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楚更霸

晋楚更霸,

赵魏困横。

假途灭虢,

践土会盟。

【释义】

(1)横:连横。战国时,苏秦说六国联合拒秦,史称“合纵”。张仪主和拆散合纵,使六国一个个服从秦国,称为“连横”。

由于连横,秦国采取远交近攻政策,首先打击赵、魏,所以说“赵魏困横”。

(2)假途灭虢:出自《左传·僖公五年》。假:借。虢:春秋时的虢国。

《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虞侯因不听宫之奇的劝谏而遂使晋国在灭掉虢国之后也被晋国灭亡。

(3)践土:春秋时郑国的一处地名。

【解读】

晋、楚两国在齐之后称霸,赵、魏两国因连横而受困于秦。

晋献公向虞国借路去消灭虢国;晋文公在践土与诸侯会盟,推为盟主。

【大意】

春秋时期都争雄,晋楚先后霸主称;

战国张仪搞连横,赵魏两国遭困境。

献公虞国借路行,消灭虢国露芒锋;

回师途中又除虞,一箭双雕显神通;

文公践土大会盟,得坐盟主好威风。

故事链接

春秋时期各国征战不休,人民生活动荡不安,苦难深重。齐桓公作为齐国国君,一心一意为国奉公,将齐国百姓从水深火热中一点点拯救出来。

齐桓公是位很有胸襟的国君,他不计前嫌任用管仲,拜他为相国。

管仲作了相国后,在桓公的支持下,对齐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通过改革,齐国渐渐成为实力最强的国家之一。

齐国强大后,齐桓公想作中原霸主的心愿一天天强烈起来。这时,恰逢各诸侯国的首领周庄王去世,周僖王继位未稳,管仲就派使臣向僖王奏明:宋国内乱不止,影响很坏。至今国君还没有定下来。希望天子下令,选一个诸侯国牵头,召集其他诸侯国,商定一下宋国的国君,以便平息宋国内乱。

周僖王正想找个机会提高自己的威望。就立即写了一道“由齐侯出面邀请诸侯商讨宋国君位”的命令交给齐使。

齐桓公接到周天子的命令,当即让管仲写召集会议的通知给各国送去。同时又到北杏去布置会场。

会议如期开始了,大家经过商讨,决定由公子御作宋国国君,接着齐桓公说:“现在王室衰微,为了扶助王室,共创大业,需推选一位领头人,请诸侯考虑一下人选。”齐桓公实际在告诉大家选一位盟主。

各诸侯见齐国十分强大,就一致推选齐桓公为盟主。这样,齐桓公于公元前681年登上了中原霸主的位置,也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晋文公称霸中原以前,曾与楚国在城濮展开战斗,楚国落败。过了几年,楚庄王继位,他也立志做一方霸主。

楚庄王一面改革政治,一面扩充军队,加强训练,平定了内乱,又经过多年的准备,决定挥兵北上,同晋国争霸,报城濮之战的仇。

公元前598年,楚庄王趁陈国内乱的机会,派兵降服了陈国。第二年,楚庄王亲自率领大军去攻打郑国。陈、郑都是晋国的保护国,楚国出兵陈、郑就是向晋国挑战。

晋国当然不甘示弱。于是,两国军队在邲城(郑地,今河南省郑州东)郊外大战起来。晋兵士气不振,指挥不灵,抵抗不力。而楚军一鼓作气,往来冲杀,没多久,就把晋军打得溃不成军了。

楚庄王率领楚军开进邲城。有人劝他乘胜追击,楚庄王说:“楚国自从城濮之战败给晋军,就不敢和晋国争锋,这次胜利,可以洗掉耻辱啦。晋、楚都是大国,早晚得讲和,何必多杀人呢?”于是,下令收兵,放晋国官兵渡河回去。

邲城一战,拥有六百辆兵车的晋国大军,一夜之间,几乎全军覆灭。楚庄王终于洗却耻辱,如愿当上了诸侯霸主。

楚庄王死后,吴国和越国经常互相攻击,战争不断。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打败吴国,在徐州被刘、晋、鲁、宋等国诸侯推为盟主,成了春秋末期最后一个霸主。

这时,一向称为中原霸主的晋国国君的权力已衰落,实权由六家大夫把持。他们各有各的地盘和武装,互相攻打。后来有两家被打散了,还剩下智家、赵家、韩家、魏家。

最后,赵、韩、魏三家灭了智家,不但把智家侵占的土地收了回来,连智家的土地也由三家平分。

公元前438年,晋哀公去世,其子幽公继位。韩、赵、魏三家乘机商定了瓜分晋国的方案。魏控制了今山西南部、河南北部、中部、东部;赵占去今山西北部、中部和河北的中部、西南部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韩拥有今河南中部、西部和山西东南部。而国君晋幽公只分到了绛州和曲沃两座小城,完全沦为了韩、赵、魏这“三晋”的附庸。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别派使者上洛邑去见周威烈王,要求周天子把他们三家封为诸侯。周威烈王想,不承认也没有用,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就把三家正式封为诸侯。

韩、赵、魏三家分晋后,都成了中原大国,加上秦、齐、楚、燕四个大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魏国之所以强盛,是因为魏文侯长期礼贤下士,器重任用品德高尚而又具有才干的人,许多有才能的人因此都到魏国来了,魏国因此富强起来。

在智、韩、赵、魏四家中,智家原本是最强大的一个,就连国君晋哀公也曾是智家的傀儡。但由于智家不讲信誉,骗取了韩、赵、魏三家的土地,最后被韩、赵、魏三家联手打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