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不移伐曹魏

街亭一战的失利,把诸葛亮的北伐大计给整个儿打乱了,蜀军被迫退回汉中,一切得从头做起,损失简直难以估计。

诸葛亮检查失败原因,认为兵不一定在多,而将帅不可不强,正确的指挥往往是胜败的关键。因此,他决定减兵省将,明罚思过,并坦诚承认自己的过失,公布天下,然后埋头操练兵马、研究战术,重整军威,再伐曹魏。蜀建兴六年(公元 228 年)11 月,诸葛亮在基本上完成作战准备后,见

吴魏交战,关中空虚,决定乘机出兵,二度北伐。临行之时,又上书刘禅道: “受先帝重托,誓伐曹魏,今虽自知蜀弱而魏强,但不伐魏,蜀汉王霸之业则亡,与其坐等败亡,不如主动进取。如今曹魏正好忙于东吴方面的战事, 其西边疲弱,兵法上有乘敌疲惫而攻的说法,因此决定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出兵。臣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则难以预料。”

诸葛亮这次出兵,从汉中出箕谷,沿嘉陵江北上,在大散关(今陕西宝鸡市西)跨过益雍边界,沿渭水直扑军事要地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东),将陈仓围了 20 多天,由于魏将曹真据城坚守,未能攻克,而此时蜀军粮尽,在无法破城夺取陈仓粮米以供日后作战之需的情况下,又听说曹魏援兵即将赶到,为保存实力,诸葛亮只好迅速撤兵了。

曹真见诸葛亮主动解围而去,即命王双开城迫击,诸葛亮早有准备,全军镇静反击,将追兵打退,并在交战中将王双斩杀,曹真见讨不到便宜,便不再战,蜀军安全返回。

冬去春回,建兴七年(公元 229 年)春,诸葛亮第三次北伐,出兵路线改为西向攻打武都(今甘肃西和县南)、阴平(今甘肃文县西)二郡,蜀军前锋陈式来势凶猛,二郡飞报雍州刺史郭淮,郭淮闻讯出援,欲与二郡协力夹击蜀军陈式部队,诸葛亮率大军抵达建威(今甘肃西和县北),切断郭淮退路,获得反夹击的胜利,郭淮匆忙退兵,蜀军顺利攻克二郡,并降服了氏、羌等部落。战报送到成都,蜀主刘禅以街亭之失咎在马谡,攻克二郡功在诸葛为由,重又任命诸葛亮为丞相。

魏军统帅曹真见蜀军三次北伐,并且攻占了武都、阴平二郡,自己一直处于被动挨打态势,便奏请魏明帝准许他统兵伐蜀,魏廷群臣如陈群、华歆、杨阜、王肃等人纷纷递上奏表反对伐蜀,争执难定,曹睿便把这事搁置下来, 直到魏太和四年(公元 230 年)八月,魏明帝才同意让曹真率兵从长安出发,

西讨汉中。但是进入汉中的道路极为险峻,出兵之期又偏偏遇上 30 多天的霖雨,一路上道路泥泞、山坂峻滑、栈道断绝,行军十分艰难,精力耗尽。而蜀军早以严阵以待。曹真知道自己无力攻入汉中,只好回兵罢战。

太和五年(公元 231 年)二月,距曹真退兵半年左右。诸葛亮决定再次北伐,军围祁山,并召鲜卑兵助战,鲜卑首领轲比能奉召出兵到北地、石城, 响应蜀军。这是诸葛亮出师以来与曹魏进行的第五次交锋。这时魏国大司马曹真病重,不能带兵作战,魏明帝曹睿急调司马懿自荆州入朝,郑重托付他都督关中诸军驰援。司马懿领命,自屯长安,督张矢志不移伐曹魏 - 图1、郭淮等将御敌,并布置精兵 4000 溯渭水西上至上邽(音 guī)(今甘肃天水市),就地驻扎,阻止蜀军北上,其余将士则西救祁山。张矢志不移伐曹魏 - 图2建议分兵前进,表示愿为前锋。司马懿不允,他告诉张矢志不移伐曹魏 - 图3道:“诸葛亮足智多谋,惯于用计,若前部能独挡蜀军,分兵自然有益,但若是抵挡不住,一旦分兵,则将为蜀军各个击破。故

而不敢冒险。”

诸葛亮亦知司马懿非同小可,他采用分兵对付魏军的办法,自己亲率主力来上邽挑战,司马懿则赶到上邦指挥防务。诸葛亮为引诱魏军决战,以求一举歼之,故意派军队刈割上邽附近的麦子,一方面趁便补充军粮,一方面引诱魏军出击。司马懿识得诸葛亮的计谋,任蜀军从容刈麦,自己只管按住兵马、凭险固守,无论如何不与蜀军决战。

诸葛亮求战不得,而上邽险要难攻,强攻必定吃亏,于是改变路线,把主力带到卤城(今甘肃天水市西),司马懿也相应调整防务。这时魏将张矢志不移伐曹魏 - 图4建议出奇兵突袭蜀军,扰得蜀军惊惶不安,加之蜀军粮食本来不多,因此会自动退兵。司马懿认为不必,仍下令全军跟到卤城,就地挖掘营垒、占据高险之处,继续构成阻挡蜀军东进的屏障,坚持不与急于求战的诸葛亮决战。司马懿的部下忍耐不住,一再请战,司马懿执意不准,并以军法威胁。

矢志不移伐曹魏 - 图5魏军将士无奈,背地里嘀咕道:“主帅畏蜀如虎,招天下人耻笑!”司马懿见部下如此,便于五月间选择了一个较为有利的时机,令张矢志不移伐曹魏 - 图6去攻打蜀军何平所部驻扎的南围,他自己则仍然控制中军与诸葛亮对峙。蜀将魏延出战张

,结果张矢志不移伐曹魏 - 图7大败,损失甲士 3000 和大量军资。从此,司马懿理直气壮地严令部下不得再言进攻,力避与蜀军决战。

蜀军就这样被司马懿拖着到了 6 月,蜀军军粮全靠诸葛亮所造的木牛流马运送。这木牛流马,诸葛亮在他的文集中有记载:“木牛者,方腹曲头, 一脚四足,头入领中,舌著于腹。载多而行少,宜可大用,不可小使;特行者数十里,群行者 20 里也。曲者为牛头,双者为牛脚,横者为牛领,转者为牛足,覆者为牛背,方者为牛腹,垂者为牛舌,曲者为牛肋,刻者为牛齿, 立者为牛角,细者为牛鞅,摄者为牛鞦轴。牛仰双辕,人行 6 尺,牛行 4 步。

载一岁粮,日行 20 里,而人不大劳。”文中还精确地标示流马的制作尺寸, 以便打造。

由于汉中存粮毕竟有限,蜀军原想攻克魏郡、因敌就食的计划,由于不能逾越司马懿的防线而告吹,相持 4 个月后,诸葛亮只得再次退兵汉中。

正当诸葛亮大军后撤之时,司马懿决定打诸葛亮一个措手不及,派出大将张矢志不移伐曹魏 - 图8率部尾随追赶,伺机攻击。诸葛亮早有准备,于路悄悄布下伏兵,当张 矢志不移伐曹魏 - 图9 带兵跟进到木门谷(今甘肃天水市西南 90 里)时,伏兵突起,一时箭如飞蝗、射向魏军,张 矢志不移伐曹魏 - 图10 不及防备,被射中膝部,跌下马来,魏军死力抢救,

逃了回去。张 矢志不移伐曹魏 - 图11 因伤重出血不止,不久就死了。

蜀军平安返回汉中,诸葛亮考虑到几次北伐,总因粮食不足,难以长久坚持,以致一再无功而回的情况,决心下次出征时务必作好更充分的准备, 以适应长期作战的实际需要,这样才能有望事成。

因此,他不再急于举行下一次北伐,潜心积聚实力、操练兵马、研究敌情、制定方略。经过近三年的努力,蜀国力量大有增长,诸葛亮这才决定进行第六次北伐,这便是人们传说不衰的六出祁山的最后一次。这次,诸葛亮外联孙权,构成吴、蜀两家同时对曹魏用兵,形成东、西夹击之势。同时, 诸葛亮对这次北伐可能发生的情况和对策也都有比前几次更充分、细致的准备,比如军粮问题,他采取屯田为主,用木牛流马输送为辅的办法,以求保证足够供给,而不把夺取敌军粮食作为必备条件;又如敌人坚守险要、难以攻克的问题,则采取长期坚持对垒并伺机分化的原则。

总之,诸葛亮这次出兵是横下一条心来打到底的,他知道时不我待、形势严峻,若是北伐长期不能成功,蜀国的前途就没有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