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盟未结心

袁绍从洛阳逃到冀州,还没歇一口气,就听说董卓把洛阳和长安城里的袁氏家族捕杀殆尽。袁绍这一惊非同小可,不想董卓如此狠毒,叫他如何上对祖宗、下对世人?拍案叫道:“不报此仇,枉活人世!”

当下,袁绍急忙派人四处联络,以便积聚力量,组成联军,讨伐董卓。由于董卓的倒行逆施、残暴专横,激起了普遍的反抗情绪。袁绍本来就

颇有影响,这次和董卓闹翻,家族被害,深得舆论同情,各州牧、郡守纷纷表示支持,愿意结盟出兵。

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 190 年),13 路讨卓兵马聚集到酸枣县(今河南延津县北)会盟,公推袁绍为盟主,订立盟约,登坛设誓。袁绍自称车骑将军,以盟主身份,宣读董卓罪状,号召各路兵马同心协力,杀灭贼臣董卓, 为天下人除害。

盟誓之后,袁绍起兵,屯于河内(今河南武陟一带),袁术兵驻南阳(今河南南阳市),其他各路兵马,或屯要地、或在酸枣县未发,准备攻战。

董卓在洛阳闻得消息,与谋士李儒商量对策,李儒说:“袁绍结盟,声势不小,而洛阳无险可守,不如暂避锋芒,迁都长安为妥。”董卓听了,沉吟不语,李儒又说:“近闻黄巾残部自波军,为首的叫郭太,聚众 10 万,集于白波谷(今山西临汾县内),大有南渡之势,不可小觑。”董卓也恐万一洛阳不守,西退又遭郭太截击,到时候进退两难,还不如依了李儒主张,迁都长安,让袁绍和郭太去斗,或者等盟军自乱,那时再东进不迟。于是点头道:“那就暂且迁都长安,作壁上观,再伺机珍灭袁氏吧。”

次日,董卓召集群臣,宣布迁都决定。众人一听,便七嘴八舌议论起来, 这个说:“迁都非同儿戏,岂能说迁就迁,还须从长计议。”那个说:“江山基业尽在洛阳,一经西迁,必致大乱。”董卓见群臣如此,大吼一声:“你们懂得什么?谁敢误我大计,严惩不贷!”大臣王允是个精细而有机心的人, 他知道董卓的脾气,便出来表示:“相国深谋远虑,此去长安,乃是兴旺之兆,必重现高祖雄风,威震四海之外。”董卓非常高兴,连说:“对哇!咱大汉高祖,不就是建都长安的吗?还是王允明白,我今升你为司徒,速去长安修整城池、宫殿,主持迁都事宜。”

王允领命去了长安,董卓则留在洛阳,烧了宫殿,然后调兵遣将,迎战盟军。

先来交锋的是长沙太守孙坚,他是袁术的先锋。董卓派大将徐荣迎敌, 徐荣截住孙坚,不到几个回合,孙坚便招架不住,败回本阵。接着颍(音 yǐ ng)川太守李结盟未结心 - 图1(音 mín)出战,被徐荣击落马下,生擒了去,袁术见势不妙,退回鲁阳(今河南鲁山县)。

董卓大大奖慰徐荣一番,然后命人架起油锅,将李 结盟未结心 - 图2 烹了。

接着又有河内太守王匡驱兵来打,却被董卓用兵抄了后路,王匡无奈, 落荒而逃。

袁绍见连败两场,心里不免胆寒,他是个犹疑之人,唯恐再吃败仗,于是裹足不前,徘徊观望起来。而 13 路人马可就松了劲,大家盘算着:既然盟主尚且如此畏缩不前,我等又何必硬充好汉呢?因此,各怀主张,唯恐吃了一点亏,盟军锋芒,顿时挫伤。

当时,有一人倒是与众不同,他就是谯郡[今安徽毫(音 bó)县]人曹操。

曹操出身于“父子兄弟,并据州郡”的曹氏家族,他父亲曹嵩是灵帝时的太尉,他祖父曹腾在桓帝时位居中常侍。曹家家资厚实,当他 20 岁时,就受到州郡的推荐,以孝廉的身份,出任洛阳北部尉;接着升任顿丘县令,随皇甫嵩、朱隽(音 jùn)镇压过颍川的黄巾起义部队,因功升为济南国相;到灵帝筹组新军时,被任命为“西园八校尉”之一的典军校尉,和作为西园副帅的中军校尉袁绍拉拢得很好,因此受到世家大族集团的认可,被“世名知人” 的太尉桥玄褒奖为“命世之才”,还被“名士之首”的汝南许劭(音 Shào) 品评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由此得到当时士大夫官僚集团的普遍瞩目。

曹操也确实了得,早在他任洛阳北部尉这个小官时,就敢于严厉执法, 甚至连大宦官蹇硕之父犯了过失也照责不贷。

董卓入据朝廷以后,废少帝、立献帝,独掌大权,专横跋扈,手下的军队又极端凶残虐民。曹操就知道董卓不能成大事,不过是一个暂时得逞的土霸王而已,早晚要被打倒。因此,当董卓任命他为都骑校尉时,他未被迷惑, 而采取不合作态度,与袁绍一样,退出洛阳,并在陈留(今河南陈留县)纠集宗族、宾客、部曲起兵讨伐董卓,受陈留太守张邈指挥,来到酸枣参加讨卓的会盟。

当盟军连败两场,加盟各部裹足不前之时,曹操坚持认为:董卓破坏洛都、劫持天子,举国为之震动,此时正是盟军用兵之机,不应以小小挫折, 失了锐气。于是将自己所带的军队向成皋前线移动,希望带动各军,一起进逼洛阳。可是,当他兵至荥阳汴水时,遭遇董卓手下大将徐荣,徐荣积胜挟威,曹操不是他的对手,一战下来,曹军死伤惨重。败退时曹操又中了流箭, 险乎送了性命,幸得他的堂弟曹洪沿汴水找到一条船,这才得以乘夜色逃出险境。

经过这次挫折,曹操深感自己军队太少,便和曹洪、夏侯惇等将领跑到扬、徐二州招募士兵,准备卷土重来。当时饥民遍地,为求升斗之食,闻风而至,赶赴曹操招兵旗下,曹操很快重新积聚起一支人马。当曹军重新建立后,立即渡过黄河,直奔河内郡(今河南北部),投奔袁绍而来。

待他抵达河内,这才得知盟军内部已经发生内讧,兖州(今山东兖州市一带)刺史刘岱和东郡太守桥瑁因借粮一事发生摩擦,刘岱火并了桥瑁,接收了东郡人马,派亲信王肱去代理东郡太守之职。接着,袁术和孙坚又联手赶走了豫州刺史孔伷,孙坚取代孔伷当了刺史。不久,袁绍也夺取了冀州牧韩馥的地盘,自任牧守,并逐步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形成一支强大的力量。曹操对此感慨万千,叹息道:“同盟不同心,如何成大事!”可叹息归叹息, 他也只能暗暗积聚实力,等待机会的到来。

袁绍在自己力量不断扩大的形势下,也想学董卓的样子,挟天子以令诸侯。可汉献帝在董卓手里,他就想了一个办法,决定另立一个汉帝,和董卓唱对台戏。袁绍很快就相中了幽州刺史刘虞,此人是刘氏宗亲,属于“龙种” 之列,在当时也颇具声威。袁绍把自己的打算对曹操说了,希望曹操给于支持,可曹操一听就表示反对,还劝袁绍道:“我们讨伐董卓,欲使天下太平、万民乐业,因而得到世人拥戴。如今另立新帝,岂不是和董卓一样了吗?若是再有人也如法炮制,天下必然大乱,此事断不可行。”袁绍无奈,又问计于袁术,袁木早有自己称帝的野心,当然也不同意袁绍这么干。袁绍干脆不管众人支持不支持,自作主张去请刘虞出来当皇帝,没想到刘虞也不答应,

袁绍软硬兼施,说得唇焦口燥,可刘虞把住死理道:“让我做这种对不住祖宗的事,就是杀了我也不敢从命!”袁绍这才不得不作罢。

董卓靠大将徐荣,连胜三场,正自得意,不料孙坚又领兵杀了过来,董卓抵挡不住,于是匆匆离开洛阳,挟持着汉献帝退回长安。为稳定他的统治地位,董卓采取了恐怖的杀人立威的作法,先找出几名关中旧族,诬陷他们图谋反叛,加以诛杀;接着又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了数名大臣。董卓本以为这样一来,谁敢不俯首帖耳,不料事与愿违,反弄得人人自危、上下离心, 危机四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