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牛图》流落民间
这幅纸本设色的《五牛图》,在构图并不复杂的画幅上,画家韩一共绘制了5头牛和一小丛荆棘,这5头牛或行或立,或正或侧,或俯或仰,姿态各异,神情毕肖。
整幅画面除最后右侧有一小树除外,别无其它衬景,因此每头牛可独立成章。画家通过他们各自不同的面貌、姿态,表现了它们不同的性情:活泼的、沉静的、爱喧闹的、胆怯乖僻的。
韩愰在《五牛图》中着重突出了牛的既倔强又温顺的性格。他用粗壮雄健而富于变化的线描,表现牛的骨骼和筋骨,以赭、黄、青、白等色彩表现5头牛毛色的不同,而且根据牛体的凹凸施以不同颜色,具有立体感。
“点睛”是牵动全局的关键,画家将牛眼适当夸大,着意刻画,使5头牛瞳眸炯炯有神,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韩愰采用极为简洁的近景构图方式,以粗壮雄健而又富于变化的线描,以及丰富多变的清淡设色,从不同角度将牛既忠诚老实又倔强耐劳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传神。
特别值得称道的是,由于画家对牛的结构比例及透视关系的准确把握,竟然选取了动物绘画中最难把握且极不讨好的正面角度,绘制出牛的炯炯目光,而没有丝毫的生硬,难怪历代书画大家都对这幅画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如此一幅名画,自然免不了被历代皇家及书画藏家们所珍藏、著录。《五牛图》一经问世,便成为了历代皇室和大收藏家们争相收藏的宝物。相传,宋代以后,《五牛图》曾一度深藏在宫闱之中。而第一次收藏这幅图入宫的人,正是历史上有名的书画皇帝,也就是宋徽宗赵佶。
据记载,宋徽宗曾经在《五牛图》上写过题跋,但后来的画上却没有。有人猜测,可能是流传年代太久,画面破损,装裱画时宋徽宗的题跋迫不得已才被裁掉了;还有人说,由于宋徽宗的“瘦金体”非常有名,可以卖大价钱,于是就被人裁去了。
1126年,金兵大举进犯中原,并很快占领北宋时期的都城汴梁,北宋时期皇宫顷刻被毁,宋徽宗成了金兵的俘虏,但《五牛图》未被掠走,而是流传到了宋徽宗的第九子、同样热爱书画的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的手中。
据说,仓皇南渡时的宋高宗一直随身携带着这幅妙笔通神的名画。该图上的“睿思东阁”、“绍兴”等钤印就是在南宋皇宫收藏的见证。
1279年南宋灭亡,进入元代以后,《五牛图》仍然被赵宋皇室后裔所收藏,初为赵伯昂收藏,后归大书画家赵孟頫收藏。赵孟頫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嫡派子孙,元代著名画家,为楷书四大家之一。
1291年7月,赵孟頫在得到《五牛图》后,欣喜异常,请良工装裱,并于1293年在画上写下了第一段题跋,详细记录了自己获得此画的过程:
见韩愰画数种,集贤馆画有《丰年图》、《醉学士图》最神;张可兴家《尧民击壤图》笔极细;鲜于伯家《醉学士图》与此《五牛图》皆真迹。
田师孟以此卷示余,余甚爱之,后乃知为赵伯昂物,因此托刘彦方求之,伯昂欣然辍赠,时至元廿八年七月也。明年六月携归吴兴重装,又明年济南束仓官题,二月既望,赵孟頫书。
赵孟頫得到《五牛图》后,装裱一新随身携带至济南,日夕观赏,浮想联翩,抚古思今,欣然命笔,于是又在画上写了第二段跋文:
右唐韩晋公《五牛图》,神气磊落,希世名笔也。昔梁武帝欲用陶弘景画二牛,一以金络首,一自放于水草之际,梁武帝叹其高致,不复强之,此图殆写其意云。子昂重题。
在这段提跋文中,赵孟頫以宋宗室后裔事元,此事关文人的民族气节,所以难以去怀,又不便直接说出。
以前梁武帝命陶弘景画牛,陶弘景不愿意做官,故画一牛以金络羁首,不得自由,画另外一头牛自由自在地在水天绿草之间,得其天然。陶弘景欲归于田原隐于山中,以画牛表达心曲,梁武帝叹服其高致,也不强其所难。
因为陶弘景原是齐朝左卫殿将军,入梁朝以后,隐居茅山,不肯出山为宦,梁武帝对其十分敬重,有大事必垂询于陶弘景,人称“山中宰相”。
赵孟頫作为宋代宗室,在元代为官,这双重身份,难免为世人非议,故以陶弘景画牛的典故排解心中难言的思绪。赵孟頫难道也想当个山中宰相吗?然而从《五牛图》的归宿来看事情并非如愿。
1314年,赵孟頫偶然在太子书房中又见到了本属他自己收藏的《五牛图》。由于元太子不识《五牛图》的艺术价值,竟然以《五牛图》作为赏赐之物,转赐唐古台平章。
赵孟頫目睹自己珍藏了几十年的至宝至爱,不明不白地流落他人之手,听其转送别人,真是百感交集,于是挥毫三题《五牛图》:
此图仆旧藏,不知何时归太子书房?太子以赐唐古台平章,因得再展,抑何幸耶。
延佑元年三月十三日集贤侍读学士正奉大夫赵孟頫又题。
赵孟頫珍藏了40多年之久的稀世名笔,竟然为他人所夺,真是“赵宋江山不再,图何存焉”。
作为大收藏家、大书画家,赵孟頫的心情既焦灼,又非常痛苦,唯有直呼“抑何幸耶”,其实他心中悲呼的是“大不幸耶”,不知是哪个奸刁小人,窃取了他珍藏的稀世名笔献给太子,而太子又不识国宝,转赐他人,真是明珠暗投。
赵孟頫唯有以“不知何时归太子书房”语,聊表愤然不平的胸臆,含悲三题《五牛图》。从此以后,《五牛图》不再归赵宋宗室后裔所有。
1352年,此时赵孟頫已逝世30年。山东人孔克表在海虞邹君玉处见到《五牛图》,卷轴上有赵孟頫3次品题墨迹,孔克表读后唏嘘不已,邹氏要珍爱这幅画作,妥善秘藏,并题跋文写道:
善相马者,不于骠黄牝牡而于天机,余谓观画亦然。海虞邹君玉示余《五牛图》,有步者、睵者、纵而鸣者、顾而舔者、翘首而驰者,其天机之妙,宛若见之于东睾西垄间,亦神矣哉。吴兴赵文敏公以为唐韩晋公所画品题再三,至称为稀世名笔,盖有得于此矣。君其宝之。至正十二年春二月七日。鲁孔克表题。
孔克表以为,画贵在天机神韵,《五牛图》独得天机,并将五牛神采以“步者、睵者、纵而鸣者、顾而舔者、翘首而驰者”的文辞一一形容出来,孔克表可谓是韩愰的隔世知音。
《五牛图》自宋代皇室南渡以来,元代由赵伯昂、赵孟頫、元太子、唐古台平章、海虞邹君玉等收藏。在明代又是几易其主,曾归大收藏家项元汴所有,藏于秀水,就是后来的浙江嘉兴天籁阁中。
据说,项元汴的儿子、明代末期著名书画家项圣谟在珍藏韩愰《五牛图》真迹的同时,还特意绘制了一个《五牛图》临摹本,人称“项圣谟本”。
清兵入关后,《五牛图》一度下落不明,直至清乾隆年间,《五牛图》又得到大鉴赏家、大书画家金农题跋。原来,《五牛图》流落于民间,曾藏于浙江桐乡汪氏斋中,并有吴兴(现在的湖州)归安秀才姚世钰于1739年已未中秋题记和金农题记。姚氏题:
乾隆已未中秋,钱塘金农、归安姚世钰观于桐乡汪氏求是斋。世钰记。
“扬州八怪”画家之一汪士慎的族弟汪援鹑住在浙江桐乡。汪援鹑字庭坚,笃信佛,收藏甚丰,家室殷富,《五牛图》上,有“汪庭坚印”,是清乾隆年间《五牛图》的重要收藏者之一。金农得《五牛图》后,久久难以去怀,8年以后,即1746年,金农和杭州西湖僧人明中,二访桐乡汪氏求是斋,又一次观览《五牛图》。金农题记:
丙寅嘉平之月,与西湖僧明中再观于求是斋,愈观愈妙,真神物也。稽留山民金农又记。
金农足迹遍及全国各地,收集古玩字画,所见极多,二观五牛图,越观越觉得此画妙不可言,叹为神物。
从1739年至1746年,《五牛图》藏于汪氏求是斋中有14年以上的时间。江南汪氏是大姓,《五牛图》后归清代朝廷所有,据说与汪氏中在朝为官的汪援鹑以及其本家汪承斋等人有关。
[旁注]
线描 素描的一种,用单色线对物体进行勾画。在我国的绘画中,线描既是具有独立艺术价值的画种,又是造型基本功的锻炼手段,还是工笔画设色之前的工序过程。线描不仅可以勾画静态的轮廓,还可以表现动态的韵律。用线和空白还可以谱写出一支支和谐流动的线的协奏曲。
宋徽宗(1082年~1135年),宋代第八位皇帝。他酷爱艺术,成立翰林书画院,即当时的宫廷画院。以画作为科举升官的一种考试方法,每年以诗词作为题目曾刺激出许多新的创意佳话。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书”。
宋高宗(1107年~1187年),宋代第十位皇帝,朝廷南迁第一任皇帝,在位35年。历史上有名的书画家。精于书法,真、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著有《翰墨志》,传世墨迹有《草书洛神赋》等。
装裱 装饰书画、碑帖等的一门特殊技艺。古代装裱的专称叫做“裱背”,也称“装潢”,又称“装池”。先用纸覆托于书画背面,再用绫、绢或纸镶边,然后用复背纸复背,干透后,或装框。若是挂轴则安装地轴天杆。制成品有挂轴、手卷、册页等形式。
梁武帝(464年~549年),大梁政权的建立者。他很喜欢绘画,尤善画花鸟与走兽。在书法上有很深的造诣,当时常与陶弘景探讨书法上的话题。两者间的对话被整理为《与梁武帝论书启》流传于后世,成为书法史上的经典典籍之一。
太子 储君的一种,是我国皇帝正式继承人的封号,通常被授予的对象是皇帝之子。皇太子的地位仅次于皇帝本人,拥有自己的、类似于朝廷的东宫。东宫的官员配置完全仿照朝廷的制度,还拥有一支类似于皇帝禁军的私人卫队。
跋文 文体的一种。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后面,多用以评价内容或说明写作经过等,又称题跋或跋尾。最早见于宋代欧阳修《集古录》跋尾若干篇。
项元汴(1525年~1590年),明代著名收藏家、鉴赏家。工绘画,兼擅书法。为项忠后裔,为好收藏金石遗文,广收法书名画,所藏法书、名画以及鼎彝玉石,储藏之丰,甲于海内,“极一时之盛”。精于鉴赏,辨别真赝,析及毫发,当时无人可比。
金农(1687年~1763年),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嗜奇好学,工于诗文书法,诗文古奥奇特,并精于鉴别。书法创扁笔书体,兼有楷、隶体势,时称“漆书”。53岁后才工画。其画造型奇古,善用淡墨干笔作花卉小品,尤工画梅。
汪士慎(1686年~1759年),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扬州八怪”之一。工分隶,善画梅,神腴气清,墨淡趣足。暮年一目失明,仍能为人作书画,自刻一印云:“尚留一目看梅花”,后来,双目俱瞽,但仍挥写,署款“心观”里字。有《巢林集》留世。
[阅读链接]
项圣谟出生在明代1597年的农历八月十八,这是他的祖父项元汴去世后的第八年。项元汴在自己临终前,曾经将平生所收藏的古书画及其他的古器物,分给了他的6个儿子。项圣谟的父亲也自然能得到一份,其中就有著名的《五牛图》。
后来,项圣谟在1631年临摹过的唐代画家韩愰的这幅《五牛图》。《五牛图》项元汴曾经收藏过,其上有他的题记和许多的收藏印记。很可能这幅名迹,就是项元汴死时分给他父亲的,后来归了项圣谟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