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你行么?
本报记者 王体刚
“离毕业考试还有 22 天!”栗娅随手指了一下教室后面黑板上的“倒计时”对记者说。
4 月 10 日下午,栗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手里仍捧着一本厚厚的复习资料。据她透露,在这所重点中学,有的毕业班的“倒计时”甚至以小时计!栗娅是本报小记者,淮南一中初三学生,学习成绩优秀,曾经冲锋陷阵
采访过许多名人,见过许多大场面。“我真的开始怀疑起自己来了,如果真的考不上高中⋯⋯”栗娅说。
压力!压力!压力!
4 月 5 日,记者在沪采访期间,上海历城中学女生熊祺韫也道出了同样苦衷。她说:“爸爸妈妈要我们考重点高中,将来要考重点大学,一定要上上海的重点大学。我们中不少人都不同程度地缺乏自信。”
在大都市上海和能源城淮南,记者所采访到的许多中学生都能深刻认识到,“自信”对一个人生活、学习和一生的发展的重要性,然而至少一半以上的同学承认,实际上他们缺乏自信。
“我时常跟自己说我不行。就像现在,面对记者,我连最起码的自信都没有。”上海浦东德州中学初三学生王夏君对记者说。
上海光新二中初二男生王柏堃性格内向,在放学后空荡荡的教室里,他“极不好意思”地向记者讲述了他刻骨铭心的一件事:
不久前,我们初二年级组织了一次年级班会,老师让我和另外一位女同学担任节目主持人。我从没干过这类事,直到走上台前的一瞬间,我仍在怀疑自己。我的搭档嗓音圆润而响亮,我却面红耳赤,前言不搭后语,台下一片哄笑。接着我表演节目,又是一连串的失败。
王柏堃说,他至今没有从那“惨痛”的失败中缓过神来。没有勇气承担这类工作。
由于缺乏自信而在学习、生活乃至成长中留下了许多难以忘怀的遗憾与痛苦,短短的一个多礼拜,记者的采访本里记满了少男少女们这类令人感伤的小故事。
压力过大;缺乏锻炼;害怕失败⋯⋯
淮南和上海两地中学生都从不同角度解释了他们缺乏自信的原因。
然而究竟怎样理解自信?怎样才算真正的自信?上海浦东德州中学的八位同学围坐在记者身边,就这些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有的同学认为自信就是胆大、敢闯、不怯场;有的同学认为自信就是能力,自为有能力才会有自信;还有的同学认为,自信是对成功的一种渴望,有了自信就注定会走向成功,等等。
看来,澄清中学生对“自信”的模糊认识,建立正确的自信观念已是刻不容缓。
任何一位成功者无不是得益于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顽强的自信心。我们不禁要问——中学生,你行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