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教学语言的种类及运用

广义的教学语言既包括口头语言,还应包括文字语言、体态语言和图示

语言等,这些语言在教学中的应用简述如下: 1.口头语言或口述语言

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就是讲话,要把话讲好,不多不少,有轻有重,谓之“精讲”,不是不讲、少讲就好,讲得恰到好处,并非易事。就生物科学的教学过程来说,以下特征要注意:

  1. 引导性的语言要注意是由科学内容的内涵而引出的,从内涵(本质联系、必然联系)的需要由甲到乙,由乙到丙,用语言来启发和搭起思维的桥梁,切忌生拉硬扯,或形式上的纯语言技巧上的过渡。在新课开始之时, 或从一个问题转入另一个问题时,教师常常需要用这类引导性的语言。

  2. 对科学现象和科学事实的描述性语言,贵在具体、生动和富有启发性。说具体、生动,是因为科学现象、事实本身是实实在在的、形象的、直观的。说富有启发性,是因为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情形是描述科学现象和科学事实只是第一步,是提供感性材料,是为理性的飞跃奠定基础。学生肯不肯、能不能完成这第二步的飞跃,与描述时的语言的启发性关系很大。

  3. 对科学概念的叙述和分析,要简明、透彻,并富于条理性。简明, 就是不要累赘,要去掉可有可无的词,不要惟恐不全面而蔓生许多枝杈,因为概念是反映本质的东西,是精华,同时,任何概念只适用于特定事物的特定范畴,不要搞许多“外延”,对中学教学来说尤其如此。透彻,就是在概括形成概念过程中,要让学生逐字逐句弄懂,不要遗留有许多疑点,也就是学生要真理解。富于条理性,不仅对于培养正确的思维习惯有好处,而且有条理才便于记忆,中学生物教学中大部分概念是要理解,并且还要求记住的。

  4. 用于组织教学的语言,要少,要明确,要亲切,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少,指的是要以科学教学内容的本身、合理的教学程序、正确生动的教学语言去组织教学,而不是说许多“教育人”的话,甚至讲讲停停,插进一大片教学管理的话语,使课讲得断断续续,学生的思维活动也搞得断断续续。要明确,就是要求学生做到什么,不要做什么,言之有理,说到做到,不要次次说不清楚,不停地说,令人厌烦。要亲切和尊重学生人格,这不仅是正确的师生关系所要求,也有助于造成良好的教学气氛。

  1. 文字语言或书面语言

文字语言包括正确使用教科书的问题,板书的问题,出考题练习题的问题以及批改学生作业的问题。这里不分别地说,只说一下经常要注意的事情。教科书必须引导学生去阅读和使用,不能把老师讲的代替教科书,教师的讲课,应尽可能和教科书一致,若不一致,如对教科书作了补充、修正或纲目组织有显著差异,应告诉学生。板书、出题、批改作业所用语言文字必须规范化,力戒错字、别字和语病,字体以楷书为好,若用草体字,应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草体字的规范化。现在大部分青年教师的文字语言基本功较差,平日应该多读多写,提高基本素质。

  1. 体态语言

以体态助说话,天然如此。但教学中的体态语言不宜单强调天然无雕琢, 有一些特殊要求:

  1. 体态动作幅度要适当,以稳重为好。也就是说要保持科学探求的严肃、凝重的气氛,不要干扰学生的视听。

  2. 体态动作要为教学内容服务。例如是为比喻一种形象,或加重语气时辅之以姿态。偏离于教学内容需求之外的一些习惯性体态要减少,例如,

经常去扶眼镜,经常挥舞教鞭,或者无目的地在讲坛前走来走去等等。

  1. 体态的寓意要准确,可为人知。此事无需解释,总之不能让人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或甚至让人有滑稽之感。
  1. 图示语言

这里指的不是直观教具的生物图(形态图、解剖结构图、生理过程的图解等),而是教学过程中为说明问题常用的,以简单的文字配之以各种符号的图解或图示,更多地具有语言的性质,而且使用极广。

  1. 图示使用的文字要高度简练;

  2. 图示使用的各种符号如括号、箭头、名词缩写、表格式样、坐标方式,要约定俗成;

  3. 图示应该极其简明扼要,不能什么都用图示、图解。例如现在书市坊间,颇可见到一些复习资料之类,恨不得把整章整节,甚至整本书都列成一张图示或图解,令人看来眼花缭乱,用心良苦,但效果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