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时期画作几经易主

北宋末年,张择端在完成《清明上河图》这幅歌颂太平盛世的历史长卷后,首先将它呈献给了宋徽宗赵佶。宋徽宗因此成为此画的第一位收藏者。作为我国历史上书画大家的宋徽宗酷爱此画,用他著名的“瘦金体”书法亲笔在图画卷首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5个字,并钤上了双龙小印。

后来,据《向氏评论图画记》中所记载向家的收藏品中,《清明上河图》在宋徽宗崇宁末至大观初时期,已为向氏所藏了。1127年,靖康之变后,《清明上河图》流落到金人地区。

宋代内府所收藏的法书名画,全被金人运往北方,藏于金内府中,并诏金代文学家、书画家王庭筠和秘书郎张汝方共同品鉴。而《清明上河图》则因向氏族人等在淮阳死后,被金人掠去北方金国民间。1186年,一个叫张著,也就是张仲扬曾在图上题跋。

据《中州集》卷七金·刘勋《读张仲扬诗,因题其上》记载:

布衣一日见明君,俄有诗名四海闻。

枫落吴江真好句,不需多示郑参军。

可见,张著那时候还是布衣百姓,因为他在1205年时,才因诗名被召见入宫。

另外,宋徽宗后期,没有南时期宋的任何收藏印记,也没有和南宋时期有关人物的题记。但却有金国的张著、张公药、郦权、王磵、张世积5人题记及诗,而且张著的题记距北宋灭亡仅59年,也说明这幅《清明上河图》于北宋亡后流入了金国。

1271年,蒙古人建立元朝,并渐渐强大,先灭金,后灭南宋,灭金灭宋时都把金、宋时期的公私藏品尽可能的运往大都,就是后来的北京,而且绝大部分收入了元朝内府,还有一小部分为元成宗铁穆耳的女儿祥哥剌吉所得,钤上“皇姊图书”的印章。《清明上河图》则被收入了当时的“秘府”,但实际所藏的是一幅赝本。

据史料记载,《清明上河图》在装裱时,就被官匠装池者用一幅伪本掉了包,真本则被他卖给了一位朝廷官员。

而得到那幅《清明上河图》真本的官员在任真定,就是后来的河北正定太守时,把这幅画就带到了真定。但在其任职期间,替他负责保管这幅画的人又偷偷地把这幅画卖给了后来的杭州画家陈彦廉,因此《清明上河图》又流传到了杭州。

在杭州画家陈彦廉手中数年,1351年时陈彦廉因事窘急,又听说真定太守要回来,恐因此图惹祸,于是就想赶紧将《清明上河图》真本卖给一位“贤士君子”。

而当时,正巧有一个到处访求古今名画的北京大收藏家杨准来到了杭州。当他见到《清明上河图》后,立即花巨资购买了去,并于1352年带去了江西西昌,9月时他在画上写下了一个长跋,述其画流传经过,以及“卷前有徽庙标题,后有亡金诸老诗若干首”,“200年而未甚弊坏,岂有数耶。”等语,并对该图感慨了一番。

1353年秋,杨准邀请江西新喻画家刘汉去家里一起欣赏鉴定《清明上河图》后,刘汉曾在画卷后题了长跋,赞誉此画为“精艺绝伦”。一年后,杨准又一次请刘汉为《清明上河图》题写了跋文:

余自幼喜画,学业之四十年,平生所见画古今以轴计者奚啻累千百,其精粗高下,要皆各擅一绝,往往不能兼备。壬辰秋,避地来西昌,杨君公平以余之专门也,出所藏《清明上河图》以示,其市桥郭径、舟车邑屋,草树马牛以及……乌乎,此希世玩也,为杨氏子若(及)孙者当珍袭之。至正甲午(1354)正月望,新喻刘汉谨跋。

“壬辰秋”正是杨准题跋之时,可见是杨准请刘汉这位专家来共同欣赏鉴定,一年后,又请他为之跋。这时画还在杨准手中,而且是在江西西昌。

1365年,《清明上河图》收藏在静山周氏家中。卷后有代末期文学家李祁题:

静山周氏文府所藏《清明上河图》乃故宋宣政年间名笔也……岁在旃蒙大荒落云阳李祁题。

“旃蒙大荒落”即乙巳(1365)年,可见此图在杨准手中仅10年左右,最多不超过14年,又成为“静山周氏文府所藏”之物了。这时,元代也即将灭亡了。

1461年明代诗人吴宽曾在《清明上河图》题跋称图在大理寺卿朱鹤坡家。所提跋文是:

金燕山张著,以此图为张择端笔,必有所据。至后人,乃以择端作于宋宣政间。今画谱具在。当时有如斯人斯笔。而独遗其姓氏,何耶?大卿珠朱公,鑶此画久矣!余始获展阅,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朱公云:此图有‘稿本’!在张英公家。盖其经营布置,各极其态,信非率易所能也。

吴宽 明代初期,《清明上河图》由大理寺卿朱鹤坡、大学士徐溥收藏;1451年,徐溥临终时,他将《清明上河图》赠给了明代书法家李东阳。

李东阳得此图后,于1515年写了长跋,并加钤“怀麓堂印”、“大学士章”两印于其上。李东阳是大文学家,又是书法家和鉴赏收藏家,他在画卷后两次题写长跋,并详尽记述了该画的画面内容及其在明代中期时的流传始末:

右《清明上河图》一卷,宋翰林画史东武张择端所作……杨准重价购之而具述其故云尔。后又为静山周氏所得,吾族祖云阳先生为跋其后,又有“蓝氏珍玩”、“吴氏家藏”诸印,皆无邑里名字,不知何年复入京师。予始见于大理卿朱文徵家,为赋长句。继为少师徐文靖公所藏,公未属纩,谓云阳手泽所在,诏命其孙中书舍人文灿以归于予,其卷轴完整如故。盖四十余年,凡三见而后得也……正德乙亥三月二十七日李东阳书于怀麓堂之西轩。

由此可知,此画在1460年前经蓝氏、吴氏收藏过。现可以看到卷后张著题跋前左数第二排第三夥钟形印,即“吴氏家藏”,左数第四排第四印应是“蓝氏珍玩”。1460年之前至1491年流入京师,再入朱文徵家。

明代中后期,明代著名画家仇英根据北宋时期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一题材,并参照其构图结构,以明代苏州城为背景,采用青绿重设色方式,重新创作了一幅全新的,风格与宋本迥异的“仇英仿本”画卷。

该仿本也是后世众仿作鼻祖。据明人笔记载,当时各种以“仇英仿本”此为蓝本的仿作层出不穷,一时间成为达官豪门相互馈赠的高档礼物。后来,“仇英仿本”被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1524年,《清明上河图》又流传到了长洲,就是后来的苏州,被兵部尚书陆完收藏。陆完得图后,还题跋道:

图之工妙入神,论者已备,吴文定公讶宣和画谱不载张择端,而未著其说。近阅书谱,乃始得之,盖宣和书画谱之作,专于蔡京,如东坡、山谷,谱皆不载,二公持正,京所深恶耳。择端在当时,心亦非附蔡氏者,画谱之不载择端,犹书谱之不载苏黄也。小人之忌嫉人,无所不致如此。不然则择端之艺其著于谱成之后欤?嘉靖甲申二月望日,长洲陆完书。

前钤二印,上“陈湖”,下“青泉白石”,后还钤一印“吴郡陆氏”。

陆完死后,他的夫人将《清明上河图》缝入枕中,不离身半步,视如身家性命,连亲生儿子也不得一见。陆夫人有一娘家外甥王某,言辞乖巧,非常会讨夫人欢心。

王某擅长绘画,更喜欢名人书画,便挖空心思向夫人央求借看《清明上河图》。反复恳请后,夫人勉强同意,但不许他带笔砚,只许他在夫人阁楼上欣赏,而且不许传给别人知道。王某欣然从命,往来两三个月,看了10余次以后,竞临摹出一幅有几分像的画来。

当时,专横跋扈的大奸臣严嵩正四处搜寻《清明上河图》,都御史王忬得知后,便花800两纹银从王某手中购得赝品,献给严嵩。

严嵩府上有一装裱匠汤臣,认出画是假货,便以此要挟王忬,令其出40两银子贿赂自己,但王忬对其不予理会。汤臣恼羞成怒,在严嵩设宴欢庆时,将图上旧色用水冲掉,严嵩在众人面前大为窘迫,以后便寻机将王忬害死,临摹此画的王某也因此受到牵连,被抓去饿死狱中。

实际上,陆完死后,其儿子急等钱用,便将《清明上河图》卖至昆山顾鼎臣家,后被严嵩父子强行索去。

明代隆庆时期,严嵩父子被御史邹应龙弹劾,其家产被籍没,《清明上河图》于1565年入明代内府。1578年,《清明上河图》由内府转入明代司礼监冯保手上,直至1582年。《清明上河图》后有冯保跋:

余侍御(万历皇帝神宗朱翊钧)之暇,尝阅图籍,见宋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观其人物界画之精。虽隋珠和璧不足云贵,诚稀世之珍欤。宜珍藏之,时万历六年岁在戊寅,仲秋之吉,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兼掌御用监事司礼太监镇阳双林冯保跋。

并钤“冯保印”。冯保题跋的书法有魏晋风韵。他在画上钤了四方印,前二上写道:“侍御余清”,下写道“冯永享珍藏书画记”,后二上写道:“冯保印”,下写道“永享”。尤其是“冯永享珍藏书画记”,说明此图此时已为冯保所有了。

在冯保题字后4年,即1582年张居正卒,神宗渐长。不久,冯保便失势,家产被查抄,《清明上河图》再次流转。

《清明上河图》自冯保手中流出之后,一直不知所向。明代后期,因朝廷财政短少,朝廷取出内府藏画出售给民间,大收藏家项元汴、梁清标等都购买不少,但《清明上河图》却因不在宫廷,也不在出售之列,图上也未见有项元汴、梁清标等大收藏家的收藏款印。

[旁注]

靖康之耻 古代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因而得名。1127年4月金军攻破东京,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皇族朝臣等共3000余人,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直接导致北宋的灭亡。

张著、张公药、郦权、王磵、张世积 张著,金代官员,善书画,监御府书画,是鉴定书画的行家。郦权,金代官员,作诗有笔力,著有《坡轩集》。张公药,金代地方官员,以文荫入仕,著有《竹堂集》。王磵,博学能文,金章宗明昌末进士。杨准,元代人,履行修洁,文章高古。

李祁(?~1114年),元代官员,着有《云阳集》10卷。自称“不二心老人”。曾书写过《公方弱冠帖》和《苏轼乐地帖跋》。

吴宽(1435年~1504年),明代诗人、散文家、书法家。工诗文,善书。孝宗时,预修《宪宗实录》,累官礼部尚书。其品行高洁,博学多闻,性嗜金石,诗文亦能。工书,擅长书论,收藏甚丰。着有《匏庵集》78卷。

仇英(约1498年~1552年),明代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与沈周、文征明、唐寅并称为“明四家”。擅长画人物,尤长仕女,既工设色,又善水墨、白描,能运用多种笔法表现不同对象。偶作花鸟,明丽有致。擅长临摹。

陆完(1458年~1526年),明代兵部尚书、吏部尚书。1487年进士,正德中为吏部尚书。富收藏古书、画。工书,王世贞国朝名贤遗墨,有其手迹。代表作《列卿记、宾州续稿》。

严嵩(1480年~1567年),明代重要权臣,擅长专国政达20年之久,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书法造诣深,擅长写青词,实为其子严世藩代笔,严世藩极为擅长写青词,为历史上著名的权臣之一。

张居正(1525年-1582年),明代名臣,明代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进行了“万历新政”。

[阅读链接]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如此巨制一定是有寓意。那么《清明上河图》中的“清明”与“上河”是什么含义呢?

《清明上河图》的专家学者通过对“清明”的考证得出3种观点:一,“清明节之意”;二,“清明坊之意”;三,即“清明盛世之意”。持“清明节”观点的学者甚至指出就是清明节这一天。持“清明坊”观点的专家学者,认为是画的秋景。清明之意是指“清明坊”。

根据是当时东京城划分136坊,外城东郊区共划分3坊,第一坊就是“清明坊”。持“清明盛世”观点的专家学者,有著名鉴定专家史树青先生,史树青先生指出:“清明非指清明节这一天,而是作为称颂太平盛世的寓意,清明即政治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