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孩子在磨难中长大

父亲的不幸,母亲的出走,家境的贫寒,生活的艰辛,犹如一座座有形无形的大山,重压在方丽玲的心头。两三岁起,她就自己吃饭、穿衣、洗脸、梳小辫,学着自己料理自己。几岁的小女孩,还正是在大人怀里撒娇的年纪, 可她不但不能得到这份童年的欢乐,还要承担起一份家庭的责任。6 岁开始, 她每天早晨 6 点不到就起床,给爸爸倒尿盆、洗脸、喂爸爸吃饭,然后背着书包去上学,从没因贪睡让奶奶操心。稍大一点就帮奶奶洗衣、做饭、买米、买煤。三伏酷暑,要站在火炉旁帮着奶奶做饭炒菜;三九严寒,她要把手伸进冰凉的水中洗衣洗碗,这滋味是许多同龄孩子很难尝到的。有时,她还要和奶奶一起给爸爸翻身、擦洗身子,爸爸大便需从床上挪下来,奶奶年岁大了搬不动,她就和奶奶一起抬,奶奶抬身子,她抬脚,为了不让爸爸摔倒, 她咬紧牙关,使出全身力气,紧紧抱住爸爸的两只腿,吃力地将爸爸慢慢移下床,常常累得气喘吁吁。在老少两代的精心护理下,她父亲卧床 10 年从没生过褥疮,这中间不知倾注了祖孙俩多少辛劳与汗水。十年并非短暂,就这样方丽玲帮着奶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照料着父亲⋯⋯

在方丽玲上一年级那年,奶奶有事需回乡几天,照料父亲的担子自然全落在了她的肩上。一天,她听邻居说炒面很好吃,就想给爸爸换换口味学着炒面,结果从没见过炒面的她把面炒糊了,当她把面端到爸爸床前时,自责地哭了。父亲见女儿伤心的样子,便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哄着她说:“好吃, 好吃,玲玲的炒面味道好极了!”看着爸爸逗趣的样子,她苦涩地笑了。于是,父女俩一会把一大锅糊面吃光了,虽说面里透苦,但不管怎样这还是她第一次吃上炒面,毕竟是自己劳动的成果呀。

方丽玲是个有骨气的孩子。按法院的判决,她应同妈妈一起生活,但方俊明坚持要把女儿留在自己身边,方丽玲长大后,从没因父亲当初的选择而后悔,她知道自己是爸爸生活下去的唯一希望,她懂得爸爸更需要有人照料。

方丽玲是个善解人意的孩子。她清楚爸爸整天呆在家里心里一定闷得不好受,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端个小凳坐在爸爸床前,给爸爸讲学校里的高兴事和外面发生的新鲜事,想方设法逗爸爸开心。爸爸特别关心长江公路桥的建设情况,她就留意搜集有关消息,回家讲给爸爸听。有时奶奶埋怨她妈妈离家而去,她总是拦住话头让奶奶少讲这些爸爸不愿听的伤心事, 说:“我们应该让爸爸高兴高兴!”

方丽玲见奶奶整天忙里忙外很辛苦,就主动帮奶奶多干些家务活,奶奶买米、买煤驮不动,总是分几趟往家提,她主动给奶奶帮忙,借来一辆四轮小推车,奶奶在前面拉,她在后面用力推,一老一小、一前一后就这样艰难地往家搬。奶奶见她大汗淋漓的样子,心疼地给她揩着脸上的汗说:“奶奶一个人拉得动,你还小,歇着点呵。”她点点头,当奶奶回过头来看时,她仍然在后面使劲地推着。从此,这条小巷常能看到她们祖孙俩拉米、买煤的身影。

当有人问方丽玲:“家庭这样困难,父亲又卧床不起,你怨不怨!”她说:“我从没怨过,爸爸是因救人致残的,我为有位好爸爸而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