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画先河——五牛图

《五牛图》为唐代著名画家韩愰所绘,是我国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画中是5头不同形态的牛,韩愰以淳朴的画风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表现了唐代画牛所达到的最高水平。该画堪称“镇国之宝”,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五牛图》也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纸本国画。麻纸本,纵0.208米,横1.398米,无作者款印,历代数十家书画大家均有题记。因画艺高超,又对牛的生活习性熟悉,韩愰所留下的这幅神妙绝品,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人格化神品《五牛图》

723年,唐代名相韩休的儿子韩愰出生。韩愰后来成为唐代中期的著名政治家和画家。他历经唐玄宗李隆基至唐德宗李适四代,在唐德宗时期历任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和右丞相,封晋国公。

韩愰在政治上维护国家统一,参与平定藩镇叛乱斗争,在经济上关心农业生产,在书法、绘画艺术方面都有杰出的才能,唐武宗时进士朱景玄在他编写的断代画史《唐代名画录》中记载韩愰写道:“韩愰,德宗朝宰相。当建中末,值兹丧乱,遂兼统六道节制,出为镇海军,江浙东西兼荆湖洪鄂等道节度使、中书令、晋国公。”

“按唐书:公天纵聪明,神干正直,出入显重,周旋令猷,出律严肃,万里无虞。然尝以公退之外,雅爱丹青,调高格逸,在僧繇子云之上。”

“又学书与画,画则于陆,书则师于张,画体生成之踪,书合自然之理,时车驾南狩,征天下兵,虽两浙兴师,暂劳心计,而六法之妙,无逃笔精。”

韩愰是古代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宰相画家,也是一位既能统兵打仗,又能丹青书画的文武全才,征战之余倾心于艺术,并且在绘画上自成一家。

韩愰镇守浙西时,乃不废绘事。那时戴嵩是韩愰属下的巡官,他画牛师法韩愰并且能得“野性筋骨之妙”,与韩愰的画马艺术并称“韩马戴牛”。

戴嵩善于画山泽水牛,其弟戴峄和张符也善画牛,笔法得于韩愰,形成了韩愰画牛一派。

在《唐代名画录》一书中,作者朱景玄将画分为神、妙、能、逸四品,神、妙、能三品再每品分为上、中、下三等,韩愰之画居妙品之上,其纸本绘画能与唐代神品画家薛稷相提并论,其画品地位与唐代小李将军李昭道、有南宗“绘画鼻祖”之称的唐代大诗人王维等8人,同列妙品上。

韩愰绘画具有一种浑厚朴实的风格。从选材到表现,都有别于像王维一类士大夫孤芳自赏、脱离现实的创作倾向。据说,韩愰的36幅画中,其中就有34幅带有农家风情,并且他尤其擅长画人物和畜兽。

韩愰政事之余,不废丹青,其画牛作品就多达16幅。韩愰擅长画牛,史有定论。《唐代名画录》称其“能图田家风俗,人物、水牛,曲尽其妙”。我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历代名画记》就评价他的画作“牛羊最佳”。

我国绘画发展至唐代,牛马已成为绘画艺术中的专门题材,故有“牛马专家”之说。西汉时期论文集《淮南子》中论画写道:“今夫图工好画鬼魅而憎图狗马者,何也?鬼魅不世出,而狗马可日见也。”牛与狗马一样,是人们日常最为常见的牲畜,因此最为难画。朱景玄的《唐代名画录》中记载:

议者谓驴牛虽目前之畜,状最难图也,唯晋公于此工之,能绝其妙。人间图轴,往往有之,或得其纸本者,其画亦薛少保之比,居妙品之上也。

在当地的民间流行着这样一个传说,说有一次韩愰与友人谈论绘画之事,友人问韩愰道:“近来论画者谈及驴、牛和马,皆认为是常见之畜,最难状貌图形,不知吾兄有何高见?”

韩愰稍加思索后回答说:“此话有一定道理,因牛马都是人们熟悉的家畜,平日所常见,画家稍有不慎,或者偶有误笔,人们就能发现,所以一般画家都不涉及此类题材。”

说到这里,韩愰停顿了一下继续说:“不过,我以为自古迄今,农事为天下之本,而耕牛则为农家之宝。只要画家能够细心观察,还是可以画出特色的。”韩愰的这一番话,让他的友人听了佩服得五体投地,为他的独到见解而深深地折服。

在这之后不久,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韩愰带领随从来到郊外的田间小道上,迎着和暖的春风,他感到心旷神怡。

只见附近几头耕牛正在低头食草,三三两两的牧童在一旁欢快地嬉耍着,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一副逍遥自得的样子,引得周围的牧童忍不住驻足观看和聆听。远处,又见一头耕牛翘首而奔,另有几头耕牛纵趾鸣叫。有的回头舐舌,有的俯首寻草。

开阔的田野里,几位农夫正在田间用牛耕地翻土。韩愰看得出神,连忙命随从取出画夹,他全神贯注地速写出一幅幅耕牛图景。

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修改,韩愰终于绘出状貌各异的5头牛,韩愰修改完这幅精心绘制的图画之后,对自己创作出来的这幅画非常满意,于是给这幅画卷取名为《五牛图》。

整幅《五牛图》为麻纸本,画中的5头牛,形象各异,姿态迥然,或俯首或昂头,或行或驻,活灵活现,似乎触手可及。

最中间的一头牛完全画成表现难度极大的正面,视角独特,是一般画家一直避讳的领域,然而也正是这头正面的牛显示出了画者高超的造型能力和深厚的美术素养,展现出一派和谐安宁的盛世景象与华夏儿女国泰民安的最高祈愿。

画者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牛的骨骼转折,筋肉缠裹,浑然天成。笔法练达流畅,线条富有弹性,力透纸背。刻画精准且不失强烈的艺术表现力。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5头牛目光炯炯,深邃传神,将牛既温顺又倔强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画者着重刻画牛的眼睛及眼眶周围的皱纹,还用尖细劲利的笔触细心描绘了5头牛眼眶边缘的睫毛,通过细节的刻画,把每头牛独具的个性加以强调,使它们鲜明地显示出各自不同的神情。

站在画作前的每一个人,似乎分明能感觉到这5头牛不但有生命、有情感,而且有各自不同的内心世界,这是被韩愰人格化了的5头牛。

5头牛列为一行,似乎缓步行走于田垄之上。右边的第一头牛,把路旁一丛小草咬了一口,正咀嚼得津津有味,它低侧着头得意地瞧着观者,露出一副怡然自得的神态。

第二头牛则昂起头向前瞻望,并加快步伐往前赶,似乎是要追上前面的伙伴。

第三头牛却端端正正地站在画卷的中央不动,它面向观看者,张口“哞哞”地叫,好像在呼唤前后面的同伴,又像是对前面的路途和方向发出疑问。这头牛完全画成表现难度极大的正面,视角独特,显示出画者高超的造型能力和深厚的美术素养。

第四头牛正举步踟蹰,回首顾盼,它半伸着舌头舔着下嘴喘息着,犹豫着,眼里露出惊奇的神色,萌态尽露。

最后的第五头牛,穿上鼻环,带着璎珞,神色异常严肃庄重,缓缓地向画外的天地走去。

在整幅画面中,除了最后右侧有一小树外,别无其他衬景,因此画中的5头牛,每一头既可以独立成图,相互间又能首尾连贯,前呼后应,彼此顾盼,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韩愰通过他们各自不同的面貌和姿态,表现了它们不同的性情,有活泼的、沉静的、爱喧闹的,也有胆怯乖僻的。

在技巧语汇表现上,韩愰更是独具匠心,韩愰选择了粗壮有力,具有块面感的线条去表现牛的强健、有力、沉稳而行动迟缓。其线条排比装饰却又不落俗套,而是笔力千钧。

《五牛图》和唐代著名的画家曹霸和韩干所画的马,以及周昉、张萱画的仕女图相比较而言,似乎在线条独立性展现方面有更多的追求。由于其线条茁壮,所以韩愰所画的5头牛姿态虽有平、奇不同,但在深美趣味上是同样的厚重与生拙,令人回味无穷。

整幅作品完全以牛为表现对象,造型准确生动,用笔粗放中带有凝重,设色清淡古朴,浓淡渲染有别,画面层次丰富,显示出农村古朴的风俗,达到了形神兼备的境界,被后世称为我国绘画史上的神品。

宋代著名美术史论家郭若虚在一部由史论、传记、绘事遗闻三部分构成的绘画史《图画见闻志》中写道:

画畜兽者,全要停分向背,筋力精神,肉分肥圆,毛骨隐起,仍分诸物所禀动之性。

图中所绘5头牛皆为北方黄牛一系,在清代郑绩的《梦幻居画学简明》中写道:

南方多水牛,北方多黄牛、乌牛。黄乌二种卑小,角短,颈扁,下颌无肉,软皮下垂如旗。

从图中所绘牛来看无不合矩,可见作者对牛有着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观察得何等细致,并且形之于笔墨,使之跃然纸上,成为千古名作。

后来,元代的大画家赵孟頫在看到韩愰的这幅《五牛图》后,赞不绝口,挥笔题书:

五牛神气磊落,稀世名笔也。

以牛入画是古代绘画的传统题材之一,体现了农业古国以农为本的主导思想。韩幌任职宰相期间,注重农业发展,此图可能含有鼓励农耕的意义。

《五牛图》是其作品的传世孤本,也是为数寥寥的几件唐代纸绢绘画真迹之一,因此不论其艺术成就还是历史价值都备受世人关注。

关于《五牛图》的创作意图,历来说法不一。最早的解释者是元代的赵孟頫,他认为韩愰此图意在效仿梁代陶弘景画牛寓意的故事。

陶弘景是齐梁时期著名的道士,他虽修道山中,但并未忘情世间,多次替萧衍出谋划策。萧衍立国为梁后,多次召他出山,他都坚辞不就。

有一次,梁武帝准备聘任陶弘景为宰相时,陶弘景画了两头牛作答:一头牛套有金银笼头;另一头牛则悠游在丰茂的水草间。据《南史》记载:“一牛散放水草间,一牛著金笼头,有人执绳,以杖驱之。”

梁武帝见画后,便明白了陶弘景的意思,只好赞叹他高妙的情怀,而不再勉强他出任宰相一职了。原来,陶弘景认为宰相一职虽然位高权重,却如一头牛被套上了金银笼头,远不如牛在水草间随性悠游生活得自由舒适。

而韩愰的这幅《五牛图》中的第五头牛也被套上金银笼头,人们发现它同样是一脸无奈,远没有其他4头牛那样率性盎然,这是否也表示在唐德宗年间出任宰相一职的韩,与南朝陶弘景有着同样的心态呢?

据史书记载,出身名门又身居高位的韩愰任两浙节度使时,经常深入到农村田间地头,组织农民开挖池塘养鱼致富,还与农民共同商讨施肥除虫等田间技术,这说明韩愰对农民怀有极大的同情心与深厚感情,对朝廷穷奢极侈的官宦生活表示不满,同时也成为他绘制出惊世名作《五牛图》的根源和动力。

后来,《五牛图》又有了吉祥的寓意,有开运祈福调理风水的功效,适合作为赠送友人或个人品赏。在我国传统的风水上讲,牛是兴旺的象征,寓意事业兴旺,财源不断。

《五牛图》中的第一头是拓荒牛;第二头是好运牛,第三头是招财牛;第四头是旺家牛;第五头是如意牛。并有“福牛纳福”、“禄牛纳福”、“寿牛纳福”、“禧牛纳福”、“财牛纳福”,是祈求富贵吉祥、平安如意的寓意。此外,《五牛图》还有辟邪、祛毒之说。

韩愰画牛之精妙乃为我国绘画史千载传誉之佳话:古人说韩愰画牛“落笔绝人”;对于其牛畜画,陆游谓之有生难见之“尤物”,赵孟頫称其为“稀世名笔”、金农叹为“神物”;又有清代画家钱维成将韩愰与韩干并称为“牛马专家”。

考之画史,韩愰不仅擅画牛羊,还擅画人物和田家风俗。韩愰不仅是牛畜画的专家,在人物画方面也造诣精深、风格特出而自成一家。

但韩愰“尤好图田家风俗”,描绘农家事物、风俗人物和表现农家生产、生活场面的田园风俗画在韩愰绘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韩愰绘画极为重要的内容。

[旁注]

丞相 也叫“宰相”,是古代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负责典领百官,辅佐皇帝治理国政。丞相有权任用官吏,或是向皇帝荐举人才。除此之外,丞相主管律、令及有关刑狱事务,还要负责国家军事或边防方面。全国的各种图籍等档案也都归丞相府保存。

进士 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朝廷考试的人,就叫做“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唐代时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主要,后来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元明清时期,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

戴嵩 唐代画家。韩愰弟子,韩愰镇守浙西时,戴嵩为巡官。擅画田家、川原之景,画水牛尤为著名,后人谓得“野性筋骨之妙”。相传曾画饮水之牛,水中倒影,唇鼻相连,可见之观察之精微。与韩干之画马,并称“韩马戴牛”。传世作品有《斗牛图》。

《历代名画记》我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唐代张彦远著。全书10卷,可分为对绘画历史发展的评述与绘画理论的阐述、有关鉴识收藏方面的叙述、370余名画家传记三大部分,具有当时绘画“百科全书”的性质,在我国绘画史学的发展中,具有无可比拟的承先启后的里程碑的意义。

《唐代名画录》又名《唐画断》,也称《唐代名画绿》,是已知我国最早的一部断代画史。著录唐代画家124人,以“神、妙、能、逸”四品品评诸家,其中“神、妙、能”又分上、中、下三等。先在目录中注明每个画家所擅长之画科,再记载画家生平事迹,评论他们的技艺、成就。

薛少保(649年~713年),唐代画家、书法家。工书法,唐代初期四大书法家之一。善绘画,长于人物、佛像、树石、花鸟,尤精于画鹤,能准确生动地表现出鹤的形貌神情。书法作品有《中岳碑》、《洛阳令郑敞碑》、《信行禅师兴教碑》、《升仙太子碑》、《佛石迹图传》等。

麻纸 古代图书典籍的用纸之一,是一种大部分以黄麻、布头、破履为主原料生产的强韧纸张。西汉时期就有,东汉时期蔡伦加以改进,使麻纸制造得到普及。由汉代至唐代,麻纸一直是产量最大的纸。自宋代以后,由于造纸业的发展,麻纸的优势地位逐渐被别的纸类所代替。

曹霸(约704年~约770年),唐代画家。魏武王曹操后代、曹魏高贵乡公曹髦后人,官左武卫将军。能文善画,有“文如植武如操字画抵丕风流”之美誉。擅长画马,与其门生韩干最著名。成名于玄宗开元年间。

《图画见闻志》一部画史著作,全书共有6卷。《图画见闻志》为继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而作。这本书资料翔实,常有独到见解,是一部由史论、传记、绘事遗闻三部分构成的绘画史。

《梦幻居画学简明》共5卷,画论。清代郑绩撰于1866年。以画科为编次分论山水、人物等各种题材的绘画。主张绘画应反映现实,以形为神,形神兼备。

赵孟頫(1254年~1322年),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陶弘景(456年~536年),南朝时期著名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也是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人称“山中宰相”。陶弘景生于江东名门,药草和历史知识都很渊博,帮助修著或著有《本草经集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等。

《南史》唐代李延寿撰,我国历代官修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纪传体,共80卷,含本纪10卷,列传70卷,记载南朝宋齐梁陈4国170年史事。《南史》与《北史》为姊妹篇,是由李大师及其子李延寿两代人编撰完成的。

风水“风”就是元气和场能,“水”就是流动和变化。“风水”本为相地之术,即临场校察地理的方法,也叫“地相”、古称“堪舆术”,相传风水的创始人是九天玄女,比较完善的风水学问起源于战国时代。风水的核心思想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

陆游(1125年~1210年),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陆游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陆游晚年退居家乡,留存有诗歌9000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阅读链接]

《五牛图》问世后,收藏者包括赵构、赵伯昂、赵孟頫、乾隆等著名人物。在明代,它几易其主。清兵入关后一度下落不明,直至乾隆年间,才从民间收集到宫中珍藏。《五牛图》几经流转,被一位寓居香港的爱国人士发现。

后来,我国政府不惜一切代价购回这幅珍贵的《五牛图》,并指示派可靠人员专门护送,确保画作的安全。经过鉴定《五牛图》确为真迹,经过多次交涉,最终收回。《五牛图》回到故宫时,画面洞孔累累,残破不堪。故宫博物院组织专家,用了几年时间,才将它修复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