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指出,兴趣是人对事物的特殊认识倾向,这一特殊认识倾向是说,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所带有的相对稳定的指向、趋向,能够维持较长的时间。无论是对客观事物的兴趣还是对自身主体的兴趣,总是伴随着快乐、欣喜、满意等肯定的情感体验。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的一种求知的欲望,是他们力求认识事物、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一种意向活动。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对于学生从事认识、学习、实践,获取知识、形成和发展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动力,对于学生智力的发展起着定向、维持和强化的作用。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学生有了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就会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去探求、发现知识,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能力和发展智力,使教与学的过程更加顺利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做为一个生物教师,不但应该具有激发动机和兴趣的理论认识和明确的意识,而且还应该了解激发动机和兴趣的途径,掌握激发动机和兴趣的方式方法。
-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途径和方法。
- 重视并上好起始课
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学习能否产生浓厚的兴趣,很重要的一环是起始课上能否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精心研究和设计起始课的教学安排,是每一个生物教师都必须认真考虑的内容,也是教学基本功的一项重要内容。
有的教师在初一新生入学通知书发放的同时,随信寄去一项要求,要求
新生在暑假期间或采集制作一份动物标本,或采集制作一份植物标本,或写出一篇观察动、植物生长发育的记录,或写出一篇参观、考察的日记,或收集、整理、制作 3~5 张生物科技信息卡片等等。教师在学生报到注册时将作品收上来,进行分班、分类整理,并选出其中的优秀作品。在起始课上,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作品进行教学,讲述、展示、评价、表扬,还可以对优秀作品进行全校范围内的展览,对那些比较标准、规范的标本要留作教具⋯⋯。课上,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他们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因为学生在假期中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制作了标本或写出文章,亲自观察了生物或收集了资料,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探索、发现了许多新奇的知识; 课上又体验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派上了用场的成就感,这两方面正是学生的兴趣产生的源泉。
有的教师在起始课时,就把学生带到了校园里去观察,使学生认识到平时那些平淡无奇的、视而不见的生物中,却有着令人惊奇的奥秘,从而激发起他们探索这些奥秘的动机和兴趣。这种做法符合了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 使他们在接触实际、接触大自然中、在兴奋、欢愉的气氛中感受到了探求知识的必要和重要。也有的教师更进一步,带学生到校外去参观植物园、动物园、博物馆,或带学生到野外去上课,都是很值得提倡的方法,但要做好思想、物质、组织等方面的准备工作,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实施。
还有的教师在实验室里上起始课,首先学会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观察工具,并实际观察一些标本。让学生开始就观察微观的生物世界,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来认识生物学学习的目的方法。这种方法所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是因为他们平时观察都是用眼直接观察生命的宏观世界, 而微观的生命世界对他们来说是新奇的、神秘的,也是他们急于想知道的, 因而注意力很快集中到显微镜上,动机和兴趣被激发出来了。
起始课的设计和教法还可有多种形式,教师应结合本地区、本校和学生的情况,创造出更适合的方法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 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动机和兴趣
课堂教学是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的主要途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可采取一定的方法来影响和调动学生,下面分几个方面来说明:
- 教学中结合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学习生物学知识不仅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社会发展的需
要,对于后者学生一般是不理解的,这要通过社会、家庭、学校各个方面的影响和教育,才能使学生逐步认识到。只有当学生认识到学习对人类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并与个人发展统一起来时,才能形成学习动机和兴趣。因此, 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将生物科学技术的社会意义挖掘出来,并在教学过程中把生物学知识与国家的发展远景结合起来,使学生的求知欲望与为四比建设贡献力量的理想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持久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习目的的教育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中。
- 精心设计好每节课的引言。
有的教师在“光合作用”的教学中,一开始先讲了科学家海尔蒙特进行柳树实验的小故事,然后提出“柳树长大时,建造自身的原料是从哪儿来的?”这一引言很快把学生探求光合作用奥秘的动机和兴趣激发了起来。
有的教师在“昆虫的发育”的教学中,先问谁养过家蚕?然后让养过蚕的同学讲述家蚕生殖发育的全过程。学生讲述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兴趣
极高,其他同学也因能听到自己的同学讲述知识,也感到十分亲切、有趣。这种类型的引言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的教师在“血管和心脏”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观察自身体表的血管并测量脉搏,从而引出血管的种类和心脏的功能结构等问题。这种引言使学生以自身为观察对象,从中认识到自身有许多许多知识可以去探求,因而是极有兴趣的。
有的教师以演示实验做为引言的内容,有的教师直接以要解决的生物学问题为引言,有的教师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做为引言的内容⋯⋯。无论哪一种类型的引言,都要抓住这一极好时机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 以生物科学知识本身固有的魅力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
自然界的生物种类繁多,千奇百怪、趣味无穷,生物科学知识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成就、新发现层出不穷。但生物科学研究中又有许多疑难课题至今未果,生物界的许多自然之谜也令众多科学家迷惑不解。生物界和生物科学发展的这种“新、奇、疑、趣”的特点正是吸引学生的魅力所在。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这些特点来吸引学生。
此外,生物科学知识的实践魅力、辩证魅力、逻辑魅力等也是固有的。为什么绝大多数学生爱上生物课,爱上实验课,爱去观察、采集、制作标本, 爱与生物教师交谈,这正是生物科学实践的魅力。为什么很多学生愿意研究新陈代谢中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的关系,对种子萌发内在条件和外界条件的关系感兴趣,对生物与环境、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感兴趣,这正是生物科学知识的辩证魅力之所在。为什么高中学生对“遗传和变异”一章极有兴趣,除了知识本身的实践性和辩证性的魅力外,重要的还有知识本身的逻辑魅力在吸引学生。特别是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他所创造的“测交”的方法可以说是逻辑推理的极好典范。通过实验可以由看得见的性状表现,来推测看不见的遗传因子(基因)确实存在,这一推理过程正是吸引学生的逻辑魅力所在。
在教材的钻研中,教师应该深刻体会和挖掘知识本身所固有的魅力,揭示出隐藏在知识内部的奥秘,然后展现在学生面前,使之成为学生兴趣的重要源泉。
- 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学生认识事物、学习知识是从感性认识开始,能够以直观的、感性的刺激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则会激发起他们的兴趣。作为生物教师应善于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感知教师所提供的各种生动、形象、具体的材料,激发起他们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从表象到概念、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地去理解和掌握知识。可见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是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的。
教学中加强直观性,就要运用好生物体的实物、标本、模型、挂图、图解等教具;安排好各种演示实验、动手实验、参观、实习、考察、调查等实践活动;运用好投影、录像、电影等多种媒体的教学手段。此外,还要加强语言、板书、手势、形体等方面的直观,加强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等等。教学中加强直观性不能是走马灯式地一一展现各种教具,不能杂乱无章地使用各种直观手段,而应使教学的直观性服务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服务于教学目的。因此,教学的直观性是教师应该认真加以研究和精心加以设计的重要备课内容。关于直观性问题后文中有专题论述,在此不多赘述。
- 创设矛盾、新情境、悬念,激发兴趣,启发思维。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造成学生心理上“知”与“不知”的不平衡,促使学生产生一种恢复平衡的动机和兴趣。在学生面前创设出新的矛盾、新的情境和各种悬念后,学生感到用已学过的知识已无法解决面临的新问题,必须用新的、更高深的知识去解决,因而产生求新知的欲望。
例如,在“蒸腾作用”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并联系水分的吸收, 使学生了解了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又都从叶片蒸散到大气中了,然后提出问题:根吸水、叶散水,这是不是一种浪费?这样把根、叶的两种矛盾的生理功能摆在了学生面前。学生面对矛盾产生了解决这一矛盾的兴趣和积极的思维活动。此时,教师再进行下一步教学就有了基础。
再如,有的教师在讲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以后,提出了“新疆地区的西瓜为什么特别甜”的问题,并提示新疆地区气候特点是昼夜温差较大,然后让学生讨论。这实际上是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新的情境,他们会很有兴趣地去讨论,各抒己见,最后得出正确的解释,获得新的、更深的知识。
再如,有的教师在讲完花的结构以后,提出“为什么有的花开放后结果, 有的却不结果?”的问题。学生正欲思考这个问题或希望教师给予解答时, 教师却说:且听下节课分解。把这一悬念留给学生,这自然会激发学生想探究这个问题的兴趣,使一些学生主动去自学,也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 采用适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生物教学过程不能只有一种单一的、呆板的教学模式,应对诸如实验、形态结构内容、生理内容、分类内容、生态内容、进化内容的课,有不同的教法。就是同一类型内容的课,也应有不同的教法。根据学生的特点也应有不同的教法。
从学生的角度看,他们是认识事物、学习知识的主体,他们的年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兴趣往往产生于课堂上新的知识内容、新颖的教学形式;产生于课堂上他们动手、动眼、动口、动脑的条件和机会,产生于他们对各种问题争论、发表自己见解并获得成绩的机会。
作为教师就应该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要求,结合学生的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多样化,让学生经常处于一种新的期待之中, 喜欢上生物课,盼着上生物课。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应该经常把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生物科技新的信息和成就,结合到教学内容之中,使之有更多的新意来吸引学生。教师还应善于组织教学,创造更多的学生活动的条件和机会,克服教师的“一言堂”和“满堂灌”,创造出生动活泼、充满生气的课堂教学气氛。
- 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有所得,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
生物教学中,教师不但要使学生爱学、学会生物学知识,而且还要使学生会学、会用生物学知识。当学生爱学、学会、会学、会用生物学知识时, 他们就会有心理上的满足,有一种“成就感”,这是一种成功的情绪体验。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又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要达到这一境界,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使知识、技能的教学与学习方法的指导同步进行,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获得学习的方法和能力。关于学法指导的具体措施将在下面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内容中
予以论述。
以上仅就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动机和兴趣,提出七个方面的问题, 实际绝不止这些方面。如教学中通过美育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通过竞赛、竞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教学“反馈—矫正” 的过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等等。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着意去研究、创造更多更好的方法、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 改革考试方法
以往的生物教学形成了一个“讲科学知识、背科学知识、考科学知识” 的模式。这种模式把学生禁锢在死记硬背的框框之中,使学生逐渐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而又无可奈何,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抑制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了保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但要转变传统的一些教育思想, 改变一些教学方法,而且还要改革考试的方法,通过改革考试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考试方法一般在期末由教师把一学期的教学内容进行一次总复习,然后学生进行答卷,教师阅卷后评出学期成绩。这种评价学生学习的方法不能真正地考查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的水平,也不能真正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因此,改革考试方法势在必行。
很多学校的实践证明,用“积分法”来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是可行的、有效的,也受到了学生普遍的欢迎。“积分法”一般是在开学的起始课上对学生宣布,具体方法是把 100 分分解为各个项目的分数,项目的确定可根据学校条件、学生水平和教师素质等方面来加以研究。如动手实验分、采集制作标本分、参观(或调查、实习等)分、作业分、制作卡片分、测验分、期末考试分等等,这些项目可按一定比例分配一定的分数。到期末时,将各项得分加起来即是学期总成绩。有的教师还对那些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踊跃发言提出新见解的学生,或在生物课学习中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给予附加分鼓励。
这种“积分法”,不但有利于知识、技能教学,有利于德育和能力培养, 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他们学习生物课的兴趣,同时也确实减轻了他们的课业负担,出现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生物学的局面。
- 通过开展生物课外活动来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
课堂教学是课外活动的基础,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二者互为补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成为教学过程的两条重要的育人渠道。因而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一样有着重要的教育、教学意义,而且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重要途径,是不容忽视的。此点在后面也有专文论述。
-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应注意的问题。
-
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对生物课学习的短暂兴趣引导到稳定兴趣,促进学生对生物课学习的兴趣向高层次发展。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 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往往是短暂的,学生只是觉得好玩、“有趣”。此时需要教师能够设法使学生的兴趣从“有趣”发展为“情趣”,使学生真正通过学习获得成就、成功、欢愉的情绪体验而对生物课学习产生感情。在此基础上再促使一部分学生的“情趣”发展为“志趣”,使这部分学生能把对生物课的学习兴趣与自己的理想、信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立志将来从事生物科学技术的学习和研究。这样才能使兴趣成为稳定兴趣。
-
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脱离开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不能为激发兴趣而去迎合学生,更不能为激发兴趣而用庸俗的玩笑或不恰当的比喻去逗学生发笑。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趣味性,教学的趣味性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是有重要作用的,但教学的趣味性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不注意这一点,有时趣味性并不一定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学生笑过之后,只觉得很好玩,并无兴趣产生。心理学、生理学的研究表明,教学不宜引起学生哄堂大笑。学生大笑时大脑皮层的某些中枢高度兴奋, 会抑制其他的包括学习知识的有关中枢,因而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
注意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平时要有意识地积累知识、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在教学中以自己丰富的、广博的知识和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以及机智、幽默、诙谐的语言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注意了这一点,就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