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古战场虎牢关

古成皋县位于河南荥阳西北部16千米的汜水镇境内,汜水是周武王之弟虢仲的封地,史称东虢。后来,因传闻周穆王曾将进献的猛虎圈养于此,而把此地改称为虎牢。据地方志古籍《汜水县志》记载:

虎牢为东西之绾毂,玉门为南北之咽喉。两崖壁立,一线羊肠,俯侵大河,仰逼重险,有一夫当关,万夫莫近之势,所谓一举足而关天下之轻重,为自古有天下者所必争。

《水经注·河水》也曾记载:周穆王姬满在圃田泽打猎,命随从掠林惊兽时,忽然看到有老虎在芦苇丛中游荡:

天子将至,七萃之士高奔戎生捕虎而献之天子,命之为柙,畜之东虢,是曰虎牢矣。然则虎牢之名,自此始也。秦以为关,汉乃县之。

自秦代起,朝廷开始在“虎牢”设立关口,命名为虎牢关。公元25年,改称为成皋关。184年改称为旋门关,魏朝时称为黄马关。

东晋时,后赵武帝石虎为了避讳自己的名字,把虎牢关改称为武牢关。1101年,宋真宗以虎牢关为“玉关之枢会”,“鼎邑之要冲”,诏改为行庆关。隋朝时又将虎牢关改设为金堤关。

到了唐代,为避唐高祖李渊祖父的名讳,也将虎牢关称为武牢关。明朝在1371年又改虎牢关为古崤关。明朝晚期至清朝期间复称为虎牢关。因为其位置在汜水之西,有时也被称为汜水关。

这些关口名字虽然更迭,但其位置大致就在“虎牢”之地,而作为一个地理概念,“虎牢”的范围涵盖汜水镇一带广泛的地区,春秋时期也曾在此筑虎牢城。因此,后人推测,在历代的某个时期,虎牢很可能并非只有一个关口。

历史上许多军事活动都发生在虎牢关。公元前718年郑败燕师于此;公元前571年晋悼王会诸侯于戚以谋郑,用孟献子“请城虎牢以逼郑”之计,开始在此筑城。

公元前203年,刘邦、项羽在此争城夺关,特别是东汉末年,吕布在此大战刘、关、张,更使虎牢关威名大震。唐代时,又有唐太宗李世民大战窦建德。

虎牢关为历史上的古战场,帝王的争地图疆留下了很多可供观瞻的历史遗迹名胜。虎牢关有吕布城、跑马岭、饮马沟、绊马索、张飞寨、三义庙、华雄岭、王莽洞、“玉门古渡”、“玄武灵台”等景点。

吕布城位于虎牢关的西山上,其城壁立千仞,高耸入云,与张飞寨翘首相望,二者成掎角之势。吕布城当时为“百余之亩”,其制高点为“点将台”。

点将台面积约一亩余,后来尚存一隅之大。点将台下面就是滔滔黄河,形势十分险要,可见当年吕温侯点兵遣将之“天杀之气”。

吕布城随山势九曲盘桓,南有跑马岭、荆岭、校泉、南屯、北屯等屯驻军营之处,城池之大可见一斑。更为传奇的是吕布城城墙的基土。

传说这基土是当时从登封运来的“笼蒸土”,这种土先筛选,后和水泡制,最后置笼内加热蒸透,晾干后压成坯状,专程运到虎牢关的西山上砌城墙用,待风干后,城墙异常坚实。

后来人们还能从断裂的崖层处,清晰地看到一层层垒砌的痕迹,城墙土质细腻而坚硬,且黏合性极好。为此,历史上也留下了吕布城下“三英战吕布”的英雄佳话。

[旁注]

周武王 姬发,西周王朝的开国君主,是周文王的第二个儿子。他继承父亲遗志,于公元前11世纪灭了商朝,夺取了全国政权,建立了西周王朝,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由于谥号“武”,史称周武王。

周穆王 姬满,昭王之子,是周王朝的第五位帝王。周穆王是古代历史上最富于传奇色彩的帝王之一,世称“穆天子”,关于他的传说,层出不穷,最著名的则是《穆天子传》。

吕布(?~198年),字奉先,东汉末年名将,汉末群雄之一。吕布曾先后为丁原、董卓的部将,也曾为袁绍效力,后占据徐州,自成一方势力。由于《三国演义》及各种民间艺术的演绎,吕布向来是以“三国第一猛将”的形象存在于人们的心目之中。

张飞(?~221年),字益德,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蜀汉名将,对蜀汉贡献极大,官至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后被范强、张达刺杀。后主时代追谥为“桓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张飞以其勇猛、鲁莽、嫉恶如仇而著称,虽然此形象主要来源于小说和戏剧等民间艺术,但已深入人心。

[阅读链接]

“三英战吕布”的典故让虎牢关名垂天下,三英的英勇事迹逾千年而不灭。起初的虎牢关关门之西有三义庙,是为感念刘、关、张三英战吕布而建。

但是后来,三义庙被毁,唯有庙前的一通古碑,残留明清时期虎牢关的旧影:这通古碑刻于1731年,高约2米,宽0.7米,上部已经断裂,楷书“虎牢关”3个大字,苍劲有力。这是明清虎牢关仅存的印迹。

明清时期虎牢关杳然已逝,但其布局及残迹尚在。它们残留在三英战吕布的历史演义中,依稀这里就是三英战吕布的真正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