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的情节与艺术赏析
在以人物所构成的事件、场面为主的历史风俗人物画中,情节的构成一般都要受到画家所描绘人物活动实际场景的制约。
《清明上河图》全卷绘有550余人,这些众多的人物涉及社会的各行各业,年龄、身份、性格、姿态、神情各不相同,而且又分布在汴京的郊野、河岸、码头、市区等不同区域。
画家面对如此极难处理的场景,能够把各种人物活动情节安排得有条不紊、紧凑严密,是因为他能在通盘的艺术全局中,打破空间的局限,用散点透视分段分区把不同地点和不同人物的活动场景,连接安排在同一幅画面的多个单元空间之中。
这种统摄全画的鸟瞰式的取景,使整幅作品横向展开,纵向推远,近看人物细部勾画有动作,有姿态,有神情;远看全卷画面有段落,有节奏,有韵律;画面局部到全貌伸展的多样统一,使情节的舒卷产生了有机的联系,这是长卷历史风俗人物画的基本表现方法。
在对作品情节的整合中,画家为了不让各段落的场景有松散、凌乱之感,首先,在画面的内容上,画家选择了汴河作为情节内在联系的贯穿线索。
尽管从画面上看,汴河在首段、尾段出现的面积很小,仅在中段才作为主体形象出现。然而,从历史上看,汴河作为北宋时期国家漕运枢纽,水上交通要道,自然对当时汴京城乡人们的生活具有重要作用,从因果关系来说,没有汴河就没有汴京郊野的万物生机,也不会有码头漕运的繁忙,更不会有因漕运而带来的都市商贸活动的兴旺。
画家从现实生活出发,紧紧地抓住汴河这个线索,以此作为画面创作结构的内在核心,并以汴河中的船只、船工及沿岸的田野、村庄、街道、店铺、行人、车马等具体实景作为情节的构成因素,经过巧妙地衔接转换,使各段各散点的人物活动情节,环环相扣,节节相连。
在画面的形式上,画家为了避免众多的人物散落各处,选择了街道,包括道路作为联系各段场景的外在主线,统摄全局,使画面上所有衣着不同、神态各异的人物都围绕着这条主线展开。
这就使得看似庞杂的画面,其实按着有序的结构展开,这就使画面各段落、各散点的各个人物活动空间得以合理的延伸和转换。
在极为自然地推进整个画面情节的发展最后,画家还非常注意局部人物活动的组合,对活动的行人按照一定情节进行组合,或两三人,或5人,或10多人,这种组合手法即使人物神情动态各尽其妙,又使每个人物的活动与整个画面情节联系起来,贯穿一气,构成一个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艺术整体。
从情节的构置上讲,《清明上河图》完全避免了平铺直叙的方式。它在真实再现汴京城乡及汴河两岸生活的过程中,巧妙地安排了开端、结尾,突出了虹桥、都市两个主要区域,并穿插于最能表现矛盾冲突的事件,从而使画面的情节有高潮,也有轻松的情调,富有戏剧的艺术魅力。画家这种情节结构的巧妙和别具匠心,深深吸引着观众。
在《清明上河图》中,画家无论状物写人,还是写动描静,对每个细节刻画都求一不苟,从而使各种人物不同的活动情境更为真实生动,可以这样说,画家精心构置的一情节,都是通过许多细节描绘的组合,才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观者面前。
画面首段,一家通过一片片枝头刚刚泛出嫩绿的杨柳林,在轻烟薄雾的笼罩中,掩映着几家茅舍、草桥、流水、扁舟的描绘,明显地表现出生趣盎然的汴京春郊场面,同时,画家又精微地描绘一队踏青扫墓归来的人物活动情节,两个轿夫抬着一顶插着杨柳杂花的轿子,内坐一位悠闲看景的女人……
这些特定时间特定风俗的细节刻画,给全画的展开带来独特的色彩。画家在表现汴河舟船货运的情节中,非常细致地描绘码头船丁卸船的细节,一艘靠岸的大船在卸完货物时,船身吃水很浅。
而旁边一艘满载货物的大船吃水较深,水面儿接近船帮。这个细节虽小,但内中所藏又是不小的。画家通过这个窥斑见豹的典型细节描写,不仅直接表现出汴河船运货之大繁忙的情节,同时具体而生动地表现出汴河对北宋时期经济的命脉作用,可以说是“为大于其细”的绝妙之笔。
赏析《清明上河图》的情节艺术,我们就不难发现,画家在构置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情节,表现广阔的历史风俗画卷方面,有着高度的组织技巧和写实能力。
他鸟瞰全局,把汴京和汴河沿岸清明时节的各处风俗景观,以散点透视、移步移景贯穿一体,在通盘的画面整体中,通过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和栩栩如生的细节描绘,使画面各段情节之间有内在联系,又起相互衬托作用,富有戏剧的跌宕变化。
正因为如此,《清明上河图》才被人们代代相传,历数千年而艺术魅力不减,仍然具有历史性的认识意义和美学欣赏价值。
[旁注]
汴京 开封古称“大梁”、“汴梁”、“东京”、“汴京”,位于河南省东部,是我国八大古都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曾有魏、梁、晋、汉、周、宋、金等7个王朝建都于此,史称“七朝古都”。再加上西汉时期的梁国、后宋时期和明代,又称“十朝古都”。
漕运 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古代历代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经水路解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运输方式。水路不通处辅以陆运,多用车载,故又合称“转漕”或“漕辇”。狭义的漕运仅指通过运河并沟通天然河道转运漕粮的河运而言。
[阅读链接]
关于《清明上河图》还有真伪之说,明清时期就有一些传闻,清代徐树丕《识小录》记载:说画中有4个人在掷骰子,其中两枚骰子是6点,还有一枚在旋转,这个掷骰子者张着嘴叫“六”状,希望再出一个6点。
《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是汴梁景物,有一叫汤勤的裱褙匠认为:汴人呼“六”字用撮口音,画中人却张着嘴叫“六”,可见这是闽音,他怀疑此画是伪作,颜公庆的《消夏闲记》也有类似的记载。是书说这个汤勤还研究了画中麻雀的那双上脚爪,它踏在两片瓦角上,这怕是临摹者的败笔。汤勤斯人,名不见经传,他所说是否真有道理?看来还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