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崇拜

卡莱尔在他的名著《英雄崇拜》里表达了这样的意思: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几个伟大人物的历史;一个民族有无伟大成就,要看它有无伟大人物,以及这些伟大人物对于多数民众的人格感召力。这是一种典型的英雄史观。与之对立的,是一种人民史观:“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而“英雄只是贴在历史上的标鉴,他们的姓名只是历史事件的款识”。我们且不论这两种观点孰对孰错,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 英雄崇拜不论在过去,还是在现代,不论在中华民族中,还是在世界其他民族中,都普遍地存在。

什么叫做“英雄”?《牛津字典》解释 hero(英雄)的字义有四点:一是“具有超人的本领,为神灵所默佑者”;二是“声名煊赫的战士,曾为国

征战者”;三是“其成就及高贵性格为人所景仰者”;四是“诗和戏剧中的主角”。这四个意义显然是相关联的。凡英雄必非常人,能为人之所难为, 在艰危时代能为国杀敌御侮,在和平时代能为民造福,是历史重大事件的主角,并且品德高尚,因此,他必将受到人们的歌颂。尽管各时代各民族的英雄不同,但基本上不出这四点之外。

英雄的名称不很一致,或称“圣贤”,或称“豪杰”,或称“至人”, 等等。在中国古代,一般称英雄为“圣贤”,所以,中国人的英雄崇拜,又叫“圣贤崇拜”。

“崇拜”不同于“景仰”、“敬佩”,它是宗教上的术语,既云崇拜, 就不免带有几分宗教的色彩,就不免有几分盲目。在中国民间的传统观念中, 所有的伟大人物,其前身要么是天上的“星”(天神),要么是地面的“精”

(修炼得道的兽类),而且死后英灵不散,受人拜祭就会显灵,这种观念在民间传说中和古典通俗小说中屡见不鲜。这样,圣贤就被神格化了。

中国古代圣人中地位最高的是孔子。孔子(前 551- 前 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他创立了儒家学说,对中国文化有根本性的影响。随着儒家思想被后来的历代王朝定于一尊,孔子也被神化了。汉代开始祭祀孔子,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后世各代皆加封名号,诸如至圣先师、宣父、至圣文宣王、宣圣、大成至圣文宣先师等。孔庙遍布全国,尤以山东曲阜的孔庙规模最大。连皇帝也要拜孔子,读书人更以孔子为祖师爷, 发蒙时要对着孔子木牌行跪叩礼。除了孔子外,在儒家圣人系统中还有复圣颜回、宗圣曾子、亚圣孟子、述圣子思,以及左丘明、董仲舒、韩愈、欧阳修、朱熹等都先后入孔庙从祀。

在中国人崇拜的贤人系统中地位最高的是诸葛亮和关羽。诸葛亮是蜀汉丞相,智慧卓绝,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忠君爱民,受到历代的敬仰,成都、襄阳以及云南的一些地方都有纪念他的武侯祠。关羽是蜀汉的“五虎上将” 之首,统治者爱其忠,老百姓敬其义,明代理学家因其尽忠尽义而推崇为封建礼教三纲五常的楷模。明代关公升大神,加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清代的关公庙遍于全国,其数量之多,恐怕只有观音庙能与其相比。

所谓圣贤,其实是一种理想人物,是被人们神格化、理想化的人物。人们所崇拜的英雄就是人生理想的结晶。中国人的人生理想是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立德为首,有大德而又建立大功的,或有大德而又有大智慧的, 都在圣贤之列,如孔子就是大德大智的化身,诸葛亮是大智大功的化身,关羽是大德大功的化身。甚至只要道德崇高,即使没有功业和著作,也可入圣贤之列,如颜回。反之,如果德行不良,即使武功盖世,智慧超群,权势熏天,中国人也会把他划入奸雄之类,或匹夫之列,得不到尊敬。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今天的中国人,给英雄的标准赋予了新的内容。所谓新,并不是完全否定传统的英雄观,而是加以修正补充。我们仍然强调道德至上,但这种道德不再是忠君,更不是三纲五常,而是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无私无畏,见义勇为等崇高品质;我们仍然提倡建功立业, 但不再是为一家一姓的王朝卖命,而是为中华民族的强盛和中国人民的幸福而奋斗,建立丰功伟绩;我们仍然提倡著书立说,但不再囿于阐发圣人的微言大义,完善儒学体系,而是为中国乃至人类的科学文化的全面发展作贡献。我们并不简单地反对英雄崇拜,而是反对把英雄神格化。新时代的英雄崇拜,

应该是崇拜英雄的伟大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