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学设计要素及设计方法

课堂教学是复杂的由多个要素所构成的,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首先是明确教学目标。其中包括大纲中所规定的学科目标和课程目标,也包括单元目标、课堂目标及知识点目标,对于后两项的设计是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其次是明确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应采取的教学策略,即如何恰当地组织

教材、选择教学方法、选择教学媒体及如何展开问题的步骤等。最后是为执行这一策略所应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教师语言的组织、实例的应用、问题的设计、媒体出示的时机、板书的设计、学生活动的安排等。这几个方面是有机结合密不可分的,只有统一考虑才能得到良好的课堂设计。教学效果及学习结果的评价也是教学设计的重要问题。

  1.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大纲及各种教学计划前言里的目标是一般的指导性目标,使用含义较广泛的非特定概念进行表述,因此是比较抽象的。一般指导目标虽然比较抽象,但它影响着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如果忽视了一般目标,教学就会增加盲目性。

在过去的教学参考书中一般都制定比较具体的单元目标,在表述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单义性、精确性和具体性。但还是比较粗略的,只重视提供内容, 对于学生所要达到的学习程度还是比较含糊的,不能用专用述语来表述。

最具体的目标是课堂教学目标,它要求用精确的、可达到的行为术语来描述,措词上不能有多义性。并且还应包括行为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及行为所达到的程度。因此,在生物九年义务教学大纲中对于教学目标所用术语做了明确的规定,即在认知行为中使用“了解”、“理解”和“掌握”,在技能形成的行为中要求达到“练习”、“初步学会”和“学会”,并对每一级水平做了明确的限定和说明。在课堂教学设计中,首先要对这些目标的内涵进行深入理解,结合每节课的知识点,制定详细、具体的课堂目标。

  1. 教学内容的分析与设计

教学内容是使学生从课堂上获得知识、技能、态度等的总合,既包含着预期的教学目标,又是教学具体成果的体现。这些潜移默化的内容是由知识的逻辑结构和教学原则所决定的,而概念是构成知识的基本要素。知识形成系统是从概念的组合开始的,由概念组合成规律、原理。教学就是使概念的内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得以阐明,使学生能说明概念和运用概念解决问题。为此,在进行教材分析与设计的时候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进行教学设计不仅要掌握一章一节的教材,还要深入、全面地熟悉本门课及本学科的所有教材。以便做到掌握教材的逻辑系统、重点和难点, 做到前后照应、反复渗透。(2)全面贯彻教学大纲的精神和要求,把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的培养目标具体化,并把它们合理分配到各单元及每节课的教学中去。

  1. 在熟悉教材知识结构和内容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材进行处理,安排必要的补充材料,形成一个优化的结构。

  2. 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做好内容的转折、连结,使知识混然一体融汇贯通。

  1. 教学方法的设计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手段和方式的总称,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这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它包含着师生的双边活动。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不应只从教师如何讲、如何提问、如何演示等单方面来考虑,也要考虑到学生通过什么活动来学习。教学是复杂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是多种方法相互配合使用。因此,我们在讨论教学方法设计的时候,不能从某一两种方法本身来论述,而要从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决策采取什么方法,并从中选优达到优化设

计。

一个教学过程涉及到多方面的教学内容,要完成多个教学任务。但无论简单或复杂的教学过程,都必须有导入、展开和结束,在不同的阶段要根据任务的性质而采用相应的方法。例如,在导入阶段主要应考虑采取什么方法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激发起学习的动机,目标明确地进入新的学习。在展开阶段要视知识的类型和学生的基础及认知特点,是采取讲解、提问、演示, 还是进行探究活动,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掌握所学的知识。结束阶段是要巩固学生的学习,并把知识系统化,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总之,方法是为目的服务的,目的不同方法也不同。有时即使目的相同,但学习对象不同,方法也不同。

  1. 教学媒体选择与使用方法设计

教学媒体的选择及应用是与教学系统中的其它要素特点有密切关系,与媒体本身的特点和功能更有直接的关系。

教学媒体的种类很多,有的适合于表现静止的图像,有的能冲破时空的限制表现事物的发展与运动,还有的能与学习者实现“人—机”对话表现具体、抽象等更丰富的内容。在选择媒体时,要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是否需要直观显示,也要考虑学生的特点是否需要通过观察来学习,以及媒体本身是否具有这些方面的功能。同时还要考虑到,每种媒体都有其局限性,在教学中只有把多种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求得最佳的组合,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优化。

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有两种方法。最常用的是媒体辅助教学法,它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利用幻灯、投影、电视、计算机等给学生提供感性材料的教学方法。在设计时首先要分析表现什么内容、需要几种媒体; 然后设计演示的程序、方法和时间;最后设计演示前如何引入,演示中如何讲解说明,演示后如何小结和检查学生的理解。另一种是媒体播放教学法, 它是利用配音幻灯、电视录像、计算机等代替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复习课、技能训练之前或补充说明已学过的内容扩大学生的视野。在设计时主要应明确播放前给学生提出什么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观看,播放后如何组织学生讨论或进行实践活动。同时还要设想学生可能会存在什么问题,以便及时给予解决。

  1. 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设计是建立在教学过程基础之上关于教学的框架、思想、步骤和方法的设想,对教学过程的认识是教学设计的基础。对我国曾产生过一定影响的教学过程模式主要有,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杜威的“做中学”, 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法”等。目前,国外从信息加工理论、认知理论,以及科学素质培养理论等一些理论出发所提出的教学过程模式,都在影响着我们对教学过程的认识,从不同的侧面为教学过程的设计提供了思想、理论和模式。

过程式教学是从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培养和科学方法训练的角度而提出的。它使学生的学习不只是停留在课本上已经被验证的事实上,而是使学生了解科学事实的研究经过,能够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或能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对得到的结果作出初步的正确判断。这样的教学过程的设计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通过对观察结果、实验现象的讨论和分析,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进行学习。在过程式教学的每一环节中,既有教师的活动又有学生

的活动,在活动中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达到目标的要求。其基本模式如图12 所示。

图 12 过程式教学的基本模式6.教学评价的设计

为了不断完善教学设计,得到理想的设计方案,就要不断地对教的效果、学的结果作出正确的判断。即收集有关信息,用科学的方法衡量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

对教师教的效果的评价首先必须建立指标体系,从不同的方面反应出目标的要求。其方法是对构成目标的要素进行层层分解,直分解成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化的目标为止。为了保证评价指标的完整性,在进行因素分解时除了要注意那些表面上可见的要素外,也要找出那些潜在的构成要素,并把它们用具体的行为术语来表述,以便进行评价。把分解出的要素制成指标体系总表便形成了评价量表,是评价教师教的依据。

学生的学习结果是检验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最根本、最具体的体现。学习结果评价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测验、考试来进行的。考试的结果能否客观地反应出学生学习的程度,关键在于命题。命题是根据评价目标编制试题和组配试卷的过程,它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是紧密相关的。试题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客观性试题和非客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是在试题内提供正确与错误的答案,由学生选出他们认为正确的答案,阅卷迅速、准确,不受阅卷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同时一张试卷中可包括较多试题,考查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非客观性试题是使用比较普遍的“试论述”、“试分析”、“解释” 等试题,它的特点是允许学生自由发挥,正确答案不是唯一的,阅卷凭教师的主观判断。考试后仅靠原始分数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必须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处理,才能从中分析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