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百花——采茶戏

江西采茶戏,主要发源于赣南信丰、安远一带,采茶戏与盛产茶叶有关。明朝,赣南、赣东、赣北茶区每逢谷雨季节,劳动妇女上山,一边采茶一边唱山歌以鼓舞劳动热情,这种在茶区流传的山歌,被人称为“采茶歌”。

采茶戏由民间采茶歌和采茶灯演唱发展而来,继而成为一种有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民间小戏,由于它一般只有二旦一丑,或生、旦、丑三人的表演,故又名“三角班”。

江西采茶戏总的特点是:表演欢快,诙谐风趣,载歌载舞,喜剧性强,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颇受群众喜爱。

载歌载舞的南昌采茶戏

在宋代的时候,宋仁宗赵祯带领着文武大臣前往南方视察,路过江西境内南昌地区。

这一天烈日炎炎,空气仿佛流火一样,让人吸进口中都能感觉到火辣辣的热。仁宗赵祯在这烈日之下实在是走不动了,于是队伍停在背靠大山的路边,找了一个阴凉的地方开始休息。

宋仁宗赵祯是又渴又热,多么希望能够美美的品尝上一碗清茶,消一消这酷热的暑气。

就在这个时候,在宋仁宗休息大山中传来了一阵悠扬的歌声:

天顶哪哩落雨仔呀弹呀雷啰公伊呀!

溪仔底哪哩无水仔呀 鱼啰这个乱呀撞啰啊!

爱着哪哩阿娘仔呀不呀敢啰讲伊呀!

找仔无哪哩媒人仔呀 斗啰这哩牵呀空啰啊!

大只哪哩水牛仔呀细呀条啰索伊呀!

大仔汉哪哩阿娘仔呀 细啰这个汉呀哥啰啊!

大汉哪哩阿娘仔呀不呀识啰宝伊呀!

细仔粒哪哩干乐仔呀 较啰这哩贤呀翔啰啊!

歌声清脆响亮,异常欢快,虽然是用当地方言演唱的,但是那轻快的节奏和欢快的旋律,让宋仁宗等人被这歌声吸引,暂时忘记了酷热。

歌声停止,宋仁宗向身边的大臣问道:“哪位臣工知道这小曲是唱的是什么?”

宋仁宗身边有一位来自江西的大臣,他对宋仁宗说道:“万岁,这是江西地区采茶女在采茶时唱的小曲。”

饥渴难耐的宋仁宗听到茶这个字眼,立刻就感觉到咽喉冒火,刚刚忘记的那饥渴感觉犹如钱塘大潮一般席卷而来,而且一发不可收拾。

宋仁宗赶紧对身边的禁军统领说道:“速速为朕寻找采茶女,朕渴的嗓子冒烟了,要喝水解渴。”

禁军统领听到仁宗的命令,立刻派出一队禁军进入大山寻找采茶女,时间不大,一个模样清秀的采茶女背着半篓子茶叶来到了仁宗面前。

采茶女见到宋仁宗之后,山呼万岁。将自己背着准备进南昌城贩卖的刚刚炒好的新茶捧着送到仁宗面前。

宋仁宗身边早有人烧开了茶水,随着几颗茶叶投入水中,空气中立刻弥漫着茶叶散发出来清香扑鼻的味道,引的所有围在茶炉旁边的人都垂涎欲滴,不住的吞咽着口水。

宋仁宗闻到茶香,迫不及待地让人将茶叶端到身前,将茶水送入口中。随着茶水进入宋仁宗口中,宋仁宗感觉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汇集于舌根之下,而后清香快速扩散,迅速溢满整个口腔。

宋仁宗被茶水的清香深深地迷恋住了,他不由自主的闭上眼睛把自己全部的注意力都投入到品尝茶水味道的事情之中。

茶水被宋仁宗徐徐咽下,唇齿之间的那种诱人的清香依然回味无穷。良久过后,宋仁宗睁开眼睛,赞叹着说道:“好茶,好茶。朕从未喝过这么唇齿留香的茶叶。告诉南昌府尹,从今年开始,这种茶要作为贡品。”

宋仁宗等人喝完茶水就离开了,南昌府尹领了宋仁宗的圣旨在南昌各地收集茶叶,一时间南昌出了贡品茶叶的消息传遍了整个江西,越来越多的商人云集南昌,纷纷出资准备品尝一下被宋仁宗赞叹不已的贡茶。

茶叶终于备齐,南昌府尹召集茶农举办了热烈的庆祝活动。茶农在这次活动中吹拉弹唱,载歌载舞。

随着贡茶的出现,每年的庆祝活动成为固定的日程,一些艺人纷纷改行,以表演采茶歌为主业。后来这些艺人将传统采茶歌与民间舞蹈相结合,形成了采茶灯戏。

随着采茶灯戏的盛行,它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民间节日,尤其是春节之际,随民间各种灯彩在乡村表演,即形成采茶灯戏的演出形式。

采茶灯戏中所演唱的采茶歌为“十二月采茶歌”,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顺采茶”,从正月唱到十二月;二是“倒采茶”,从十二月唱到正月;三是“四季茶”,则唱一年的春夏秋冬。

演唱时,舞者口唱“茶歌”,手提“茶篮”作道具,载歌载舞,从而形成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采茶灯戏,俗称“茶篮灯歌”。

据史料记载,清代道光末年,采茶戏由灯彩演变成戏曲。清多光绪年间,南昌采茶戏在南昌禾埠起班。当时的剧目多为“二小”扮演,如《攀笋》、《卖棉纱》等。之后,随着剧情的需要,“二小”逐渐发展为“三小”,如《下南京》、《卖花线》等,因此民间俗称采茶灯为“三角班”。

后来,这种表演已不局限于表现茶事了,而是出现了大量表现日常生活内容的小戏,到了这时,“半班”也就因此宣告诞生了。

“半班”则已基本形成为采茶戏班的规模,有十几二十人,有服装、道具和乐队,已能够上演差不多完整的各种剧目,所以很受乡间民众的欢迎。

20世纪早期,南昌采茶戏吸收了其他地方戏的特点。其中,南昌采茶戏与安徽黄梅戏交流甚多。

这个时候,南昌市采茶戏与黄梅戏共有34个剧目相同。此外,南昌采茶戏与赣剧相同的有《卖水记》、《凤凰剧》等26个;向京剧学来的或自编的提纲戏共有13章节。

1950年,江西地方剧院成立。与此同时,当时的南昌“莲方”、“联艺”民间剧团合并为南昌地方剧实验剧团。

1953年,在江西地方剧院的基础上,吸收省文工团部分演职员成立省采茶剧团。

1956年,南昌地方剧实验剧团改称“南昌市采茶剧团”。此后,南昌采茶戏步入鼎盛时期,曾多次为重大政治和外交活动做专场演出。

1959年,省采茶剧团演出了大型传统戏《三女抢板》此外,南昌采茶剧团、省采茶剧团前往全国各地巡回演出。

1978年,南昌采茶剧团演出的《宝莲灯》连续200多场爆满。辉煌的采茶戏市场造就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其中,邓筱兰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曾荣获过江西省首届戏曲会演优秀表演奖、中南区首届戏曲会演个人奖等荣誉,人们亲切地称之为“莜兰子”。

2002年剧团排练《三女抢板》、《三看御妹》等传统剧目。此后,南昌采茶剧团再次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2003年春该剧团演出的大戏《逃之夭夭》被改成电视剧《桃花运》。

2004年,应澳门全球华人联合会的邀请,南昌采茶剧团赴澳门演出;2006年,南昌采茶剧团前往法国、比利时等7国访问演出。同时,编演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多种奖项。

[旁注]

宋代 是古代历史上经济、文化教育与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期间出现了宋明理学,科技发展亦突飞猛进,政治也较开明廉洁。人口至1110年达到1亿1200多万。

赵祯(1010年~1063年),北宋仁宗皇帝,对下属宽厚以待,让百姓休养生息,使宋朝达到一个发展的顶峰。他知人善用,因而在位时期名臣辈出,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仁宗皇帝当政期间,政府正式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官交子”。

钱塘大潮 指发生在浙江省钱塘江流域,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作用,使海洋水面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的潮汐现象。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三大涌潮之一,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茶叶 茶原为我国南方的嘉木,茶叶作为一种著名的保健饮品,它是我国古代南方人民对我国饮食文化的贡献,也是我国人民对世界饮食文化的贡献。茶与可可、咖啡并称当今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为世界三大饮料之首。

贡品 是集物质和非物质文化于一体的我国特有的文化遗产,贡者:名、特、优也。贡品多为全国各地或品质优秀、或稀缺珍罕,或享有盛誉,或寓意吉祥的极品和精华。

春节 春节是我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我国过春节已超过4000多年的历史,春节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黄梅戏 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我国五大剧种,汉族戏曲之一。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

邓筱兰 安徽休宁县人。10岁学唱南昌采茶戏,新中国成立后由一个旧戏子翻身成为人民的演员,积极从事南昌采茶戏的改革创新。毕生精力倾注于南昌采茶戏的继承、发展和提高,擅演剧目有《芸娘》、《选郎》、《妇女代表》等。

[阅读链接]

1927年,以陈金水为首的采茶戏班子在当时的南昌新舞台京剧团演出。同年8月,熟知采茶戏“开支小、收入多”的梅三和在新游嬉场设场,请人表演采茶戏。

为了吸引顾客,梅三和聘请了京剧名乐师梁伯龄教习各种曲牌。一时间,前来看戏的市民将剧院挤得人山人海。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梅三和又在叠山路开设升泰游嬉场。此后,南昌陆续增加了洪都游嬉场、民乐游嬉场两家剧院表演采茶戏。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南昌采茶戏有了女旦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