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关附近有趣的民间故事

古时在梅关附近的珠玑巷北,有一个名叫“老酒坑”的地方。

相传,这里古时是一个村子,村旁就是驿道。有一对姓江的老夫妻,在驿道旁摆了一片茶寮卖茶,收入只是勉强可以糊口,日子过得很艰难。

有一天,一位鹤发童颜的仙翁云游到这里,见老两口为过往客人烧水端茶忙个不停,很怜悯他俩,便用锡杖在一泓清泉中点了一点,泉水立即变成了又醇又香的美酒。

香醇的美酒吸引来了更多的过路人,老夫妻的茶寮每天从早到晚顾客盈门,生意兴隆,日子越过越美满。

不久,珠玑巷一带发生了一场很严重的瘟疫。有的病人在老酒坑饮了江老汉的酒之后,居然病也除了,瘟疫也消了。

消息传开后,来找老两口买酒除瘟的人越来越多,江老汉的茶酒生意越来越好,不久,老两口就成了富翁。

隔了几年,这位仙翁又云游到这里,问老头子日子过得怎样。江老汉说:“酒太好卖了,我俩生活过得也很宽裕,可惜只有酒,没有糟。我想有酒又有糟,这样能养出更多的大肥猪,我就满足了。”

仙翁听了江老汉的话,叹息道:“别人都说天高不可及,可哪里知道人心更是难以满足!我平白帮你把普通的泉水化为美酒,你却还在嫌弃没有酒糟。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啊。”

于是,仙翁又用锡杖向泉水点了点,扬长而去。而那些美酒也就变成了酸酸的醋。从此,这个地方就叫做了“老醋坑”。

在梅关古驿道的半山腰路旁边,坐落着一座状元祖坟。坟上面用了些土堆了个小土包,前面横放了一块长方条石块,石块上方分了块平地,横着写了“状元祖坟”4个红字。

据民间传说,此坟的主人,当年在梅岭路上有段十分有趣的佳话:

在梅岭一个梅花盛开的季节,弯弯曲曲的梅林古道上,行人不断。中午时分,大部分行人都在山脚下的阴凉处歇脚,偶尔有少数人为赶时间在山路上走动。

这时在梅岭古道的半山腰上,有位少妇背着已满周岁的孩子,满脸是汗地从走在山上。和她一起同行的,是一个陌生的挑着箩筐货的壮年汉子。

后来,由于路途劳累,同行的这位男子在半山腰路旁休息的时候突然奇怪地沉睡不醒了。

少妇自知出了人命,可又没有办法,只有壮起胆子,拆了树枝把壮汉的尸体掩盖好,背着小孩又返回娘家。

这位少妇心地善良,不想让那位过路人在暴尸荒野,就让自己家人派人把他给埋葬了。

家里及时派了人赶到半山腰,四处没找到尸体。却只见在原来那个男人休息的地方,有一新的蚂蚁窝,边上放着一担箩筐,箩筐上写有江西某地字样。

众人这才知道这人是江西人,他的尸体早就被山间蚂蚁衍土给埋了。为了日后有个标记,他们在路边挖起一块铺路的石条,横放在蚂蚁窝头上,就下山回家了。

后来,这个戴家的少妇生出了一个儿子。这孩子天性聪明,考中了状元。在古代,考中状元是光宗耀祖的大事,每当有中状元的人,皇帝都会派出风水师审查当地的风水。

就在戴家张灯结彩,庆祝高中状元之时,深谙风水术的国师受皇帝之托来到了戴家,查来查去,却发现戴家所处的地方都是些平庸的风水,理应出不了状元,因此决定向皇帝禀报,撤回戴家儿子的状元之位并治罪。

正在戴家上下惊慌得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状元的母亲更是又惊又怕,在无计可施时,这位少妇猛然回想起当年那位壮汉下葬的地方。

她马上告诉国师说:“在我的孩子出生之前,我曾把一个路人葬在南安和南雄交界的梅岭半山腰上,麻烦国师去细查。”

这位国师是个有道有德的忠臣,也吝惜戴家儿子戴衡亨的才华,于是乘轿随众人来到古驿道,到了大余梅岭,从山上慢慢往下,来到了壮汉葬的位置。国师举目一看,拍手连声叫好!

因为,从山上往下望去,见远处路上的行人不绝,沿着弯弯曲曲的古道行走着,天天数以千计的人如蚂蚁牵线向山上涌来,行人挑着沉重的担子,一步一步向山上走来,又如童子拜佛,有“日受千人拜”的气势。

国师再望向南安,就能把城内房屋尽收眼底,如果是在夜间,一定会有万盏灯火的壮观。国师赞叹说:“真是个日受千人拜、夜受万盏灯的绝妙佳穴啊!”

国师回朝后奏明了天子,龙颜大悦。此时国家正是用人之际,赐新科状元戴衡亨进士及第,受命在授翰林院修撰。

戴衡亨不辱君命,在朝为官时口碑甚佳,成为了一名好官。

[旁注]

驿道 也被称为古驿道,是古代陆地交通的主通道,同时也是重要的军事设施之一,主要用于转输军用粮草物资、传递军令军情的通道。我国著名的驿道有丝绸之路、湖广驿道、南阳至襄阳的驿道、青蒿驿道、梅关古驿道等。

状元 古代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的就是状元。因历朝历代多以文学及哲理为取才的标准,虽然状元中不乏政治家、史学家,但仍以文学家为多。

风水师 是具备风水知识,受人委托断定风水好坏,必要时并予以修改的一种职业。通常风水师也兼具卜卦、看相、择日等技艺,由于风水先生要利用阴阳学说来解释,并且人们认为他们是与阴阳界打交道的人,所以又称这种人为阴阳先生。

风水 也称青鸟、青囊或堪舆,我国历史悠久的一门玄术,核心是人们对居住或者埋葬环境进行的选择和处理,以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是一种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微观物质和宏观环境的学说。

国师 历代帝王对于佛教徒中,德兼备的高僧所给予的称号。我国高僧获得国师称号的,一般以550至577年为始。南北朝时,许多高僧开展活动,佛教获得很大的发展,被称为家师、门师等。至北齐文宣帝时,更正式尊称法常为国师。

[阅读链接]

在梅关附近的东山上建造有一所南安军学学堂,后改为“周程书院”。相传是北宋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周敦颐所建。他学说也在梅关一带得到弘扬。

相传有一天,周敦颐正在睡觉,梦见一位身着道服、鹤发童颜的仙翁飘到他的面前,并对他说:“且往梅岭那里,去成就你的大业吧!”

第二天,周敦颐独自一人来到梅关所在的梅岭,潜心研究儒家学说。

后来,周敦颐为了弘扬自己的学说,就在梅关附近修建了“周程书院”,满足南安军1000儒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