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官员派人重建关隘关楼

秦始皇时期,在梅岭修通南越道,筑横浦关,并有军队守关。那时的横浦关关楼正是梅岭最早的关楼。后来因为年久失修,这个横浦关关楼倒塌了。

唐代的张九龄虽然凿通了梅岭驿道,却因为是太平盛世,经济繁荣,在梅关驻守的军队时有时无,因此也没有再为梅岭修筑关楼。

到了宋代,朝廷在这里设置了南安军,强化了章江漕运及盐粮茶等专营物资的运输管理。

1063年,南安知军蔡挺在梅岭驿道口建筑关楼,此时关楼分两层建筑,并命名为“梅关”,梅岭驿道也随之被改称为了“梅关古道”。

蔡挺还和他的哥哥广东转运使蔡抗协议,以砖石分砌南北岭路。从此,这里就有“唐凿路、宋立关”的说法。

梅关古楼俗称“一脚踏两地”。这里石壁对峙,地势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又是南北来往的重要关卡,所以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后来的梅关关楼是宋朝建立的,有上千年的历史。因为历代以来的战争原因,梅关的关楼累圮累修,关楼上层倒塌,仅存关门。这个在宋朝时建立的梅关楼,门洞深5.5米,内宽3.3米,高3.5米,洞门内两侧留有闸门缝道和闩门洞眼。

在城楼北面的城门上,有个石碑刊刻的是“岭南第一关”5个大字,落款是明万历南雄知府蒋杰书。关楼的北面东侧是登关楼的唯一通道。

西侧竖立着一块赭红色大石碑,上面刻有“梅岭”两个大字,碑高2.7米,宽1.2米,为清康熙年间知府书题,字迹刚劲有力。

梅关关楼的城门南北两方都有石匾,南面石匾阴刻的是“南粤雄关”4个大字。城门两侧则一副有对联写着:

梅止行人渴;

关防暴客来。

相传题写这副对联的是清光绪年间,闽南的一个叫李化的商人。一个商人怎么会为梅关写对联呢?这里边还有一个故事呢!

李化出生在一个家道殷实的商人家庭。他的父亲早年历经磨难,好不容易才挣下一份产业,企盼儿子能用功读书,科举成名,致官仕途,光宗耀祖。

然而,李化虽然资质聪颖,却生性顽皮好动,不肯读书。

有一天,李化的父亲接到一位要好朋友的信,好友说他在广东韶州做生意,尽管时局较乱,但生意还是不错的,特邀请他去一同经商。

可李化的父亲不想去,他对儿子说:“化儿,为父知道你不是一块读书的料,也不勉强你了。眼下我有一个朋友在广东韶州做生意,好像做得蛮大,他来信叫我去他那里,我想叫你代为父前去,既见见世面,也跟他学学如何做生意,将来好图个发展,你可愿意去?”

李化正嫌家中无聊,就十分高兴地答应了。

临走时,李化的父亲叮嘱他说:“要去可以,带点土特产去,一来作为礼物送给那位大伯,二来作为本钱赚回一些本地没有的货物挑回家。但出门在外,要格外小心行事。”

可李化并没有用心记住父亲的嘱咐。

几天后,李化带了一个仆人,挑着货物上路了。他一路风尘仆仆,终于来到南安府。但是因为从南安到岭南不通水路,必须徒步挑运货物翻越梅岭至广东雄州,才能顺浈水到达韶州。

李化抵达南安后,由于旅途劳累,没有细细打听梅岭的情况,就在客栈里早早安歇了。

第二天清早,李化与仆人匆匆上路。行至梅岭脚下,行人更是一路稀少。走到梅岭驿站时,驿使见他们只有主仆两人,就告诫他们说,由于不少地方闹饥荒,有些饥民被迫上山为匪,时常出来抢劫财物,要小心为妙。

李化不以为然,心里想:“难道还会有人在光天化日之下明抢财物吗?太荒谬了。”

但是当他们走到梅岭南面一个山坳时,果然从山上冲下一伙强盗,将他俩推倒在路旁,挑起货物就走,一会儿就不见踪影了。

李化十分懊悔,带着仅剩的一点盘缠空手往韶州而去。到达目的地后,李化父亲的朋友听了李化讲述的遭遇,深表同情,并安排他在店中做事,亲自教李化如何识货、调货、待客等生意经验。

一晃两年过去了,李化思乡心切,就用做工积攒的银两选购了一批货物准备带回家,李化父亲的朋友也赠送了一些物品给他。

因货物较多,价值也大,李化在路上格外小心。船靠浈江码头后,他打听到梅岭一带丛林中仍有强盗出没,就请了镖局的几位镖师陪同押送过梅关。正因为这样,他们才一路有惊无险,终于安全通过梅岭到达南安府。

李化在南安逗留时,在客栈想起自己往返韶州经过梅岭的情景,经过一番酝酿和斟酌,提笔欣然写下“梅止行人渴;关防暴客来”这副对联,然后委托店家转交当地府衙,其言下之意是希望官府加强梅岭驿路的防盗安全。

后来,为告诫南来北往的客商,就有人将李化拟就的对联题写在了梅关关楼上,用来警示后人。

在梅关关楼处,还有众多的梅树,据说,这也是北宋时的一位女诗人种上去的。

当时,这位女诗人随父去广东英德任职,经梅岭返家时,她发现梅岭的名梅很少,就捐种了30棵种在路旁,并题诗写道:

英江今日掌刑回,上得梅山不见梅。

辍俸买将三十本,清香留与雪中开。

到了南宋时期,南安知军管锐也在梅岭大量种植梅,以使梅岭名副其实。不到百年后,又一位南安知军赵孟适发现梅岭上下驿道尽是梅,就题写了“梅花园”3个字。那时的梅岭已经是漫山遍野的梅花盛开,清香袭人了。

到了元明两代,南安和南雄地方官也曾多次在梅岭种植松梅,以符其名,正德年间一度补植松、梅15000棵。

梅岭驿道后来在明清时,曾几经维修扩建,更趋于平坦宽阔。其中尤以1479年时,南安知府张弼雇用人力的扩修规模最大,质量最高。

由张弼主持修筑的路面,从县城驿使门至梅关约13千米,全以鹅卵石铺设,并用长条青石固定其边幅。同时,遇水则架桥。

从此,梅岭路上是:

商贾如云,货物如雨,

万脚践履,冬无寒土。

到了1840年后,梅岭驿道日趋衰落。最后只有岭下广大桥至梅关一段保留了下来,这段驿道路面最宽处有4.5米,最窄处也有3.5米以上。

[旁注]

知军 宋代时期官职。“军”是宋代县以上的一个行政区域,一般设在冲要之地,一个军等于一个州或府,直辖于路。军的长官称“权知军州事”,简称“知军”,掌管当地军队。

阴刻 传统刻字的两种基本刻制方法之一。阴刻是将笔画显示平面物体之下的立体线条,为凹形状。印刻的技法原理是,凹陷下去的字是阴字,凸出来的字是阳字。

镖局 又称镖行,是古代设有保护措施,负责运送贵重物品的行业,设有镖旗、镖号。古时交通不便,客旅艰辛不安全,镖局就随之成立。古代镖局的运镖只运送贵重物品,不运普通物品,因此必须要有懂功夫的人保护才能完成。

镖师 古时在镖局工作,负责运送贵重货物以保安全的人,是一个古老的行业。一名镖师除了要有责任心,高强的武功,还要人脉广。在明清时期,镖师行业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阅读链接]

梅关附近有座望梅阁,原称望梅亭,最初建于宋代。

望梅阁位于梅关北部山坡,距驿道25米处,倚石壁而建。阁楼分为两层,高6米,底层2.5米,为开放型廊柱式结构。阁楼的上层,西半段为东西向长廊,长约7米,宽4米,两边有栏杆,水泥长凳可供游人息坐,两根红色立柱上写有一副对联:红白花开两样雪;往来人占半边山。

入阁正门有写着“望梅阁”的题匾。东半段为双重檐正方亭,边长4.7米,亭柱联为:珠帘幕卷西山雨;阁道回看梅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