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久的南疆重镇友谊关
公元前140年,汉朝的第七位皇帝汉武帝刘彻即位,为使汉朝边疆得到安宁,汉武帝下令在国界边疆修建起我国的第二座万里长城——汉长城。
在修建这座长城时,汉武帝选择在郁林郡雍鸡县地区,也就是后来的广西凭祥和龙州县城及上金一带设置了雍鸡关,以镇南方。
这座雍鸡关便是后来有“南疆重镇”之称的友谊关最初的雏形。
随着时间的推移,雍鸡关的关名不断更改,先后改为鸡陵关、大南关和界首关等。
到了明代,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巩固南疆,将鸡陵关改建为两层门楼,又在金鸡山陡壁上修筑炮台数座俯控关口。
到明代永乐年间,明成祖又下令把鸡陵关该为镇夷关。
关于这段历史,在《明史纪事本未·二十二》中记载:
成祖永乐五年五月改鸡陵关为镇夷关。
到1539年,由于“安南国头目莫方瀛遗使臣阮文泰等奉命诣镇南关请降”,为此,当时的明朝皇帝明宣宗又将镇夷关命名为镇南关,以显示明王朝平复了南方。这样一来,“镇南关,关镇南”的童谣,便从此在当地流传。
据史料记载,从明朝起,镇南关关隘上开始设立昭德台,关后建有关帝庙,关两旁筑城墙分联两山之麓。
到了清朝,人们又在镇南关上建关楼一层,两重门,贯以通道,外门额书“南疆重镇”,内门额书“镇南关”。后来,由于战争,镇南关关楼不幸被毁。战争结束后,人们又重建二层关楼,关后建立昭忠祠。
到清光绪年间,清政府又命人拆去关帝庙和昭忠祠,改建了一座法式楼房用以办公,人们惯称“法国楼”。后来,镇南关的关楼再次被毁,仅剩底层拱门。
再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座关楼,便将此楼重建,建成了拱式城门和三层楼,并将镇南关重新命名为友谊关。
这样一来,保存到后来的友谊关建筑群主要包括关楼、城墙、镇关炮台、金鸡山炮台和法式楼等。
其中,友谊关关楼是整个建筑群的核心,由底座和回廊式楼阁两部分组成,通高22米。底座底层全部用长方形料石砌就,建筑面积为365.7平方米,长23米,底宽15.9米,平均高度为10米。
关楼城门为圆拱顶,高10米,前窄后宽,底面前宽7.25米,后宽8米,长22米为通道。
关楼除了以它厚实的城墙以及城墙上棱角分明的齿形墙堞,透出雄浑无比的阳刚之美外,整个楼体极富民族特色。石栏杆雕刻精细,圆拱形门窗构图精美,镶嵌彩色玻璃,玲珑典雅,门框门板雕花刻意,古香古色。
关楼下的道路从隧道形单拱城门通过,拱门上方用汉白玉雕刻的“友谊关”3个刚劲有力的大字。
关楼底座上原来只建有一层木结构回廊,重建时加固,并加了两层回廊,每层回廊平均为80平方米。回廊的四周是拱形大窗,窗棂装饰了各式图案,外墙为墨绿色石米贴面,显得庄严、古朴。
回廊第一层以图片形式陈列着我国镇南关的军事历史。第二层是中越高级领导人会晤室。第三层是我国九大名关展览厅。
在这关楼的两旁,是左弼山和金鸡山。主要有左弼山和右辅山古城墙、金鸡山古炮台群和左弼山镇关炮台等。
其中,左弼山城墙在关楼的左边,右辅山古城墙在关楼的右边,这两条城墙犹如巨蟒分联两山之麓,气势磅礴。
在友谊关的右侧,便是金鸡山古炮台,旧名梅架岭,海拔511米,故又名右辅山。此山海拔511米,西南两面为悬崖峭壁,山势险峻。其山顶有3个山头,呈鼎立之势,为守关之兵家要地,历代均设重兵把守。登上此山可一揽中越边界方圆数里迷人的风景。
清光绪年间,广西提督苏元春为了加强中越边境防务,选此山营造了3座炮台,名为镇北、镇中、镇南台。炮台倚山势而建,均以青石砌就,严丝合缝。各炮台除配置有一门可旋转180度的德制十二生大炮外,还分别筑有地下营垒,用以囤积粮草弹药和士兵居住。
左弼山镇关炮台位于友谊关左侧的左弼山上,也是广西提督苏元春督边时建造的。炮台占地约800平方米,呈圆形,用三合土和料石筑成,非常坚固。
炮台分为前卫炮台和主炮台,两炮台相距80米。
炮台的顶部为主炮位,主炮台分为两重,外重是高筑城垛,东侧配以小炮数门,下方为屯兵室与弹药库,分东、西、南、北4个门。整个炮台呈四面环形,四通八达,形成严密的防御体系。
镇关炮台与友谊关西侧右辅山顶上的镇南、镇中、镇北炮台遥相呼应,再配以友谊关楼左右两侧沿至左弼山和右辅山的明代古城墙,形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苏元春称它为“南陲保障”。
[旁注]
明宣宗(1398年~1435年),朱瞻基,明朝第五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长子。1411年被祖父明成祖朱棣立为皇太孙。1425年即位。明宣宗当政10年,重点在治理内政方面。主动从交阯撤兵,节省了财力,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促进了我国各族人民与交阯的交流。
金鸡山 又称右辅山,海拔511米,山势险峻,巍峨,四周悬崖峭壁,威武天成,犹如金鸡昂首啼鸣,屹立在南六群山之巅,为南关边境线上最为壮丽的石山。
广西提督 全称提督广西军务总兵官,建制于顺治八年,世称“军门”。是广西全省最高军事长官,武职从一品。顺治十七年省,寻复故,驻柳州。1661年移驻梧州,1662年迁南宁,1680年移驻柳州,中法战争结束后于1886年移驻龙州,1906年迁至南宁。
城垛 指城墙向外突出的部分。城垛在城墙顶端后面的平台,可以让防卫者站立作战。在城墙上方所设置的隘口,可以让防卫者向外射击,或在作战时,得到部分的掩盖。这些隘口可以加上木制的活门作额外的防护。狭小的射击口可以设置在城墙里,让弓兵在射击时受到完全的保护。
[阅读链接]
友谊关地理位置重要,为历代军事要地,均设重兵把守。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清政府派冯子材扼守镇南关。1885年,在当地人民的支持下,冯子材率部于镇南关前隘大败法国侵略者,并收复越南文渊、谅山等地,取得了驰名中外的“镇南关大捷”。
1907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发动了镇南关起义,给清朝廷以沉重的打击。
新中国成立后,1965年国务院将睦南关改名为友谊关,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陈毅元帅题写关名,镌刻在关口上方莹白色大理石上,涂以红漆。现关楼为1957年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