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莎》

《萨莎》(1855)是涅克拉索夫创作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首长诗,这是诗人在六十年代前夜“寻找英雄人物”的开端。在这首长诗中,诗人提出了俄国五十年代的两个中心问题:“多余人”的问题和来自青年贵族一代的先进人物转化为革命民主主义者的问题。

全诗由四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是引子。诗人以重返故乡的游子的身份,描绘了俄国农奴制度改革前夜农村的破败景象和他的感受。

山鹬在荒凉的原野上空呻吟,如同母亲俯在儿子的坟上哭泣⋯⋯诗人从远方归来,他的心不再怀着愤恨——虽然他有极少的欢乐,过多的真理;诗人不再用他的仇恨去唤醒那长眠在坟墓中有罪的灵魂。无穷的灾难已将他高傲的意志摧毁,炽烈的热情把他折磨得力竭精疲。但是,他突然想到他的邻居,邻居家那可爱的少女萨莎,他那冰冷的心又变得温暖了起来⋯⋯

第二部分描述了萨莎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童少年时代。

萨莎出身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黝黑的萨莎在草原的荒村里土生土长,像田野上的一朵鲜花。家境虽然贫困,但父母总是尽可能好好地让她度过自己寂静的童年。不过,他们没有想到,也根本无法想到通过教育来启迪这个小小头脑的智力。他们认为,书本对孩子简直是活受罪,科学使乡下脑壳惊骇不宁。就这样,萨莎整天在草原上活泼地跑来跑去,乌黑而含笑的两眼燃烧着,像宝石那样晶莹,脸蛋儿红扑扑,又黝黑,又丰满,双眉是那样纤细,肩膀是那么溜圆!萨莎已经满十六岁了,还不知道忧愁和爱恋。她睡足了觉,便早早地起了床,乌亮的两条辫子甩在后面,她奔跑着,在辽阔的田野上,呼吸是那样的自由和甜蜜。田野上-—繁花似锦,天空中—-太阳在蔚蓝的高空微笑⋯⋯萨莎觉得到处是舒畅,自由和宁静。她看到农民在开发的黑色林中空地上慢吞吞地走着,一边还在刨掘土地。她认为,他们是对命运满足的、和平的普通生活的保卫者;她知道,他们不是白白地怀着热爱, 用汗水和鲜血来浇灌土地⋯⋯萨莎采集田野上的花朵,那从小就衷心喜爱的花朵。她叫得出邻近田野上的每一棵小草的芳名。她爱从熟悉的嘈杂声中识别鸟儿,辨认昆虫。都快晌午了,总不见萨莎的身影。“萨什卡!萨莎⋯⋯” 父母着急了,在田野上呼唤。原来,萨莎钻到麦地里,黑色的脑袋戴着蓝色的花冠。他们看见自己活泼的孩子,感到满心的欢喜。冬天的黄昏,萨莎爱听保姆的童话。而在早晨萨莎便坐上雪橇,满怀着幸福,从冰山上像箭似地向下飞去。萨莎有时也知道伤心:树林一被砍伐,她便泣不成声。最美丽的鸟落在树墩上,将对她唱出最美妙的歌!

第三部分是长诗的中心,叙述萨莎在阿加林的指导下,读书识字,探索真理,最后终因两人选择的道路不同而决裂。

两年前,有一位老爷阿加林来到离这里很近的他的庄园。他面色清秀而苍白,头顶上毛发稀少。也对女仆温柔,仿佛不是什么贵人。他看人时拿起

他的长柄眼镜。他自称是一只候鸟,刚刚从外国归来。他来到萨莎家,对他们谈起国外的种种见闻,老俩口听了不胜惊叹,萨莎笑了,他自己也笑了, 从此他便常常到萨莎家做客。他开始同萨莎长谈,并开始讥讽这里的大自然。他说,世界上有这样一个地方,春天在这里长驻不去,在那里,阳台在冬天还是敞开的,在那里,柠檬在曝晒下就可以成熟,他望了望天棚,拖长声音, 读出一些令人愁苦的词句。他开始读书给萨莎听,还教她学习法文。仿佛别人的忧伤占有了他们的心,他们总在讨论着:是什么原因,人们变得贫困、不幸和凶狠,已经有了几个世纪到如今?他说,不要泄气,真理的太阳即将在大地上升起!为了证实自己的希望,他举着陈花楸露酒同她碰了杯。

一入冬,阿加林便告辞了。他说:“我再不能游手好闲了,善良的人们, 祝你们幸福。请为干一番事业的人祝福吧⋯⋯时候已到!”他画过了十字, 便上路了。

起初,萨莎忧心忡忡,周围的人们都使她感到无聊。她厌烦歌曲、占卦和童话。冬天到了,雪橇也不能使她开心。她沉思着,她的忧郁仿佛超过了老年人。她读书,并悄悄地哭泣。人们看见:她总是写信,写了又藏起。她开始订阅书籍——终于增长了明睿的智慧!不管你问什么,她都能解释、指点,跟她谈话,她永远不会厌烦;一切的穷人都是她的好朋友:周济他们、抚慰他们,并为他们治疗疾病。这样,她度过了十九个春秋。

有一天,听说阿加林要回来了。萨莎是多么高兴地等待着他啊!她把一束鲜花拿进屋来;她又把自己的书籍收拾好,穿得朴朴素素,显得十分可爱。她出来迎接,阿加林惊叫一声,他发现萨莎变了:她变得出奇的漂亮而又丰盈,原先那满脸的红润闪耀着光彩。而他的头却越来越秃,脸色日益苍白⋯⋯ 萨莎迫不及待地把她读过的书,做过的事,一股脑地讲给他听,而他却顶撞她说:“咱们那时谈的都是一些空话!聪明的人们却有另一番解答。人类是卑鄙的,恶毒的。”从此以后,萨莎变得判若两人。她忧愁,徘徊,象个幽灵!有时她拿起书来,有时又把它扔开,阿加林来了,便请他不要吭声。他来过三次。有一回他正碰上萨莎忙于自己的事情:一个庄稼人向她口授一封信,还有一个农妇来讨草药——因为她犯了心绞痛。阿加林看了一会儿,打趣地对老人们说:“小孩子玩新玩具玩得多高兴!”萨莎走了,她一言不发⋯⋯他走到她跟前,说道:“你一定是不舒服。”他送了书来——她不读,并立刻叫人送回去。她哭泣,忧愁,祈祷上帝⋯⋯他说:“我准备要走了。”萨莎马上出来,当着大家就告别了,然后把自己锁在楼上,足不出户。他给她送来一封求婚信,萨莎立即回信加以拒绝,她说:“他变得颓唐,忧郁,而又凶恶!”而他一走,萨莎更加苦闷,她悄悄地吻着他的那些书信!⋯⋯从此,她不再欢笑,也不再歌唱。

第四部分写萨莎很快摆脱了忧伤,重新振作精神,投身到争取人民自由的斗争中,而阿加林变得更加颓唐,成了一个“多余人”。

萨莎很快恢复了健康,仍像往常那样为穷人工作。而阿加林呢?多亏他那有财势的父亲给他留下了一大笔遗产,使他摆脱了最轻微的劳动,他阅读书籍,在世上到处追寻——他在为自己寻找伟大的事业。他说:“我不愿意把我的精神浪费在蚂蚁般卑微的工作上:我在自己的力量的负担下,或者变成坟墓的过早的牺牲品,或者像一颗明星在世上飞过!我想使整个世界得到幸福!”近在身边的人,他都不喜爱,而有时无意中却会把别人伤害。一切崇高、理智、自由的东西最接近、最合乎他的心灵,只是那在言行上能给人

以力量和权力的热情,对于他却是格格不入,毫不相称!他爱得深,恨得更深,听说——他连蚊子也不敢得罪。据说,更激动他的头脑的不是热血,而是爱情!如果他要去干一番事业——那可不得了,全世界的人都会遭殃。萨莎已经领悟到,原不该委身于他。周围农民唤醒了她心中那么多未曾动用的力量⋯⋯

涅克拉索夫对俄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他在长诗结尾满怀信心地写道:

唉!我要巧妙地、含蓄地告诉你们! 听着,朋友们,相信我:任何风暴 都有益于青年人的心灵——

心灵会在雷雨中成熟、坚定。 你们的孩子越是得不到慰藉, 她的精神将来越是欢愉和美丽: 一粒种子落在肥沃的土壤里—— 生长起来就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长诗《萨莎》是诗人重新考虑当时文学中的“英雄”的结果。长诗描写了贵族知识分子阿加林。他知识渊博,富有自由主义精神,但对自己的信仰不坚定,言行不一致,说得虽然好听,就是不能实行。阿加林同萨莎初次见面时,他表现得非常乐观,滔滔不绝地讲着:“真理的太阳即将在大地上升起!”他郑重宣布,是停止“游手好闲”、该干一番事业的时候了。萨莎认为他的离去正是从口头宣传转向创作性工作的开始。但到第二次与萨莎见面时,他却变得颓唐,消沉,甚至嘲笑萨莎要做一个对人民有益的人的朴素尝试。当时,俄国文坛上有人把阿加林的形象同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的形象加以比较,并且谈到屠格涅夫的人物对塑造阿加林所发生的影响。但是,阿加林这一形象的塑造与屠格涅夫的“英雄”完全无关。况且,涅克拉索夫对这一形象的解释和屠格涅夫的解释也是截然不同的。在涅克拉索夫这首长诗中,讽刺性的解释占着优势,而且清楚地揭示出这种“英雄”出现的根源。涅克拉索夫通过阿加林的形象对于自由主义贵族的精神颓废作了无情的指责。他们一方面炫耀自己的民主主义的、但有时也是革命的词句,另一方面却逃避与农奴制积极地进行斗争。涅克拉索夫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他们的弱点:

最近一本书所告诉他的, 只是停留在心灵的表面上:

信与不信——对他都无关紧要, 只要论证得明白通畅!

在他的心灵中空无所有,

昨天收割了什么,今天就再把它种上; 今天还不知道明天又要收割什么,

不过一定要继续去播种。这用简单的话说,

他就是要靠闲谈来消磨时光。

涅克拉索夫在塑造阿加林这一形象时,并不以有关阿加林和萨莎结识时种种表现的叙述为限,他还以作者的名义来对阿加林进行评说,他对阿加林这个四十年代贵族知识分子典型代表的评价,显然是持否定态度的。比《什么是奥勃洛摩夫性格?》的作者杜勃罗留波夫还要早,涅克拉索夫把自己主人公的徒劳无益的活动,说成是他的那个不劳而获的社会阶级的属性,因为“托福有财势的父辈遗产,使他摆脱了最轻微的劳动”。涅克拉索夫并不否认,阿加林在沙皇尼古拉统治时期有着某种正面作用:“毕竟播下了善良的种子”。但是,在反农奴制斗争加剧的情况下,阿加林就变成自由主义的空谈家了。涅克拉索夫十分清醒地指出,“新的大厦的建筑者,新的道路的探索者”肯定不是这些人。因此,车尔尼雪夫斯基在《幽会中的俄罗斯人》中, 把阿加林与屠格涅夫的《阿霞》中的那位意志薄弱的人相提并论。杜勃罗留波夫在《什么是奥勃洛摩夫性格?》里,也把阿加林列入了“多余人”的行列。

长诗中与阿加林的形象相对立的,是农家少女萨莎的形象。萨莎是在一种自由自在的环境下长大的,无忧无虑,天真活泼。遇到阿加林以后,他的谈吐和知识使她吃惊了。他仿佛在她的眼前扩展了生活的领域。但是在她跟阿加林以后的几次会晤中,萨莎明白了,阿加林不过用关于美、关于正义的谈话作为填满自己闲逸生活的手段而已。于是萨莎对他感到了深深的失望。萨莎是一个优秀的真正的爱国者、俄国的希望——新生一代的代表者的

形象。她的本性是言行一致,着重实干。她把所有的穷人都看成是自己的朋友。她在阿加林的影响下参加了有关社会的福利工作。尽管阿加林变了,尽管阿加林嘲笑,但她仍然不顾惜自己的青春,不屈服于他的权威之下,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萨莎是当时年轻知识界的形象,她在农奴制崩溃的前夕准备为解救自己的人民而斗争。

《萨莎》这首长诗教育了同时代的人们,唤醒了他们参加社会活动和革命斗争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