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氏三兄弟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 220 年)正月,曹操病势加剧,他把心腹重臣召到床前,留下遗言道:“方今天下未平,凡事尤须节俭,我死之后,唯以时服入殓,墓中勿藏金玉珍宝。你们各司本职,勤谨政事,万勿率意而为!”当月二十三日,曹操死于洛阳,二月葬于高陵。

曹操有四个儿子,皆是魏王后卞氏所生,其中幼子曹熊早死,剩下三个儿子即曹丕、曹彰、曹植。三兄弟中,曹植最受曹操喜爱,曹操性好文学, 而曹植才华极高,诗和辞赋都堪称当时一绝。为此,曹操准备立他为王太子。曹丕是长子,见曹操厚爱三弟,心里总觉得酸溜溜的,听说曹操有意立曹植为王太子,更是浑身不舒服,可是又没有什么办法。幸得朝中群臣进言,劝曹操不要随意弃长立幼,曹操才把立王太子的事暂时搁了下来,后来曹操因曹植几件事做得不妥当,颇为不满,反而对才华稍逊一筹的曹丕另眼看待, 依了群臣意思,将曹丕立为王太子。曹操一死,曹丕便继承了魏王之位。

其实,曹丕文才也不低,他除了同样会作诗写赋以外,还深明文章奥妙, 他的《典论论文》一直流传后世,深受世人赞美。可曹丕的心思并没有放在文学上,尽管他在当时文坛上与曹操、曹植并称为“三曹”,他仍然十分专注朝廷大事,学会了很多权术。

曹丕平日很注意节制言行,显得深沉而有心计。正因为此,群臣都认为他是曹操最合适的继承者。

有一次,曹操率兵出征,众人都来送行。当时,曹植出口成章,赞颂曹操功德,称述此战马到功成。曹操很欣赏曹植的才华,觉得他言辞极佳,正中下怀,十分快意。曹丕见曹植讨得曹操欢心,想说得比曹植更好,既让曹操高兴,又可赢得称誉,可是,时间紧迫,一时又想不出更精采的话来,而且越急越不知如何说话。可能是急中生智,他忽然悟到要想盖过曹植,必须另辟蹊径,于是采取了无声胜有声的办法,走到曹操面前拜别,一句话也不讲,慢慢抬起头来,双眼含着热泪,表现出依依不舍之情。曹操见了,心中一惊,深为曹丕表现出来的深情所感动,也一言不发,边点头边拍了拍他。在场送行的人也都被这一幕所感动,而且留下深刻印象,说了曹丕很多好话。没想到这事竟促使曹操改变初衷,终于宣布立他为王太子,从而使他取得了合法继承权。

曹植却完全不懂这些奥妙,他确实太富于诗人气质了,特别是不拘小节, 又性好饮酒,因此常常误事,让曹操很伤脑筋。有一次,曹操命他带兵打仗, 可他正好喝得醉醺醺的,连马都骑不了,哪里还谈得上驰骋疆场、指挥部队呢?又一次,也是酒后使性,竟驾车大开中门扬长而出,把魏王王宫的规矩抛到九霄云外,也使极重法制的曹操万分恼火。这样的事一多,曹操对他的印象也就渐渐不好了。

曹操平时雅性节俭,不好华丽,规定后宫衣服不得锦绣、鞋袜不得两色; 帷帐屏风等器物坏了则补、不许率意更换;铺盖用品,只用于暖身,不允许作装饰;甚至连嫁女儿也只给一点实用的嫁妆,不肯多花费钱物。而曹植却让妻子穿绣花衣裳,因此十分显眼,气得曹操逼令儿媳自尽。

曹植与杨修是好朋友,杨修极富才智,一次曹操为考验曹丕和曹植的处事能力,先密令邺城门守卫不得放任何人出城,然后叫两个儿子来吩咐道: “今日你二人分别从南、北二门出到城外,先返者赏。”曹丕到城门受阻,

得知曹操有令,不放人出,便返府覆命;曹植受阻,因杨修教他以“受王命而出,阻挡者斩”的办法,从容出城,然后返回领赏。后来,曹操明白内中奥妙,忌恨杨修,反而更觉曹丕实在,认为曹植虚浮。

曹彰则是另一种情况,他不喜诗、书,性好骑射,多次随曹操出征,意气慷慨,加上他体格魁梧,一脸黄须,确实是武将的料。曹操曾经问他志向, 他脱口而出:“当将军。”曹操很喜欢他的直爽、坦诚,却又担心他缺乏谋略而难担重任,自然没有考虑过立他为王太子。

曹丕以继承人的身份在洛阳主持了曹操丧事,汉献帝例行公事,派御史大夫华欲捧诏拜曹丕为魏王,并授予丞相印绶,曹丕从此执掌了朝政大权。曹丕掌权以后,积压在心中对曹植的不满很快就显露出来,有一次他抓

住曹植醉后辱骂使臣的事大做文章,将曹植从封地抓来,说是要按国法办他犯上之罪,然后故意缓和口气说:“念在同胞骨肉份上,你若能七步为诗, 便可宽恕这次罪过,否则休怪我无情!”曹丕其实就是要报复一下曹植,想把他有才华的名声压一压,好出一口多年积压的郁气。不料曹植文思极其敏捷,未及七步,便口占一首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曹丕没料到曹植不仅立即成诗,而且还当众揭他内心秘密, 事出意外,竟不知如何是好,闹了个满脸通红,只好转变口气道:“你我至亲骨肉,刚才只是戏言,哪能真给你定罪呢!”

曹丕毕竟意在权势,这事也就这么过去了。不久,便有一帮大臣先后上书,请求曹丕以魏代汉。曹丕与乃父曹操不同,他早就嫌宫中摆着个傀儡皇帝碍事,这次借群臣上书的机会,假意推辞了一番后就答应称帝了。

汉献帝很清楚自己的地位,知道自己这个皇帝早晚是当不成的,见群臣上书,倒不如干脆自己让位算了。于是,下了一道诏书,说自己在位几十年, 并无功德于社稷,国家强盛全靠曹氏一门,因此愿将皇位让给曹丕。

曹丕见汉献帝还识相,也很高兴,又假意辞了一阵,就大模大样地登上了受禅台,完成了受禅仪式,正式当了皇帝,改国号为魏,定都洛阳,追尊曹操为魏武帝。汉献帝去位以后,改封为山阳公,离了京都,度他的残生去了。

曹丕以魏代汉,诏告天下。从此,延续 200 多年的大汉帝国彻底宣告完结,遗老遗少自然免不了大悲一番,特别是刘备,哭得泪人一般,他既为汉王朝的终结而悲,更为曹氏的得势和张狂而痛苦,发誓要恢复汉室。

为了与曹魏斗争的需要,刘备急需建立自己的正式政权,在诸葛亮等大臣的怂恿下,他虽也假惺惺推辞了一番,随后也就在成都宣布称帝,并特别强调天下唯他才是正统。身为大汉皇叔,振兴汉业、责无旁贷。刘备建立的政权称为汉,他就是当今天下的大汉皇帝,因为这个政权建立在蜀地,历史上便称之为蜀汉,简称蜀。

从此北方的魏、东南的吴和西南的蜀,三个政权鼎立中华大地,世称魏、蜀、吴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