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谁教育谁?

——中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本报记者 王 体 刚 “教育嘛,不外乎就是老师教育学生,家长教育孩子,或是同学、朋友

间的相互教育”,类似郑州七中初三学生刘某对教育的看法,是记者 4 月下旬就“中学生自我教育意识”问题在郑州、武汉等地采访时,遇到的中学生最普遍的看法。

的确,提出“自我教育”概念,中学生们普遍感到陌生而新鲜。但事实上,在生活和学习上,有意无意地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却时刻表现在这些花季少年的身上。

“今年春天的一个傍晚,爸妈刚下班回来,一位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老大爷紧跟着来到门前,说要讨一碗水喝。爸爸二话没说,就把他轰走了, 还对我和妈妈说,这样的人一般对人家家庭都怀有歹意,最好不要搭理他。第二天早晨我意外地发现那位老大爷正在我家附近的一个沙堆上睡觉,蜷作一团,非常可怜。整个一天我的心里都有一种愧疚感。但到了晚上我又想, 当时谁也无法判断他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在一个陌生人或不速之客面前设防总是没错。”

武汉 45 中初三学生皮永辉同学,向记者叙述了他对前不久偶然发生的一件生活小事的分析和思考过程。这样的事例记者采访到不少,说明不少中学生对生活和成长中突发事件能够积极地进行较为复杂分析和思索,并得出自己的结论。这种能力尤其在学习上,表现得更为突出。5 月 9 日下午,安徽省淮南市二中高一、高二 10 位同学在回答记者“在学习上依靠自己多还是依

靠老师多”的问题时,有 9 位同学回答是“依靠自己多”。“上学期,我的理化两门功课考试成绩全不及格,我顿时陷入了极度的

慌乱中。慢慢地我冷静下来,告诉自己应该赶紧找到问题的根源⋯⋯” “找到了没有呢?”记者问。 “经过一段时间反省,我发现主要原因是由于刚刚升入高中,对课程突

然加深的心理准备不够。其次是高中课本死记硬背的东西少了,需要理解的东西多了,我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心态和方法。”

“你采取了什么对策?” “我首先打破了急于求成的心理,让自己定下心来,从‘理解’入手,

把各种习题分类,每周找一个难点、疑点,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这样果然很奏效。”

这位名叫郑婷的淮南一中高一学生表示,期末考试就要到了,她相信自己这学期的理化成绩肯定会有较大幅度提高。

当然,在中学生中,自我教育能力较强的同学毕竟还限于那些平时较喜欢独立思考的学生,大多数同学的自我教育还处于一种无意识无序状态。

而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哪里呢?武汉 45 中一位初二女生的话很有说服力:“家长和老师把我们管得太死,几乎把我们的一切全包了,除了被动接受外,哪还有自我教育这回事!”对于这种教育现状,少数教育界有识之士已表现出了优虑,武汉市三角路中学王成虎校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学生不仅要学习课本知识,更重要的还要获得学习各门知识的方法,学会自我教育,这样一辈子都能受用。我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应尽快转变教育观念,明白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个人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