩思已经成功了若干年的辗粉机。③它也没有提到自威廉一世时代编制土地丈量清册以来规模和厂址一直没有多大变化的一、两千家地方性的水力面粉厂,而其中有代表性的磨粉企业,即磨坊主,只雇佣一、两名工人。铁路用木料的需求曾经鼓励了各港口蒸汽运转的锯木厂的建立和拓展,有一批就这一行业的规模而论算是相当大的木材商和锯木商自称雇佣的人数在二十名以上;但是在填报的四百一十六家之中只有四家自称雇佣的人数在五十人以上,大锯木厂的确是不常见的。

这里所引用的雇佣报表必须小心地加以利用。“很多工人的雇主——在某些行业中几乎全部——虽没有遵照”④指示填报,但是这些报表也包括了将近七十五万名工人,它们不但是可从中得到有关十九世纪中叶纺织厂以外的企业单位的正确材料的仅有的一些数字,而且就某些工业来说,也有足够多的表报来提供一个很不错的统计范例。下页简表中只引证了确实能提供这样一个范例,关乎具有头等重要性的行业,并且同用其他方法大体得知的实际情况也相符合的那些统计数字。① 第三栏中的数字是模棱的。其中包括自称没有工人和不耐烦填报工人数目的那些工匠师傅。就这类人数最高和最低的行业(如鞋匠和建筑师)来判断,似乎它基本上是由自己单独操作的工匠师傅构成的,虽则棉纺织业的数字不容作这样的解释。在这些工匠师傅之中究竟有多少是发料的雇主的厂外加工工人,从这些数字中看不出。雇主也没有说明他的工人是否在他的场所劳动。这些数字只是工业组织领域内的一些指路标,而不是一幅地图,但却不失为有用的指路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