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人们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形成、巩固下来并变成自身需要的行动方式。积极的、良好的习惯的形成和巩固,对于人的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形成有重要意义,对于人的坚强的、持之以恒的性格特征的形成也有重要意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应属于培养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范畴,对于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定向、维持、调节的作用。

  1. 生物教学中应该培养哪些学习习惯。
  1. 做好学习准备的习惯,这里包括做好物质上的准备和做好精神上的准备。要求学生每一天晚上都要准备好第二天上课用的所有学习用具,每一节课前都要准备好上课时用的所有的学习用具。还要求学生上课前要将自己的精神状态、思想调整好,以便很快进入上课的情境之中。这方面习惯的培养正是教师进行组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基本功。

  2. 形成课前预习、注意听讲、积极思维、及时复习、认真作业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通过预习熟习教学内容,发现问题,为有的放矢地听讲创造条件;要求学生上课精神集中,积极发言参与教学,敢于提出问题和发表见解,使上课的过程真正成为探索知识、研究问题、获得能力的过程;要求学生课下及时复习,克服遗忘,认真完成作业、实习、实验、观察、采集制作标本等任务。这些方面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与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统一要求,协调一致,才能收到成效。

  3. 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的习惯。要求学生运用适应、进化、整体、生态等生物学基本观点来观察生物、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求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合自己特点的一些识记方法,克服简单的死记硬背的方法;要求学生遇事多问为什么,运用发散思维的方法对问题从多侧面、多角度去寻求答案。这方面习惯的培养正是教学中能力培养的任务,也是教师的重要基本功。

要完成这方面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在生物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在备课时对于教材内容的钻研和学习本身,就有个方法问题,这是教师的“学法”;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法”;使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这里学生也有个“学法”问题,这样就形成了“学—教

—学”的一个过程。因此,学生的学,有赖于教师的学和教,有赖于教师的

指导和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如能习惯于运用恰当的教法将自己的学法传授给学生,并使学生逐渐形成习惯,将使学生受益终生。例如,图表法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教师经常在教学中运用图解、表格、坐标曲线等来表述生物学知识内容,不但使知识简明扼要、建立联系、形成整体,而且十分直观, 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在经常运用图表的基础上,如能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用图表来表述知识,指导他们运用此法,就可以使他们掌握学法并形成习惯。教师只有把学法指导做为能力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才能有效地体现在每一节课上,有利于形成习惯。

  1. 其他方面的习惯,如有序观察的习惯,实验善始善终的习惯,整洁书写笔记、作业的习惯,按要求绘图的习惯⋯⋯等等。这些方面的习惯都需要教师在平时注意加以培养和训练。
  1.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应注意的问题。
  1. 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本人就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给学生做出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要先做到。此点不言自明, 故不多做论述。

  2. 教师对学生提出学习习惯方面的要求时,要注意一次提出的要求不能过高、过多。对于教师的要求,学生只要努力认真去做就能达到,不是高不可攀的。当某项要求达到了,再提出新的要求,而对于已达到的要求还要重复、强化,逐步使其成为学生自身需要的行动方式,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境界。

  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始终如一,要有具体的检查、督促的措施。例如,有的教师提出进行预习的要求后,不再重复提出或不进行检查和评价, 则此习惯是不能养成的。再如,生物学中适应的观点应该贯穿在每节课的教学之中,使学生能在耳濡目染之中,接受这一观点和用此观点去观察生物和掌握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将此观点贯穿始终,不断强化、重复,让学生逐步形成思维习惯。

  4.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让良好的学习习惯克服并替代不良的学习习惯。对学生中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表现要充分加以肯定,使之强化、巩固,并对其他学生也是促进,使他们有榜样可学。

  5.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绝不是生物教学一家的任务,同时需要与班主任、各科任课教师,以及家长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来完成。如果生物教学中是一种要求,另外学科教学是另一种要求,使学生无所适从,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很难培养成的。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的学习习惯”,二者的教育目的是一致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互为促进的,是辩证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