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阳腔吸收乱弹与昆曲

明末清初的时候,乱弹腔调在戏曲界开始悄然兴起。由于乱弹没有严格规范要求,非常随意而且脍炙人口,很容易被人们接受,所以它的流传范围很广。

当乱弹迅速进入赣东北地区后,立刻与当地的弋阳腔汇合,形成一种新的以演唱乱弹腔为主的戏曲。

在这个时期,形成了以景德镇、鄱阳、乐平为中心的高腔乱弹戏。这种戏的特点是继承了弋阳腔的粗犷宽广的高腔,同时吸收乱弹的特点更加易于传播。其代表戏班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饶河班。

饶河班以饶河流域为中心,这里的交通便利,商业兴盛。尤其是瓷都景德镇更是繁华之地,全国各地的瓷器商人都汇集到这里。

随着各处的商人汇集到景德镇,使得这里的戏曲文化非常兴旺,每天都有很多的戏班在各个瓦市,港口搭台唱戏,甚至有些戏班还会联合起来,不分昼夜的表演。

每逢节日,这里更是变成了戏曲的海洋,数十个戏班纷纷搭台,为庆祝节日上演连台大戏。

景德镇有一所柴窑即将建成,窑主选定黄道吉日邀请专门从事喜庆盛典演出的饶河班在开窑口当天前来助演。

这一天饶河班天还没有亮就顺流而下来到窑口之外,早早地开始搭建戏台,做表演的准备工作。随着太阳升上天空,人们陆续到来,饶河班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随时可以进行表演。

在一阵鞭炮声中,窑主高升喊道:“吉时到,开窑!”

饶河班的乐师纷纷演奏乐器,艺人登上戏台,以高亢的声腔,高绝的身手表演《白蛇传》,拉开了庆祝的序幕。

戏中白娘子、法海、许仙等角色纷纷登场,把由冯梦龙编写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故事改编的《白蛇传》完完整整地呈现在观众的面前。

这台大戏整整演了4个时辰,直到柴窑烧出了第一个瓷器才结束。

随着窑主再次高声喊道:“敬风火仙师。”

饶河班的另外一组艺人登上戏台,在一阵板眼与二胡声中,上演了《摇钱树》。

鼓乐声中,饶河班艺人表演着喜庆的戏曲《摇钱树》。与此同时窑主带领工匠恭恭敬敬地来到风火仙师庙前,手持三柱高香,面对庙中风火仙师徐徐下拜。

随着祭拜风火仙师的程序完成,这一天的正式活动终于结束。现场的人们终于可以全心全意的欣赏饶河班艺人的演出了。

饶河班艺人不愧是当时景德镇、鄱阳、乐平地区的第一戏班,经过了六七个时辰的表演,还有充足艺人储备。随着随性表演的开始,饶河班艺人将《珍珠记》、《卖水记》、《三元记》、《鹦鹉记》、《十义记》、《乌盆记》、《龙凤剑》、《古城会》、《青梅会》、《白袍记》、《金貂记》等大家耳熟能详非常喜爱的曲目一一上演。

演出整整进行了三天三夜,在这三天之中,饶河班戏台前始终聚集着众多的观众,每逢艺人有出彩的表演,观众都会报以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

由于饶河班在景德镇、鄱阳、乐平地区梨园界绝对的统治地位,渐渐有一些戏班开始离开这里,向周围地区迁徙。

这些艺人与有江苏流传过来的昆曲艺人渐渐结合,形成了具有昆曲婉转细腻特点的乱弹唱腔,并且成立了信河班,将这种唱腔进行了改良和发扬光大。

信河班以这种婉转细腻的乱弹唱腔很快就在信河地区站稳了脚本,并且占领了以贵溪、玉山为中心的广大市场,与景德镇、鄱阳、乐平地区的饶河班形成了分庭抗礼的局面。

饶河班与信河班的角色行当,全面地继承了明代弋阳腔三生、三旦、三花三行九角的传统。即正生、上生、老生、王旦、小旦、老旦、大花、二花、三花。

清代中叶以后,随着剧目、班社的增长,其角色也增加为13人,称“十三太保”。生行增加了剧生一脚、花行添出四花一色,旦行重新组合,以大旦为首,贴补二旦、三旦、正旦、老旦、大花、二花、三花、四花。

其后玉玉山的“上功班”分工更细,已达20个正角。分六生、六花、八旦,即生行中增入武生、老外:花行中增入武花、小化;旦行中将正旦并入二旦,另增出四旦、武旦、彩旦和茶盘旦。

其各行根据角色的身份、性格、气度的分别,都有自己应功的戏路,弋阳诸腔剧目多演历史故事和家庭社会剧,故正旦、正生、大花有三大台柱之称。

他们供奉的祖师爷,亦名为“老郎神”,俗称“田府正堂”,这是南戏传给弋阳腔的祖师父。而明代的弋阳腔是从浙江杭州传入的南戏为基础,结合江西的地方特点而产生的,故有这样一说:

杭州西门外铁板桥头二十四位老郎师傅。

清代以后,弋阳腔的老郎神改为唐明皇。在广信府的玉山班里,亦有供奉田、窦、葛三位祖师。弋阳腔祖师爷的诞生日是农历六月二十四。

1892年老义洪班被乐平县界首马家接收过去,更名为“马老义洪班”。从此,赣东北地区的弋阳腔便传至乐平县为活动中心,陆续培养一批人才,出现了弋阳腔的复兴局面。

1904年时,乐平县秧坂马家以婺源的洪富林徽班为基础,并从浙江金华请来一批昆腔艺人,组成一个昆腔班,名为“万春”。他们竭力提倡昆曲,并以此与义洪班相互媲美。

弋阳腔的唱腔结构、伴奏及行当与余姚腔、昆山腔、海盐腔基本一样。据清代李调元的《剧话》记载:

弋腔始弋阳,即今‘高腔。’

由此可知,弋阳腔又通称为“高腔”。弋阳腔又有徒歌、帮腔、滚调等演唱形式,配以锣鼓,气氛热烈,它的粗犷、豪放、激越、明快的特点,深受广大劳动群众的欢迎。

弋阳腔的曲牌,来源于两个方面:出自南戏的曲牌有“鹧鸪天”、“皂罗袍”、“泣颜回”、“驻云飞”、“香罗带”、“红衲袄”、“山坡羊”、“步步娇”等;出自北曲的有“新水令”、“端正好”、“点绛唇”、“寄生草”、“朝天子”、“醉太平”、“快活林”、“清江引”等。它们虽为套曲,但可随心入腔。

弋阳腔显著特色是“一唱众和”,以打击乐和丝、竹、弦、管等乐器配乐伴奏,唱腔可塑性大、声调高亢,既具南方温柔敦厚之雅韵,又兼北方慷慨激昂之气质。

弋阳腔剧目分连台大戏和传奇本两大类,前者包括《三国传》、《水浒传》、《岳飞传》、《目连传》、《封神传》等,后者包括《青梅会》、《古城会》、《定天山》、《金貂记》、《珍珠记》、《卖水记》等。

弋阳腔的表演风格古朴厚实,亲切逼真。口白以中州韵为基础。弋阳腔的腔调计有“高腔”、“二凡”、“西皮”、“文南词”、“秦腔”、“老拨子”、“浙调”、“浦江调”、“昆曲”、“梆子”等。

[旁注]

乱弹 戏曲名词,泛指清代康熙末年至道光末年的100多年间新兴的地方声腔剧种。乱弹一词在我国戏曲声腔中含义很多,如作为戏曲声腔名称。乱弹系作为昆腔或昆腔、高腔以外各剧种统称。或者某些剧种因兼唱多种不同声腔源流的腔调,剧目。

景德镇 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世界瓷都”,更是“中国瓷都”、“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瓷器是我国汉族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景德镇是我国瓷器最杰出的代表。

冯梦龙 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人,出身士大夫家庭。他的作品比较强调感情和行为,最有名的作品为“三言两拍”,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冯梦龙为我国文学做出了独异的贡献。

风火仙师 是景德镇瓷业工人所祭拜的一个特殊的神。这位神原本是一个真实的人,名叫童宾。童宾在烧制瓷器大龙缸的时候跳入窑内,赴火而亡。第二天开窑一看,大龙缸果然烧造成功。朝廷在御器厂的东侧修建“佑陶灵祠”,为童宾立祠,并敕封童宾为风火仙师。

梨园 原是唐代都城长安的一个地名,唐代训练乐工的机构。我国人民在习惯上称戏班、剧团为“梨园”,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把几代人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称为“梨园世家”,戏剧界称为“梨园界”等。

昆曲 原名“昆山腔”、“昆腔”,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我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唐明皇(685年~762年),即唐玄宗李隆基,在皇宫里设教坊,“梨园”就是专门培养演员的地方。唐明皇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对艺术的普及,尤其是在人才的培养,以及和各地、各国的艺术交流方面都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李调元(1734年~1803年),清代四川戏曲理论家、诗人。清代四川三大才子之一。李调元一生著述极为丰富,包罗了历史、考古、地理、文学、语言学、音韵学、金石学、书画、农学、姓氏学、民俗学等专门领域的研究成果。

《岳飞传》 以岳飞为主角的通俗小说,一代抗金英雄岳飞精忠报国、壮志未酬的英雄气概。令后人万分景仰。为了再现一代抗金英雄岳飞在宋金战争中的英雄故事,再现那段悲壮的历史。历代文人、作家、画家创作出《岳飞传》,有戏曲、小说、评书、画书。

[阅读链接]

由于弋阳腔具有“错用乡语”和“本无宫调”的特点,所以每到一地,便都能入乡随俗。

在弋阳腔发展后期出现了两个重要特征:一、在剧目上,改调歌之,搬演昆腔剧目,并变原来连台戏为单本戏。二、在声腔方面,则不断地与各地民歌小调相结合,从而繁衍出了许多新的支派。

据明代人汤显祖、顾起元、王骥德等的记载,明代由弋阳腔派生的声腔有青阳腔、太平腔、徽州腔、四平腔等。其中名声最大的则是安徽的青阳腔,于万历年间达到了高潮,并以“南北时调”而著称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