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刘联盟

建安十三年(公元 208 年),曹操废除“三公”,自任丞相,加强专制体制,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然后亲率大军,直指荆州,开始了征伐南北、统一中国的行动。

此时,孙权已从夏口打到江夏(今湖北安陆县),杀了江夏守将黄祖, 旋即退兵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控制着长江中游的咽喉要道,以窥荆州。

刘备在樊城积极备战,准备迎击曹操的进攻。不料事态变化极快,刘表在襄阳去世,刘表的长子刘琦因后母挑拨,谋图自安而去了江夏,刘表次子刘琮畏惧曹操,瞒着刘备向曹操送了降表。

对此剧变,刘备要么抢占襄阳、控制荆州;要么撤离樊城,退守江陵(今湖北荆沙市)。刘备以仁义为本,不肯背弃誓言,迫于形势,只能选择后一条路。

曹操接受刘琮投降,进驻襄阳,并派出 5000 骑兵,追杀刘备,在当阳(今湖北当阳县)长坂,追上刘备,刘备抵挡不住曹操铁骑的凌厉攻势,顷刻溃败,刘备等人好容易冲出重围,逃得性命。遗憾的是徐庶的老母未曾逃脱, 被曹军掳去。

徐庶是个大孝子,为救老母,不得已与刘备告辞,他指着自己的心口对刘备说:“我原想与将军您共图大业,可如今老母被掳,方寸已乱,即便勉强在此,也计无从出,于事无补了,因此特来辞别,以寻老母。”刘备握着徐庶的手道:“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可想了吗?”徐庶满面泪水,无奈地摇了摇头,上马往北而去。

正在这时,东吴鲁肃来访。鲁肃出身富户,任侠而好施,与周瑜有深交, 周瑜将他推荐给孙权,得到孙权重用。刘表死讯传到东吴,鲁肃认为这是一个机会,即向孙权建言道:“荆州乃帝王之资,如今刘表新亡,枭雄刘备在彼,若能说服刘备,与东吴同心抗曹,则天下可定。但必须火速前往,否则被曹操抢先,一切便成泡影。”孙权觉得有理,于是派鲁肃前在。鲁肃本以给刘表吊丧为名进行活动的,在路上才听到曹操已占了襄阳,刘备匆忙南逃, 于是改变路线,径直来迎刘备,这才先到当阳。

刘备接见鲁肃,鲁肃坦诚说明来意,并宣传东吴如何强大,问刘备下一步作何打算。刘备推说与苍梧(今广西梧州市)太守吴巨友好,若无路可走, 就去投奔他。鲁肃性直,劝刘备道:“苍梧僻远,难有发展,如今东吴占有江东六郡,物阜民丰,吴主聪明仁义,何不与东吴合力,共抗曹操?”当时诸葛亮在场,鲁肃对诸葛亮说:“我是周瑜的好朋友。与乃兄诸葛谨同事吴主,如果您去东吴商谈,我想一定能把事办好。”诸葛亮表示同意,并劝刘备答应与东吴结盟抗曹,刘备也觉得这样最好,便决定与鲁肃一起先到夏口去。

到了夏口,刘备便请诸葛亮与鲁肃一起去见孙权,商量抗曹之计。于是诸葛亮随鲁肃到了柴桑,孙权闻报,立即接见,他早闻诸葛亮的大名,因此对诸葛亮很客气,诸葛亮却担心孙权坐观成败,因此故用激励之辞道:“当今天下大乱,孙将军拥兵占据江东,刘备也广收汉南之众,欲与曹操争天下。现在曹操削平群雄,统一北方,又南下荆州,降服了刘琮,一时威震四海, 其势正旺。刘豫州英雄无用武之地,暂栖夏口。孙将军您兵力不知究竟如何?

依孔明拙见,不如量力而行,若可与曹操抗衡,则趁早宣告决裂朝廷;若不足对抗,也不妨放下干戈,顺从于他。您如今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 事急而个能决断,这样下去,看来离大祸临头为期不远了!”一席话,说到孙权要害处,顿时面孔涨得通红,便反唇相讥道:“如果真像你说的那样, 刘备为什么不去降曹操呢?”诸葛亮已知理屈,微微一笑道:“你知道田横吗?他不过是齐国一名壮士,都能守义而不受辱,刘备是皇室后裔,是盖世英才,为世人所仰慕,他如果不能称雄,只能是天意不许,怎么能低三下四去侍奉曹操呢?”孙权终于被激怒了,他拿定主意,要做个英雄给天下人看看,于是大声说道:“我当然不会把东吴 6 郡、10 万大军拱手送人,听任曹操摆布。我承认除了刘备,再也难找到敢于对抗曹操的人了,但眼下他刚刚吃了败仗,又怎么能很快收拾局面呢?”诸葛亮见孙权已经动心,便严肃地说道:“刘备虽然在长坂一仗失利,但失散的人马已经找了回来,更何况还有关羽统率的精锐水师上万人,加上刘琦手下归附的军士以及江夏方面的部队 1 万以上,兵力虽然不强,但曹操长途跋涉,十分疲惫,听说追赶刘使君

时,一天一夜赶了 300 里路,已经是强弩之末,再也坚持不下去了,兵法上所忌讳的正是这种情形。更何况曹军来自北方,不会水战;而荆州一带民众又迫于曹操兵威,并不是心服。如果您能够命一员猛将,率领几万军队与刘备联合起来,同心协力,就一定能打败曹操。曹操只要一败,必定退回北方, 这样荆州、东吴都得以保全,三足鼎立的局面也就形成了。总之,是成是败, 在于您今日的抉择。”孙权听了,意气勃发,连呼“有理!”决定召集群臣, 商议联合抗曹的办法。

事有凑巧,就在这时,曹操的信使送来一份战表,只见上面写道:“我奉天子之命,讨伐有罪,兵到荆州,刘琮已献上降表。如今 80 万大军即将指向东吴,是战是降,可速作选择。”

孙权拿着战表,让群臣再好好商议商议。老臣张昭道:“曹操名为代天子伐有罪,若是抗拒,便是背反朝廷,此其一;曹操降服了刘琮,得了荆州水军,长江天险已难以阻止他的进军,此其二;曹操更有雄兵 80 万,气势滔滔,与之相比,我们几万人马,实难相争,此其三。有此三条,还不如暂且降他,再作打算。”不少文官也附和张昭,认为降是上策。其余人却脸色阴沉,闭口不语。

孙权见群臣如此,刚被诸葛亮激起的热情受到极大压制,心里十分矛盾, 也不言语,径自向后堂走去。不想鲁肃跟了进来,对孙权道:“张昭之言, 断不可听!别人犹可投降,您却万不可投降啊!”孙权问为什么,鲁肃道: “别人投降,可领荣华富贵;您若投降,东吴便告灭亡,如何对得起祖宗呢?” 孙权暗暗点头,对鲁肃道:“我也正是此意,然而当如何战,还要三思。” 鲁肃道:“此事可问周瑜。”孙权让鲁肃赶快派人把正在鄱阳(今江西波阳县)掌兵的大将周瑜请来柴桑,共商抗曹大计。

周瑜回来后,孙权再召文武大臣商议战降抉择。周瑜表示:“非战不可, 而且战必获胜。”他的理由是:曹操虽说统一北方,可实际关陇与辽东并未归顺,故不无后顾之忧;曹军虽众,多是北兵,北人不习水战,多亦无用; 曹操远道疲惫,粮草难以接济,何况如今天寒地冻,更是艰难;还有军士不服水土,易生疾病,如何耐得久战?因此,只需 5 万精兵,便可大破曹军。周瑜说得头头是道,众将为之鼓舞,纷纷要求与曹操决一死战,以振雄风。

孙权当即决定,从腰间拔出佩剑,猛地砍下一只桌角,然后宣布:“再

有敢言降者,以此桌为例!”众文官缩起脖子,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孙权于是下令,宣布联刘抗曹,拜周瑜为左都督、程普为右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先领 3 万精兵,沿江西上,与刘备会合。

众人散后,周瑜又告诉孙权,说他已经派人探听清楚了;这次曹操南下, 号称 80 万大军,其实只有十五六万人马,加上收编荆州军兵,也不过 20 多万而已。且不说荆州兵不能与北方兵同心,就是北方兵之间,也未必都情愿卖命,而东吴将士则深知此战关系生死存亡,又惯熟水战,自然以一当十, 故优劣胜败,不战可知!孙权听了大喜,表示竭尽全力支持周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