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是中华民族的族徽

在中国,有一种“动物”,谁也没见过它的真面目,但是,谁都对它很熟悉,谁都能叫出它的名字来,那就是龙。

这是一种奇怪的“动物”:蛇身、牛嘴、羊须、鹿角、马鬃、鱼鳞、鸟爪、狮尾,还有兽类共有的四足,样子很怪,而且很凶。然而,中国人都极喜欢它,极崇拜它。最喜欢它的是那些手握天下臣民生杀大权的皇帝们。他们不仅置身在用龙像装饰的世界里,而且把自己视为龙中的一员,是龙的化身。他们坐的是龙椅,穿的是龙袍,睡的是龙床,乘的是龙舆,他们的身体叫龙体,他们的面容叫龙颜。不仅皇帝们喜欢龙,中国的老百姓也喜欢龙。你没有见到每到春节乡下人舞龙灯那种隆重而又热闹的场面吗?你没有见到乡下死人择墓地时请风水先生采龙脉那种认真神秘的场面吗?你没有感到每逢龙年小孩出生率偏高的事实吗?你没有感到每逢龙年民间谣言奇多的事实吗?所以说,中华民族是崇拜龙的民族,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是中华民族的族徽。

为什么一种生物界根本不存在的、由各种动物的肢体组合而成的物像—

—龙,会成为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崇拜物呢?我们不能不追溯到古远的年代。据说距今 5000 多年前,黄河流域有许多原始氏族,每一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图腾崇拜物,有的是狮,有的是羊,有的是鹿,有的是鸟,各种各样。其中神农所在的氏族最强大,崇拜的是蛇。后来,有许多氏族以神农氏族为中心结成部落。作为这个部落的图腾,必须是各氏族原图腾的组合体,同时又体现各氏族在部落中的力量和地位,于是就产生了龙。到神农的后代姬轩辕做部落首领时,这个部落已经很强大,因为聚居在有熊山周围,就称有熊部落。有熊部落通过战争,逐渐统一了其他部落,建立了具有国家雏型的政治机构,姬轩辕做了领袖,也即是后人所称的“黄帝”。黄帝时代就是华夏族初步形成的时代。华夏族的图腾就是龙,所以古史中有言黄帝“日角龙颜, 有景云之瑞”的记载。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对龙的崇拜也就成了汉族的传统,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奇怪的是,有许多少数民族也崇拜龙,很值得研究。所以,我们现在所见的蛇身、牛嘴、羊须、鹿角、马鬃、鸟爪、鱼鳞、狮尾、四足的龙,正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族徽。

龙作为一种图腾,是氏族社会特有的现象。进入部落社会后,龙的存在

只是图腾残余的标识。进入文明社会(即阶级社会)后,龙作为一种图腾完全失去意义,已转变为一种文化符号。那么,在龙这种文化符号里,中国人赋予了它怎样的内涵和意义而喜欢它,崇拜它?这是一个需要破译的密码。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龙已经被神圣化了。龙的最基本的神性是上天入水, 变化不居。龙的基本神职是兴云布雨,司水理水。魏晋以后,作为司理雨水之神,龙赢得了普遍的敬祀和拜祭。丰富多彩的龙神祈祷,以求风调雨顺、稼渔丰成的习俗遍布华夏大地,成为各族人民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内容。

同时,中国封建统治阶级还赋予了龙另一种神性和神职,即象征封建皇权的神性,以及张牙舞爪、耀武扬威、为专制统治壮胆效力的神职。由此形成的龙习俗,不仅代代相传,愈演愈烈,到最后一代皇朝时,“金銮殿”居然有龙 12654 条!龙的影响亦波及到民间。民间的采龙脉,选择龙年出生, 是不是这种习俗深入民众心理的折射?

今天,中华民族已进入科学昌明的时代,龙的神性光环在逐渐暗淡。那么,龙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象征,我们是否应该赋予它新的意义?

首先,它应该是中华民族多样性统一的象征。龙的形象把许多动物的特征集于一身,看上去却那么和谐统一。当它作为一种图腾时,原本就是众多氏族合作、团结、统一的产物,和共同的崇拜物。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它一直受到中国境内各民族的崇拜,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因而, 它自然就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多样性统一的象征。

其次,它应该是中华民族生命活力的象征。龙的身躯长而曲,远远看去, 就像是一条充满了张力的曲线。这条曲线欲上而下,欲左而右,前曲后张, 顿挫抑扬,上下翻腾,从容自如,变动不居,飘逸潇洒,傲啸长空,这正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生命活力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