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世宁《百骏图》的流传
郎世宁在创作《百骏图》时充分发挥了欧洲绘画注重明暗、立体感、解剖准确及透视的特点,使画幅别开生面。其中马的形象画得很出色,姿态各异,造型准确,皮毛的质感尤为真实突出。
其中有几匹刚从水里涉步上岸的马,湿漉漉的毛还紧紧贴在身上,显得非常生动逼真,显示了作者细致的观察和高超的写实功力技巧。
一位牧者在泅渡过水面时,怕把衣鞋弄湿故而蹲坐在马鞍上,这一细节也十分富有生活气息。作者将地平线压得稍低,大约在画幅上面1/3处,使观者的视线开阔辽远,伸向很远的地方。
从画法上看,《百骏图》采用工笔的画法,马匹轮廓用遒劲的中锋作描,劲利而结实,显现出作者深厚的书法功力。人物衣服笔法灵活仔细,体现了画家娴熟而洗练的技巧。
同时,又吸收了唐代画家的表现手法,画面不画背景,人物衣服施以重彩,而面部和手皆用淡彩;马匹基本上以墨线勾勒为主,再用颜色加以烘染。
在技法的处理上把重彩和淡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做到了明艳而不俗,淡雅而清丽,精致而柔秀,细润处笔笔见力,疏朗处惨淡经营的独特风格。
光的使用,是郎世宁绘画的另一特色,这幅画中,马匹、人物、树木、土坡皆应用了光的原理,使物象极富立体感,明显采用了西洋画之投影法。
而在画面总的方面,仍含有我国绘画传统手法,如水的“以无代有”,松针、树皮、草叶等的墨线勾勒,石块土坡的皴擦等。即使是马匹以及树干上所采用的阴影,也是以我国的传统渲染方法来完成的。
画面人物面孔正侧向背各有特征,群马造型准确,毛色分明,无论人物与马匹刻画精细入微,眉目清晰,须发分明;此画中的墨线劲健有力,谨严洒脱,线随物变,质感极强。人物的衣褶、肤发、马匹的面目、腹背等,用线各显其妙。
尤其是人物的发、须和马匹的鬃、尾的处理上尤为精道,用细如游丝的线条勾出,稍加淡墨渲染,使人物毛发、马匹鬃毛显得蓬松自然,将其质感表现得惟妙惟肖。
明代著作《六砚斋笔记·卷一》记载:“元人画马,任月山太庸,龚翠严太奇,惟子昂得马之真。”“其古淡浑成,若无意标奇处,实得物态之自然。”
这幅《百骏图》与赵孟頫的其他作品一样,能把人物画、鞍马画的技法结合起来,在色彩运用和线条变化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一改宋院体的画法,充分表达了他“贵有古意”的作画思想,发挥了自己娴熟的绘画技法,为元代以后文人画兴起,开辟了历史先河,确属其代表作之一。
在绘画的技艺方面,郎世宁开创了一种不同于我国传统绘画的新颖画法。他运用我国的毛笔、纸绢和色彩,却能以欧洲的绘画方法注重于表现马匹的解剖结构、体积感和皮毛的质感,使得笔下的马匹形象造型准确、比例恰当、凹凸立体,而不像我国古代画家采用延绵遒劲的线条来勾勒物象轮廓的方法。
他是以细密的短线,按照素描的画法,来描绘马匹的外形、皮毛的皱褶和皮毛下凸起的血管、筋健。或者利用色泽的深浅,来表现马匹的凹凸肌肉,与传统我国绘画中的马匹形象迥然有别。
郎世宁在清廷画院的另一贡献则是他将自己摸索成功的新体画传授给天主教西方传教士画家王臻诚、艾启蒙等。
同时,又将西方的油画技巧、透视方法,甚至连制造油画颜料的技术,也毫无保留地教给画院画家和满族画工。郎世宁的徒弟先后共有10多人,在乾隆画院内形成了实力雄厚并得到皇帝信任的郎世宁新体画集团。
这卷《百骏图》画幅完成之后,一直收存于清宫,乾隆时入著录文献《石渠宝笈·初编》一书著录,画幅上铃有乾隆印帲多方。根据清内务府造办处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所记。
1748年,按照乾隆皇帝的命令,郎世宁还画有另一幅《百骏图》:
太监胡世杰交《百骏图》一卷,传旨:着郎世宁用宣纸画《百骏图》一卷,树石着周鲲画、人物着丁观鹏画。钦此。
至于档案中说的纸本的这件郎世宁、周鲲、丁观鹏等人合作的画卷以后是否画完了,画完之后又收贮于何处,没有见到再有文字记载,实物也未见流传。这幅由清宫廷画师郎世宁创作的纸质稿本《百骏图》纵1.02米,横8.13米,画幅的左下角,署有作者名款,规矩工整。
这幅《百骏图》是我国最长的画马长卷,属于西式画法,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全画构图繁复,虚实处理十分讲究,马匹、山川、人物的聚散富有节奏感。画中虽然马匹的数目占有绝对的多数和主要的部位,但是整个马群是由人类控制着。
以牧者开头,又以牧者结尾,体现了人与自然界的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而人又占据了主导的地位,体现了一种以人为本的思想,构思是很巧妙的。
在《百骏图》上,有一大群做原地活动的马匹,它们或立或卧,或交斗,或觅食,或翻滚嬉游,自由舒闲,聚散不一;在《百骏图》马群的上部,一位牧马人正赶动着8匹马向这边集中,另一位牧马者正以套杆追逐着朝相反方向奔跑的白马。
在画幅右边,有一条弯曲的河道,一群马匹在牧马人的带领下已抵达对岸,有的马匹尚在河心中泅游,几位牧马人也骑马缓缓向河边走来。在整个画面上,牧马者皆处于不太显眼的边缘位置,而马群置于他们控制的范围之内,既突出了马作为表现对象的主题,又不失牧马生活的特点,使画面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显然,《百骏图》是有绢本和纸本不同的两卷,只不过绢本的现在尚存于世,而纸本的已然下落不明了。
清代宫廷绘画中,除去具有“中西合璧”的特色之外,还经常有同一题材的作品不止画一幅的情形。如清代宫廷绘画师徐扬所画的《乾隆南巡图》12卷,就有相类的绢本和纸本的两套,分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和北京故宫博物院。这一现象不但见于现存实物,而且还见于清代朝廷内各府造办处的档案资料的记载。
清代末期,绢本《百骏图》一直被清代皇室珍藏于圆明园,后来被运到台湾,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百骏图》也被称为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旁注]
投影法 在制图中,把光源称为“投影中心”,光线称为“投射线”,光线的射向称为“投射方向”,落影的平面,如地面、墙面等,称为“投影面”,影子的轮廓称为“投影”,用投影表示物体的形状和大小的方法称为“投影法”。
渲染 作动词时是指画国画时用水墨或淡色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的做法。墨汁滴在宣纸上,会瞬间弥漫渗透出自然不规则的淡淡墨汁痕迹。或用毛笔绘画时,笔端停留时间的长短,接触宣纸的多少,使墨迹能向边缘,产生不同的墨迹扩散效果,称为“渲染”绘画。
《石渠宝笈·初编》《石渠宝笈》是清代乾隆、嘉庆两朝编纂的宫廷收藏的大型著录文献,书中涉及的文物主要为自晋、六朝、隋唐时期直至清代当代的历代书法、绘画、碑帖、版本、缂丝等,有初编、续编和三编。
徐扬 清宫廷画家,江苏苏州市人。擅长人物、界画、花鸟草虫。画梅既苍劲又秀雅。有《盛世滋生图》卷、《乾隆南巡图》等历史画卷。他的绘画以散点透视法来描绘山水城池,把现实主义手法运用于绘画之中,其意义更大。
[阅读链接]
从1762年开始,郎世宁和王致诚、艾启蒙、安德义一起为铜版组画《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图》册绘制图稿。这套16幅的图稿后来通过广州粤海关将其送往法国巴黎镌刻成铜版刷印,成为宫廷艺术的珍品之一。铜版画草稿主要是由郎世宁负责,他画了其中的若干幅,还用拉丁文和法文写了具体说明。
郎世宁除了作画外,还于1747年参与了圆明园内长春园欧洲式样建筑物,俗称西洋楼的设计和施工。大概就在郎世宁为修建长春园工作期间,一度担任过掌管皇家园林工作的奉宸苑苑卿的职务,官职为正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