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德育的实效性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要讲究实效,而不能搞形式主义那一套。但是德育的实效又是一个很难测量的“德育评价问题”,德育的实效不如知识教学那样有较具体的测量标准、手段和方法。虽然如此,德育的实效仍然可以从学生的考试试卷、听课情况、反映出的意见、平时的行为表现等方面予以考察,来了解德育的效果。另外,也可以从师生关系上来考察德育的实效,一般情况下,师生关系的好坏与德育实效的大小是成正比的。师生关系好,学生信任教师、尊重教师,教师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则德育容易产生良好效果。德育实效性的研究是个比较难的课题,第一线的教师应该把它当成一项

教育科研任务,很好地与教学研究、考试研究结合起来,真正使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收到预期的实际效果。

综上所述,生物教学中的德育工作,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的说可有以下几项:

  1. 有意。即有德育意识,要把德育与知识、能力放在同一个目标水平上来进行,把德育当成教学的三大任务之一,不能忽视。“有意”可以说是进行德育的前提。

  2. 有机。即把德育内容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或者说是把知识作为德育的载体,把德育渗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教学中要有“寓” 的意识,讲究“寓”的艺术。“有机”可以说是进行德育的关键。

  3. 有序。即德育内容要有层次,要紧紧围绕教学大纲,依学科和年级的不同,形成德育的序列。“有序”可以说是德育的基础。

  4. 有效。即德育要讲实效,德育的实效既是目标,又是检验标准,最终要使德育目标落实。“有效”可以说是德育的核心。

为实现这几项要求,重要的是加强教师的自身修养,不断地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思维模式、思想觉悟、人格特征(包括性格、信仰、品德等)等方面,以适应当前德育工作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