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思想创立儒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开创儒家学派堪称祖师

早年的艰辛生活使孔子早熟起来,在15岁时,他就立志苦学,想用个人的奋斗来改变当时自己的“小人儒”的地位。在30岁之前他已经有了很丰富的古代典章、礼仪方面的知识,所以他说自己“三十而立”。但他的职业依然是很低贱的。

到了晚年,孔子最后回到了鲁国,他除了偶尔对现实发表一些议论外,基本是只发言,不行动,他将精力主要用在了培养弟子,和整理古代文化典籍上。在这个过程中,包括此前周游列国时的收徒讲学,最终使孔子学派日益壮大。

孔子在当时适当地吸收了老子对礼制的一些见解,但又摒弃了老子思想中的消极成分。在老子思想的基础上,孔子加以吸收、改造和创新,早期的儒家学派终于诞生了。

《说文解字》对“儒”的解释是:“儒,柔也,术士之称。”中国人历来重视死的观念与丧葬礼仪,这种广泛的社会需求促成了一个特殊社会阶层“儒”。

《汉书·艺文志》对于诸子的起源有过清楚的论述: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纵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

不难看出,这些学派的起源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基本上都起源于官。这些官虽然各司其职,分工负责,但目的与功能都不外乎道德问题。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道德问题说到底就是个礼制问题。换句话说,孔子创立儒家学派的具体过程也并不简单,他的思想来源不只是老子一人。鲁国的思想文化传统对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孔子的祖先是殷商的贵族,作为殷遗民在周初迁到了宋地。后来又经过了几百年的繁衍生息后,在孔子出生时,他的家族已经没落,但是因为有遗传的因素,孔子身上还存留着殷遗民中儒者的气息。而且,由于孔子少年丧父,家境凄凉,所以,早年不仅得到严格的生活锻炼,而且也有机会继承殷商遗民中儒者世代相传的贱民职业,帮人主持丧葬礼仪。

儒家学派的创建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孔子在垂暮之年总结自己的思想进程时说:“吾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可见,孔子在年轻时就有了远大的志向,但他一生中的挫折也是众所周知的。所以,儒家学派的出现应该是孔子晚年的事情了。

孔子自称“三十而立”。他34岁时,鲁大夫孟僖子去世,临终立下遗嘱,令其两子师事“圣人之后”的“达者孔丘”学礼。这表明孔子此时已经以办私学成名,他的贵族后裔身份也得到鲁国贵族的承认。

孔子当初到东周王都洛阳“问礼”,并会见了做史官的老子,真正得以系统地接触周官典籍,并全面检讨“周礼”,就始于此时。后来随着所办私学的扩大,他一面整理和传授《诗》《书》《礼》《乐》等典籍,一面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学说体系,最终以一位古典王官文化继承者、传播者和集大成者的成就,成为鲁国的“国老”和儒学的开山祖师。

孔子的儒学在中国存在几千年,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潜在影响。儒家思想一直是汉族及中国其他民族等民众最基本的主流价值观。“礼、义、廉、耻、仁、爱、忠、孝”的儒家思想基本价值观,它们一直是指导绝大部分中国人日常行为的基本意识规则。

中华民族礼貌友善、温良忠厚和认真刻苦的气质,也是在儒家的教化下逐渐形成的。

儒家思想规定了我国文化的特质,造就了我们民族的风骨,塑造了我们民族的基本精神面貌。

儒家思想对我国社会的巩固、发展和延续都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总的来说,儒家思想是一种人类社会道德伦理规范的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