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霄福地内的精巧建筑

在宋代时期,由于封建统治者极力推崇和宣扬武当山真武大帝,使真武大帝的地位不断提高,也促使武当山道教在社会上的影响日益增加。

在1018年,宋真宗加封真武大帝为“真武灵应真君”,下令为真武大帝建祠塑像、供奉祭祀,还将五龙祠升为五龙观。后来,宋仁宗推崇真武大帝为“社稷家神”,并建真武庙塑像崇祀。

后来随着道教经典《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妙经》的出现,武当山真正成为了祀奉真武大帝的圣地。宋徽宗在武当山大顶之北创建了紫霄宫祭祀真武大帝,使武当山成为了道教名流向往的道教圣地,后来明成祖封它为“紫霄福地”。

紫霄宫位于天柱峰东北方向的展旗峰下,是武当山八大宫观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道教建筑之一。

紫霄宫内主要有龙虎殿、十方堂、紫霄殿、佳音杉、父母殿、东宫、西宫和太子岩等。宫殿周围的山冈峰峦延绵不绝,形成了一幅二龙戏珠的场面。

紫霄宫背依展旗峰,面对照壁、三公、五老、蜡烛、落帽和香炉诸峰。宫殿的右边是雷神洞,左边是蓬莱第一峰。在宫殿的近前还有禹迹池和宝珠峰等。紫霄宫整座宫殿雄伟壮丽,气势恢宏。

自东天门入龙虎殿,之后是循碑亭、朝拜殿、紫霄殿和父母殿,层层殿堂依山叠砌。其余的殿堂楼阁,鳞次栉比。两侧为东宫、西宫,自成院落,幽静雅致。

再加上四周松柏挺秀,竹林茂密,名花异草,相互掩映,使这片古建筑更显得高贵富丽。

龙虎殿建在高大台基上,它是悬山顶砖木结构,绿色玻璃瓦屋面,殿外是八字墙,墙上是用琉璃琼花和孔雀等图案装饰的。

从刻有“紫霄福地”额坊的福地殿进入龙虎殿,只见正中间供奉着王灵官,它披甲执鞭,面容威严。在王灵官的旁边有青龙和白虎泥塑神像侍立,各有丈余高,皆是怒目圆睁、身着胄甲、手持戈戟的威武形象。

在道教文化中青龙和白虎神像是道教的护卫神,这里的塑像是武当山宫观的守门神。据考证,这两尊青龙和白虎神像是后来元代著名塑像家刘元一派的作品,是武当山泥塑艺术的传世珍品。

龙虎殿在武当山各主要宫殿里均有建造,里面都供奉青龙和白虎神像,以渲染朝拜真武的临前威仪。在传统道家文化中,青龙白虎与修身养性方法有着密切联系。

青龙在阴阳二气中属阳,而白虎在阴阳二气中属阴。把青龙和白虎的神像放在同一个殿内隐含了我国道家修道养身的方法,即调养肝、肺之气,可以达到阴阳相济之效。另外,这两尊神像在道教文化中还具有斩除邪念、正本清源之功用。

在龙虎殿后有对称耸立着的两座御碑亭,是后来在明朝修建的,坐落在高大石台之上。亭呈方形,四方各开拱门。亭内置巨龟驮御碑,都是用整块青石雕琢而成。雕刻精细,造型逼真,形体完美,是世界罕见的石雕艺术品,极为珍贵。

御碑亭也是武当山各大宫观必不可少的建筑之一,两座碑亭分别置放两通御碑,一个是圣旨碑,上面刻着颁布的武当山管理规章。另外一个是纪成碑,雕刻的是明朝重修武当山的缘由及其重修过程。

御碑亭是象征高等级宫殿的重要标志。据考证,御碑亭代表着我国铭文形式的重要的阶段,亭中巨龟驮负御碑的雕塑,是由上古时的龟甲铭文形式演进而来,古人认为,只有巨龟才有资格向天下传达重要命令。

登上紫霄宫第三级阶台到达第二座殿堂朝拜殿。朝拜殿又称十方堂,也是后来明朝修建的,殿堂两侧建有八字墙,墙上饰琼花和珍禽图案,墙下为琉璃须弥座,殿内正中供奉铜铸鎏金真武大帝神像。

据说在明朝时,香客信士只能在此朝拜真武大帝,只有皇上才能到紫霄大殿祭祀,因此将它取名为朝拜殿。

并且朝拜殿也是道教内部十方丛林道士挂单的地方。据记载,武当山在明朝成为了全国的道教中心,全国各地道士游方挂丹者络绎不绝,因此设立了朝拜堂,用来专门安排接待来往道士,因此又称为十方堂。

历史上,道教全真派有“千里不拿粮,万里不拿柴”的规矩。只要在同派庙宇挂上单,便可长期安排食宿。但挂单的程序较为严格,怎样抬脚起步,如何施礼以及谈话有什么内容等都有一套规矩。

站在十方堂前,御碑亭、龙虎殿、宝珠峰和赐剑台尽收眼底,古柏、蹬道、流水和青山构成了一幅赏心悦目的图画,由此也可以看出皇家建筑的气魄和神妙。

朝拜殿后便是紫霄大殿,紫霄大殿是紫霄宫的正殿。也是武当山存留下来的唯一一座重檐歇山式木结构的殿堂,是我国古建筑中屈指可数的抬梁式大木结构的道教建筑。

紫霄大殿的结构和布局科学合理,艺术风格协调统一,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在武当山古建筑群中独具风貌。并且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汇集了历代工匠的技术和智慧,集中体现了我国建筑的辉煌成就。

最为奇妙的是紫霄大殿的内部。大殿内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构思巧妙,造型舒展大方,装修古朴典雅,陈设庄重考究。大殿内设神龛五座,供有数以百计的珍贵文物,大多为元明清三代塑造的各种神像和供器,造型各异,生动逼真,具有极高的观赏和科研价值。

紫霄大殿正中的神龛供奉的是泥塑彩绘贴金的真武神像。旁边还供奉着一尊明末清初的纸糊贴金神像,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保存最完好的纸糊神像,它集聚了我国古代纸糊、雕塑、贴金、彩绘和防腐等工艺的精髓,是一件文物珍品,对研究我国古代纸糊工艺有很高的价值。

紫霄大殿屋脊由6条三彩琉璃飞龙组成,中间有一个宝瓶,闪闪发光。因为宝瓶沉重高大,由4根铁索牵制,铁索的另一头系在4个童子神像手中。

传说这4个童子护着宝瓶,无论严寒酷暑或是风雨雷电,他们都要坚守岗位,以确保宝瓶不动摇。因为所在位置比殿里供奉的主神还高,所以人们称他们“神上神”。后来老百姓看他们长年累月的风吹日晒,又叫他们“苦孩儿”。

紫霄大殿后的高大崇台上,建有父母殿。这里古树参天、清山如黛,高敞清幽,是武当山自然环境最佳的胜境之一。父母殿为3层砖木结构,殿内设有3个神龛,正中神龛上供奉真武大帝生身父母明真大帝和善胜皇后的造像,道士信徒尊称他们为圣父圣母。

据考证,父母殿是后来建于明代,并且武当山各大宫观都设有父母殿,是武当山皇家庙观的重要特征之一,这里体现有武当山道教提倡的“三教合一”的宗教特征。

在武当山紫霄宫大殿后面有用青石雕的龟蛇二将,只见碗口粗的蛇将军,紧紧地缠着簸箩大的龟将军,龟将军脑袋却放在一边,伸着脖子“咕咕嘟嘟”一个劲地吐水。那水清甜如甘露,被人们称为“仙水”。

关于这个龟将军为什么会一直往外吐水,还有一个传说。

传说,少年的真武来到武当山修炼,把鞋袜脱到了一边,日夜盘坐,一动不动,静心修炼,不吃饭,也不喝水。这可苦了真武的肚子和肠子,它们相互埋怨,争吵不休,闹腾得真武坐立不安,无心修炼。真武一怒之下,剖腹开膛,把肚子和肠子一把抓出来,扔到背后的草丛中。

肠子和肚子在草丛里,日夜听真武诵经念道,天长日久,道法附身,变得能说会道,善飞善跑,上天入海,神通广大。不仅能变成珍禽异兽,也能变成各种人物,可就是原形难变,所以一心想变得漂亮一些。

一日,它们看真武睡熟了,便从草丛里溜出来。肠子钻进真武的袜筒里,在地上打了3个滚,变成了一条满身披鳞戴甲的大蛇。肚子拿过真武的鞋子朝背上一盖,也打了3个滚,变成了一只大乌龟。

从此以后,真武就没有鞋袜穿了,打起赤脚来,所以武当山各个宫观内供奉的真武像大多都打着赤脚。真武行走,也只好把龟蛇当鞋子,后来龟蛇成了真武的坐骑。

那肚子和肠子变成了龟蛇精后,常常溜下了武当山,吃老百姓的猪羊牛马,最后连人也吃。此时,真武已修炼成神,见它们这般胡闹,就带上宝剑,去收服他们。

龟蛇尽管是真武的肠肚变的,但已经得道成精,不肯听真武的话。真武怒发冲冠,挥起宝剑照龟背斩了4下。龟不仅不痛不痒,龟背上却显出了美丽的花纹。从此以后,龟背上就有了花纹。

蛇趁势扑上来,死死缠住真武。真武又一挥宝剑,忽听一声响,五根撑天柱应声而倒,天塌下来,顿时把龟压扁了。同时,撑天柱变成了绳子,捆住了蛇,越捆越紧。从此以后,蛇就变得细溜溜的了。

龟回头一看,背上压的并不是天,而是真武踏的一只赤脚。蛇转过脖子,见并不是撑天柱变的绳子,而是真武的大手捆住了它。这一下它们才苦苦求饶。真武看龟蛇是自己肚肠变化的,又武艺高强,也归顺了,就收他们作为自己的坐骑,并封为“龟蛇二将”。

可龟将军邪念未收,表面佯装老实,背后继续干坏事,经常趁真武打坐之机偷吃仙物供果,又常常变成花花公子溜出仙室吃喝嫖赌,干尽坏事,最后被人们告到了真武那里。

真武半信半疑,便叫龟将军说实话,龟将军看真武没有抓住把柄,便拼命狡辩。真武只好暂时放了他,但是真武一直在留心观察,想弄个水落石出。

有一次,真武闭目养神,佯装睡着了。龟将军以为他已经睡熟,便摇身一变成一个美公子,溜出宫门,吃喝嫖赌,玩了个痛快。回来后现出原形,看到神案上放着仙果,又一口把一个大仙果吃了。

龟将军的所作所为,被真武看得清清楚楚,真武大怒一脚踏下,把大仙果就从龟将军肚子里踩了出来。真武让乌龟把干了多少坏事都从实招来,这一下龟将军吓得冷汗直冒,说不出来了。

龟将军触犯了天条,不能饶恕,于是真武举起宝剑,将龟将军的脑袋砍下。顺势一脚,把龟头龟身踢到紫霄宫的背后。又令蛇将军缠到龟身上,逼着龟将军往外吐它做的坏事,并告诉龟将军什么时候吐完说尽了,再把头给它安上。

从此,紫霄宫后那个大乌龟就没有脑袋了,天天从脖子里吐水。还听得龟脖子里发出逼真的“不吐,不吐”的响声。因为乌龟不好好吐,所以永远吐不完,龟将军的头也永远不能复原,便一直在紫霄宫后面吐水了。

除此以外,宋徽宗还下令建造了紫云殿、老君庵和仙关台等。

至宋宁宗和宋理宗时期,他们都为真武封号,虔诚祭祀,同时著名道士邓若拙、房长须、谢天地和孙寂然等人相继入山修道、宣传道经,武当山的道教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宋元交兵之际,武当山的所在地均州也遭到了兵灾,所以山上的宫观受到严重的破坏。例如紫霄宫在1260年以后已杳无人迹。后来,明成祖和清仁宗又对紫霄宫进行了扩建和修葺,使它恢复了往日的繁荣。

【旁注】

二龙戏珠 指两条龙相对,戏玩着一颗宝珠。龙戏珠,实际上就是龙戏“卵”。表示对生命的呵护、爱抚和尊重。其中体现和表达的是古人的一种“生命意识”,即对转承不息的生命现象的认识、理解和发挥,与道教中的自然法则暗合。

青龙白虎 在众多门神中,青龙白虎是一种特殊的门神,专门用于镇守道观的山门。一般常供奉于龙虎殿。道教常称它们为“左青龙,右白虎”。

铭文 指古人在青铜礼器上加铸的文字。多用来记录铸造该器的缘由和所纪念或祭祀的人物等,后来泛指在各类器物上特意留下的记录该器物制作的时间、地点、工匠姓名、作坊名称等的文字。

挂单 属于宗教名词。以前指行脚僧到寺院投宿。单,指僧堂里的名单,行脚僧会把自己的衣物挂在名单之下,故称挂单。后来道教也沿用了此制度,在全真教中,云游的道士也可以再同教派的庙宇挂单。

三教合一 三教合一是指佛教、道教、儒教三个教派的融和。儒、道、佛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三教的分合是贯穿近2000年我国思想文化史中一股重要的流,三教合一对我国文化乃至我国社会的变迁产生巨大影响。

戈戟 指戈和戟,也泛指兵器。是古代打仗时候的一种常见兵器。在道教中,对于惩恶扬善的武神的形象,很多都持握着这一类型的兵器,镇守山门的王灵官的形象也是手持戈戟。

龟蛇二将 是真武大帝的腑脏,是他的肚子和肠子。后来真武大帝成仙后,这肠子和肚子沾了灵气,变成龟蛇二将,成为了二天门的门将。

【阅读链接】

在紫霄宫的前面有一个晶莹剔透的池子,名为禹迹池。

传说在远古时候,天下是一片茫茫大海。女娲创造人类以后,人们连巴掌大一块地盘也没有,哪有地方种庄稼做菜园啊,那日子真够苦了。

大禹为民造福,把水统统赶到了大海里面,这才出现了如今的陆地。禹王凯旋回宫,路过武当山展旗峰,渴得嘴里吐火,嗓子眼冒烟,想找点水喝。可他已把水都赶下大海了,到处地枯石焦。

于是他抡起宝镢,“吭”的一声响,挖出个通海大池,霎时涌出一池晶莹剔透的甜水。人们缅怀禹王,就把那个池子叫“禹迹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