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为剑门山寺庙赐名

在大剑山的绝顶,位于海拔1180米的剑门七十二峰的桃花峰与逍遥峰之间,有一座舍身崖。

关于舍身崖,千百年来,在剑门山区一直流传着它美好而动人的传说。

大约在明朝初年,有一位身经百战、屡建功勋的将军,后来他弃官出家,来到梁山寺削发为僧,法名“枳松”。枳松精通佛学,为人沉静寡言,待人和善,因此深得寺内众僧拥戴,不久就被众僧推选为主持。

一天傍晚,一位眉清目秀,美丽动人的女施主来到寺里,对枳松问道:“我看师傅气度不凡,相貌堂堂,胸有才略,何苦来这深山老林苦苦修行呢?”

枳松一言不答。

那妇人又说:“小妇人年前丧夫,孤身一个,尚有薄产,若师傅有意还俗,永结伉俪,也好安度后生。”

一向严守佛门规诫的枳松心平气和地拒绝说:“贫僧已皈依佛门,万象皆空,请女施主好自为之。”

无论这位女施主怎么劝,枳松都无动于衷。过了一会,女施主突然转身跑掉,跳入了大剑山之中的险崖之中。枳松大惊,心想,我一个出家人竟闹出人命,佛法怎容?于是,他自己也纵身跳下崖去了。

其实,那位女施主是观音菩萨的化身,是故意来考验枳松的。经过这一番考察,观音菩萨认为枳松是个虔诚的弟子,就用一朵祥云把他接上了西天极乐世界。

后来,枳松跳下去的这个悬崖便被人称为“舍身崖”了。

剑门山峰众多,各有景致独特之处。常言道:“到了剑门关,必定上梁山;不上梁山寺,无处论雄关”。梁山寺也是剑门风景的精粹。

据说,梁武帝当年来到剑门,拜志公禅师为师,要求出家修行。因志公曾是梁武帝的宰相,便对武帝说:“你曾是我的君王,应当去梁山的山顶那里修行。”

梁武帝去了梁山山顶的一个寺庙,参悟佛法回朝以后,这个寺庙就用梁武帝的姓叫做梁山寺了。

梁山寺始建于唐,历代有修葺,清时扩建为两进四合院,建筑面积947平方米。梁山寺的寺院坐北朝南,山门中高悬巨匾“梁山寺”3个金光大字,大门两旁的柱上有黑漆鎏金楹联。

梁山寺正殿的“大雄宝殿”这4个字,是清末翰林剑州布政使兼书法家李榕所书写的。正殿的左门挂着一副楹联,是清朝剑阁县张王乡举人任翥所写的:

门外飘香,满树荆花挥佛面;

堂中说法,一池清水映禅心。

对联的横额则写着“同归大乘”。殿内两侧的四根柱子上金龙卷腾,正中有三尊端坐莲台的佛像,分别是手捧药钵的药师佛,作说法印得释迦牟尼和手持莲花的阿弥陀佛。这三尊佛像的两侧侍立着阿难和伽耶,两壁厢塑的是十八罗汉。

这十八罗汉形态各异,有屠夫走卒,商旅,也有将相、帝王,这是大乘佛教宣扬法的一种方式,通过十八罗汉的形象告诉世人,人人有佛性,不管你是何身份地位,只要一心向佛,皆可成佛。

大雄宝殿的右侧就是藏经楼,藏经楼门柱有一副楹联,横额是“法海金波”,殿内供奉着三尊佛像。梁山寺中还有僧房、香积厨、斋堂、职事堂和茶堂。

寺院中有一棵树龄数百年的紫荆树,还有一汪水深数尺,冬夏不涸的长方形水池,名叫“乌龙池”。乌龙池里的乌龙指的其实是黑背、金腹、四脚、宛若龙状的蝾螈,人称“乌龙”。

乌龙池中有一块呈有黑、白、灰等色的鸟、虫、兽花纹的椭圆花石,被称为“镇山崖”。

这是因为据说有一年,梁山寺乌龙池中的池水受灰尘落叶污杂变臭,寺中的志公和尚就摘下一粒胸前的佛珠投入池内。这粒佛珠落地时突然变为花石,池水就又变得甘甜可口。

后来,那佛珠石越长越大,还生出了美丽的花纹,因此被寺中的人尊为“镇山崖”。

相传当年梁武帝参悟佛法,离开梁山时,曾经把树种向梁山寺的周围撒去。因此后来的梁山寺右侧就有了由10数个独立而相依的峰峦组成的翠绿屏障,人称翠屏峰。

翠屏峰云雾缭绕,青翠欲滴,绿色丛林布满山岭,有庐山之美、黄山之姿,又因三座主峰酷似笔架,所以又名“笔架山”。

每逢春夏时节,翠屏峰山花烂漫,入秋后,满山霜叶成焰,层林尽染,与青松翠柏红绿相映,色彩斑斓。冬至后,峰顶白雪皑皑,翠绿同瑞雪辉映,奇观诱人。

翠屏峰峰外向北是个绝壁峭崖,西与梁山寺、舍身崖、雷公峡诸峰相接,东同老鸦寨、桃花峰、东山寨、照壁崖相边。

在翠屏峰下有一石窟,相传是梁武帝收藏经书的地方,因此叫经皇洞。

据说,开辟了盛唐的唐玄宗在躲避安史之乱的时候曾在经皇洞里斋戒,同时诵经拜佛,进香读经。经皇洞洞深10余米,宽30米,洞内可容纳数百人。经皇洞下有一湖,叫翠屏湖,湖面清幽。

[旁注]

四合院 四合院是以正房、倒座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北方传统住宅的统称,是汉族民居形式的典型,也是我国古老、传统的文化象征。四合院的历史已有3000多年,“四”代表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这就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征。

鎏金 也叫火镀金、涂金、镀金、度金或流金,古代金属工艺装饰技法之一。鎏金是一项传统的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中总结创造的工艺。鎏金技术始于战国,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这一技术的国家。

布政使 古代官职。创立于1376年,13个承宣布政使司,每个司都要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布政使要负责承宣政令并督促地方官职贯彻实施,同时管理府、州等各级官员,还要负责征收全省各地赋税,负责财政收支,统计全省各府户籍、税役、民数、田数等民事内容。

志公 又称“宝志”、“保志”、“保公”。俗姓朱,常往来于都市,居无定所。相传志公和尚口中有时吟唱,众人争问祸福,所言均验,被称为“神僧”。梁武帝建国时,志公和尚被尊奉为国师。

盛唐 是尊颂唐王朝的一种说法,指唐玄宗在位的开元、天宝年间,大致相当于8世纪上半叶。盛唐时期的唐朝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社会充满自信,不仅是唐朝的高峰,也是我国古代社会的鼎盛期。

斋戒 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等严肃庄重的行为之前进行的,表示虔诚庄敬的仪式。斋戒包含了斋和戒两个方面。“斋”来源于“齐”,主要是“整齐”,如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戒主要是指戒游乐,比如不与妻妾同寝,减少娱乐活动。

[阅读链接]

梁山寺附近有个志公影像崖,在剑门关口西,志公寺上端。

相传志公和尚原本是梁武帝萧衍的丞相,因避西后乱,隐居出家,来到剑门,并建了寺庙。由于他专心致志修身念佛,又为剑门山人做了许多好事,他圆寂后,后人为永久怀念他,便请来高明画师,将其神像绘在剑门关的石壁上,渐渐的,石壁上竟然长出了志公的影子。

所以诗人陆游在题《志公院》诗的跋文中写道:“志公院在剑门东五里,石壁间有若僧负杖者,杖端仿佛有刀尺拂子之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