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此身发

盖此身发,

四大五常。

恭惟鞠养,

岂敢毁伤。

女慕贞洁,

男效才良。

【释义】

(1)盖:发语词,无实义。身发,身躯,毛发。《孝经·开宗明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2)四大:指地、水、风、火。佛家以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为四大,认为人身也由此“四大”组成,故以“四大”为人身的代称。

(3)五常:儒家以仁、义、礼、智、信为“五常”。

(4)恭惟鞠养:指身体发肤,品性道德,都是父母所养育,怎敢毁伤。恭惟:自谦之词。古文或信牍常用此为颂扬的起语。鞠养:抚养,养育。

(5)慕:爱慕,向往。贞洁:正直而有操守。

(6)才良:才能卓越,品德高尚。

【解读】

人的身体发肤分属于“四大”,一言一动都要符合“五常”。

恭蒙父母亲生养爱护,不可有一丝一毫的毁坏损伤。

女子要思慕那些为人称道的贞妇洁女,男子要效法有德有才的贤人。

【大意】

关于我们自身体,地水风火共组成。

仁义礼智信五常,言语行为当准绳。

谨慎小心细调养,以报父母生育情。

岂敢轻易伤自己,避祸防凶惜生命。

女子要学贞洁妇,自尊自重莫自轻。

男子应效贤人行,德才兼备方有名。

知识链接

《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有人说是孔子所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全书共分18章。

该书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书中指出,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禄。《孝经》在中国伦理思想中,首次将孝亲与忠君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绝对化神秘化,认为“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孝经》还把封建道德规范与封建法律联系起来,认为“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提出要借用国家法律的权威,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和道德秩序。

《孝经》在唐代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它被看作是“孔子述作,垂范将来”的经典,对传播和维护封建纲常起了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