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指导学生自学的途径

由于能力只有在活动中,而且只有在那种没有这些能力就不能实现的活动中才能得到培养。因此,培养自学能力也就只有在自学活动中来培养。

对生物教学而言,主要可以借助于老师的教学活动来实现对预习、课后复习、实验、阶段复习、课外阅读等自学活动的指导,达到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

  1. 对预习活动的指导
  1. 预习的好处

预习就是上课前的自学。具体说就是在老师讲课以前,学生先自己独立地去阅读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了解所要学的知识,并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工作,这个自己学习的过程叫预习。

预习的好处大致有以下几点:一可以做好上新课的知识准备,有的学生所以听课效果差,原因是没有准备好学新课所必需的有关的旧知识。通过预习在上课前发现了自己在知识上的缺欠,就可以在上课前及时补上,从而避免上课“听天书”的现象。二可以提高听讲水平。由于预习后,有的问题学明白了,有的问题没有学明白,这样在上课时,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目的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老师讲到自己看懂的部分,可以检验自己理解得是否正确,起到验证、比较和巩固的作用;老师讲到自己没弄明白的部分,会格外专心听讲。三可以提高记笔记的水平。经过预习知道老师讲的哪部分是书上有的哪部分是书上没有的,这样记笔记的针对性就更强了,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思考问题上。至于事先做了预习笔记的同学,上课学起来就更加主动了,可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听讲思考上。由于预习有上述几点好处, 因此学生不仅可以通过预习提高自学能力,而且可以迅速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

  1. 怎样指导学生通过预习提高自学能力

第一种办法是具体布置预习任务,使学生认识到预习的好处。下面举一个例子,在讲到高中生物学的“植物的个体发育”这一部分时,老师普遍反映不好讲,学生不爱听,是什么原因呢?如果分析一下教材,就不难发现这部分教材涉及到许多旧知识,如子叶、胚芽、胚轴、胚根、极核、珠孔和卵细胞等。而真正的新知识(如基细胞、顶细胞等)并没有多少。涉及到的这些旧知识,集中在初中植物学的“种子的结构”和“花和果实”这两部分教材之中,这些知识是学生在四年前学的,多半已经忘记了。我们常说,概念是思维的细胞,也是“知识之网”的网结。学生在上新课时,如果忘记了或不理解学新知识所必需的旧概念、旧知识,新知识就很难在旧知识的基础上“生长起来”,思维活动自然也很难展开。找到原因后,老师就可以用这部分教材做例子,布置预习任务。让同学在上课前,自己看一下“植物的个体发育”这一节,看不明白时,建议大家带着问题再去查阅植物学的有关部分, 还可以建议同学把菜豆种子的构造图、花的构造图等摘进笔记本。上课时, 再简要提示一下,这样就使四年前学的旧知识和要学的新知识衔接了起来, 课堂学习的难度下降了,也使学生从实际的学习中尝到了预习的好处。

第二种办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表扬那些认真进行预习的同学,如讲新课涉及到很多旧知识时,可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对于那些经过预习、在上课前做好了知识准备的同学,给予口头表扬或记上成绩给予

鼓励。

  1. 对课后复习活动的指导

只靠上课就把所学的知识全部掌握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一般还要通过课后复习等自学环节来进一步完成对知识的掌握过程。不少学生所以学不好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搞课后复习。这样,上完课以后,一直要到“考前突击”时,才能与这些知识再见面。因此,在复习时会感到初次复习的知识多,忘记的知识多,不会的知识多,而用来复习的时间却很少,结果往往造成考前复习十分紧张的局面。如果及时进行课后复习,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的质量,减轻考前的学习负担。

课后复习的具体任务大致有以下几项。(1)尝试回忆

就是在课后复习时,不要急于看书,先独立地把老师上课时讲的内容回想一遍,也就是先自己考考自己。最好拿支笔,把回忆出来的要点在纸上简要地写一写,以便可以更好地集中注意力。这样做的好处是很多的:

  1. 可以及时地检查出当天听课的效果,对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可以起促进作用。

  2. 可以提高记忆力。因为每回忆一次,就需要把头脑中“贮存”的知识“提取”一回,而每“提取”一回,就能使知识在头脑中强化、巩固一遍, 这对于提高记忆力是很有好处的。

  3. 可以增强看书和整理笔记的针对性。有个学生说:“通过回忆,把老师上课讲的在脑子里过一遍,记住的往往是自己已经懂得的部分,那些没有记住的就往往证明自己还没有掌握好。”这话很有道理,实际上经过回忆后, 如果实在想不起来,就会急着翻书看笔记,这样不仅提高了看书和整理笔记的积极性,而且也提高了看书和整理笔记的针对性。因为这时自然会把回忆不起来的部分作为看书和整理笔记的重点了。

  4. 能养成爱动脑筋的习惯。课后复习时直接看书,要比“尝试回忆”省脑筋,但不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效果往往不好。而尝试回忆要追寻过去思索的过程,要概括上课所学的主要内容,一旦想不起来时,还要千方百计寻找回忆的线索,这很费脑筋。一个经常搞尝试回忆的学生,不仅记忆力大增, 而且容易养成好动脑筋的习惯。有人说,“人们总是逃避艰苦的思考,”而尝试回忆正是使学生避免成为思想懒汉的好办法。

有的学生也搞课后复习,可是复习的方法却象看小说似的把书从头到尾读一遍,这种读书,往往是一看就想起来,一放下书就忘记了,很不可靠。如果一个学生离开书本就不能独立地把所学的知识回忆出来,也就很难做到独立应用这些知识了。

  1. 看教科书

我们知道,教科书是教育部门组织专家、学者和有经验的中学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学科的知识体系,针对学生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编写的。一般写得非常精炼、严谨和深刻,是一般的学习参考书无法替代的。

可以说,教科书是老师教、学生学的共同依据,也是老师考核学生的主要依据。如果在课后复习时,不认真钻研教科书,就无法掌握好中学的基础知识。因此,抓住了教科书也就抓住了基础和根本,这也正是优秀生共同的经验。为了发挥书的作用,提高看书的效率,在看书时应当提倡边看边想边写,也就是说,在看书的时候,要动脑筋,并把思考的成果写出来。简单的办法是把概念、原理及要点勾划出来,如果时间充裕,可以把思考的成果用

简要的文字、图示等方式写在书上的空白处,为记忆和以后的再学习提供方便。例如,课后复习到生理卫生的呼吸系统部分,知道鼻腔的功能是使经过鼻腔的空气由干燥变湿润,由寒冷变温暖,由肮脏变清洁。为了便于记忆, 不妨在书上相应的空白处写上:

二、指导学生自学的途径 - 图1

以后,再复习到这部分时,一看写的这个提示,就能迅速抓住鼻腔的构造和功能之间的联系。

有些学生在平时看书时,不善于对教科书进行“加工”,结果,在考前复习时找不到重点,不知道看哪部分好,所以,只好从头看书,由于要看的内容太多,结果搞得复习很紧张,只得靠开夜车来应付。可见,平时看书时, 如果注意动脑筋对教科书进行“加工”,到考前就可以节省大量时间。

  1. 整理笔记

要使学生懂得,笔记本不应当仅仅是上课的记录,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加工”,把笔记本变成在复习时真正有用的学习材料。

怎么做笔记呢?

打开笔记本,可把笔记分成两部分:

  1. 笔记本右边的一页,主要用来记课堂笔记,在这一页的右上角可以用彩色笔写上这页笔记的题目。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以利学习时查找,在这一页的右侧,可用铅笔划一竖道,竖道的右侧部分专门用来记上课的随笔。如听讲时自己的体会、疑问、老师强调的重点问题等。整理笔记时,要求学生先把上课没有记下来的部分补上,再把记得不准确的地方更正过来,使学生的笔记能保证完整和准确。再把笔记本上记录的疑点弄明白, 如果有必要,可以把有关的内容补充进笔记。

  2. 笔记本左边的一页。这一页所记的内容应当与正页的内容相关。在预习时,可以把涉及新课的一些旧概念、旧知识,从书上摘录下来,作为上课的预备知识。如学生预习时,看到生态系统的成分时,提到了“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它们能够利用阳光,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把光能变成储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所以把它们叫做生产者。”如果对“光合作用”部分感到比较生疏,就可以引导学生认真看一下第二章生物的新陈代谢中的“光合作用”部分,把光合作用的意义、场所、过程等搞清楚,并把要点整理出来,写在左侧这一页上。另外,在左侧的这一页,还可以记以下内容:预习时发现的问题或体会;听讲或看书时自己悟出来的重要体会;容易出现的错误或易混淆的概念;从参考书上摘录下来的针对性强的精彩内容;以及补充书上或老师讲课中的不足等。

如果平时这样引导学生做笔记,到复习时,学生一打开笔记本,右上角是笔记的中心题目,右边一页是课堂笔记,左边的一页是与中心题目有关的知识,然后再指导学生在这小小的平面上,把有内在联系的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固定下来。这样,学生每次看笔记时,都能强化这种联系,到了复习时,就大大节省了查书、找资料、重新思考、临时归纳和重新记忆的时间,尤其在考试前,只要看看笔记,看看平时劳动换来的成果,就有可能迅速地把握住知识。有了这样的笔记,就象一个个“集成电路块”,可以为专题性的复习提供极大的方便,加快知识系统化的过程。

由于笔记是为学生自己服务的,因此笔记必须具备个人的特点,应当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每个问题的掌握程度来决定笔记的详略。平时,要在整理笔记上花点时间,但也不能花过多的时间,要根据实际可能提供的时间来决定整理笔记的深度和广度,做笔记也可以使用一些符号,如细胞用“C”,只要自己能看懂就行了,以节省些时间。

要使学生认识到,有了整理出一份好笔记的愿望,学习时必然会更加专心致志,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对于教师来说,具体指导课后复习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 课上示范

看教科书的示范。

尝试回忆的示范,不妨在每节课的最后阶段,和学生一起来尝试回忆刚讲过的内容,并引导学生用最简捷明了的办法,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概括地表达出来。

在上课时,老师和学生一起来讨论,看谁通过学了新课后的复习,能把所学的内容用文字或图示表现出来。还可以和学生讨论,怎么表达会更有利于记忆。例如,在课后复习完生理卫生的“人体的形态、结构简介”后,有的学生把这部分简单概括为“一管二腔三层四部”,(一指的是椎管,二指的是颅腔和体腔,三指的是皮肤、肌肉和骨骼,四指的是头、颈、躯干和四肢)使这部分知识很好记。

  1. 检查落实、表扬和帮助

一种方式是上课提问,检查学生看书的认真钻研程度。例如,在高中生物学中有这样一段话:“各种氨基酸分子在结构上都具有共同的特点,这就是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1H)⋯⋯”可以在上课时问学生,这里的至.少.是什么意思?又如高中生物学中说:“调节生理活动的许多激素是蛋白质,调节新陈代谢各种化学反应的酶都是蛋白质。”教师可以问学生,这里为什么用许多激素,而不用“都”字。通过这些经常性的提问,就可以不断地表扬那些深入钻研教科书,力求甚解的学生, 使学生逐步养成深入钻研教科书的良好的学习态度。

  1. 对实验的指导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学科,离开了实验,不仅很难深入地学好生物学,而且也不利于自学能力的提高。因为通过实验活动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而这些基本能力恰恰是作为自学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提高自学能力,就离不开实验活动。

怎样通过实验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呢?重要的是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观察实验和动手操作实验的机会。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教学方式,将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实验,把小组或双人实验变成单人实验,以及开设课外实验小组等。其中单人实验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起着极为明显的作用。由于实验在其它章节有专门的论述,这里只是从培养自学能力的角度简要说一下。

  1. 对系统复习的指导(1)系统复习的好处

系统复习就是用比较集中的时间,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再加工的过程。 经过系统复习后,知识的掌握可以更加巩固,更加完整,更加系统化。

这就是温故知新中“知新”的含义。实践证明,提高学生能力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要提高学生所掌握知识的质量,这个质量主要看知识系统化和概括化的水平。系统化和概括化水平高的知识更有利于应用。

任何学科的理论,无非是由科学概念和原理所组成的知识系统。平时, 通过分学科、分章、分节的学习,初步掌握了基本概念和原理,这些概念和原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通过系统复习的“加工”,认识到了这种联系和区别,才能把这些概念和原理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使知识的理解达到系统化,概括化的高度。

  1. 系统复习的程序A.阅读

就是围绕学习的中心课题,认真看书、看笔记,看作业和试卷等学习材料。一般是先回忆后阅读,边阅读边思考,随时想着,怎么用最简捷、形象、明白的方式把反映事物内在联系和区别的“知识之网”给表达出来。

B.整理

主要指整理编制出复习的笔记。把系统复习的成果用笔记的方式固定下来。有了整理复习笔记的愿望,复习时就会更加专心,在整理复习笔记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由“繁而杂”向“少而精”的转化,实现知识由无序向有序、向“网络化”的转化。整理笔记的过程就是组建“知识大厦”的过程。

C.练习

知识的领会和巩固究竟达到了什么水平,要通过练习,也就是说要在应用中得到检验,在应用中进一步发现问题,进一步思考、钻研,从而加深对知识的领会和巩固。

  1. 系统复习应注意的问题
  1. 系统复习之前,要按照知识的体系,确定好系统复习的专题,然后围绕一个专题来进行。例如,能量代谢专题,物质代谢专题,有性生殖专题等。

  2. 要搞好平时的学习,平时要把概念原理等“建筑原材料”准备好,复习时,才有可能用这些原材料组建起知识大厦。平时不认真学习,到了进行专题复习时,难免会转变为“专题补习”。

  3. 系统复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费时多,因此,一定要为自己创设一个安静的环境,较长的学习时间,这样,复习才会有明显的效果。

  4. 在复习的全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进行深入的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