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封丹的生平

让·德·拉封丹(1621—1695)是法国著名的寓言诗人、法国古典主义代表作家之一。

他出生在埃纳省的西托—蒂埃里小镇,父亲是个不太富裕的小官吏,曾任水泽森林管理人和狩猎官。拉封丹幼年时在乡村小学读书,以后又进入中学学习。小时候,他常随同父亲在森林中巡查捕猎,如一时兴起,他便独自钻到一处尽情地玩耍一番。大自然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他,极大地激发了他童年时代的想象力,这对于他日后的寓言创作大有裨益。拉封丹的祖父是个商人,闲暇时酷爱读书。对拉封丹来说,祖父那琳琅满目的藏书就象色彩斑斓的大森林一样,具有一种特殊的诱惑力,他时常兴致盎然地在书海中遨游畅想。

青年时代的拉封丹,为了求学离开家乡来到巴黎。最初,他在一个天主教会修习神学,以后易地学习法律。1647 年,他修业期满,获得了巴黎最高法院律师职务。在职期间,他目睹了司法界的种种腐败现象,亲自了解到法院黑暗的内幕,这使他心灰意冷,不久便辞掉职务,重返故里,过起了安闲的乡绅生活。在家中赋闲的几年中,拉封丹博览群书,阅读了荷马、维吉尔

(古罗马诗人)、泰伦斯、阿里奥斯托(意大利诗人)和薄伽丘(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家)等人的作品,并结识了一批颇有名气的作家和艺术家,这促使他立下了从事文学创作的志向。拉封丹十分推崇马罗(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诗人)和拉伯雷(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著名的人文主义作家)的作品, 他把这二人尊为自己心目中的师长。这期间,他写了不少描绘外省风土人情的小诗。

1654 年,三十三岁的拉封丹发表了第一部剧作《宦官》,这是根据泰伦斯的同名喜剧改编而成的。这部作品体现了拉封丹的人文主义倾向,也标志着他创作生涯的真正开端。在十七世纪的法国,不少作家都有自己的保护人, 初涉文坛的拉封丹也想为自己找个靠山。1658 年,他离开家乡前往巴黎定居。同年,拉封丹通过关系把自己的一首诗寄给了当时的财政总监弗凯,希望把他当作自己的保护人。弗凯赐给他一份年金,并要他今后定期上交自己的诗作。在以后的三年中,拉封丹写了许多田园诗、抒情诗、颂歌以及当时流行的回旋诗(或称回旋曲式诗)。1661 年,弗凯因营私舞弊、中饱私囊而被捕入狱,拉封丹从此失去了固定的年金。但他仍忠于这位前保护人,曾两次以诗歌的形式上书路易十四,请求国王宽恕弗凯。拉封丹的举动得罪了朝廷,为此,他被迫离开巴黎。一年之后,他返回巴黎,投靠到奥尔良公爵夫人的门下充当侍从。这个差事十分闲在,不但对他的活动自由没有限制,而且还为他出入当时一些著名的文艺沙龙提供了便利。正是在这期间,拉封丹与布瓦洛、莫里哀和拉辛结下了友谊。在他的韵文小说《普西赫与丘比特的爱情》中,有三个人物分别是以布瓦洛、莫里哀和拉辛为原型的。

1664 年,拉封丹发表了《故事诗》的第一集,书中故事的情节大都是从意大利作家阿里奥斯托和薄伽丘那里借用来的,字里行间还加杂着十七世纪沙龙中流行的“雅语”。故事虽然是用轻松、优美的诗句写成的,但总的来

说缺乏思想深度,题材略显琐细,常以女人的脆弱、少女的纯真和修女的隐私等为话题。这些薄伽丘式的故事,引起了教会和国王的恶感,以致路易十四曾一度反对把拉封丹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实际上,作者本人也逐渐对这类故事失去了兴趣,在《故事诗》的第三集问世以后,拉封丹便基本上放弃了这种形式。

从 1667 年起,拉封丹开始创作举世闻名的《寓言诗》。作者当年四十六岁,不仅阅历丰富,而且也积累了相当多的创作经验。一年之后,他向世人奉献出他的代表作《寓言诗》的第一集(共六卷)。这部寓言诗集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两年内再版六次,作者也因此蜚声文坛。这进一步激发了拉封丹的创作热情,不久他又完成了长篇韵文小说《普西赫与丘比特的爱情》,内容是描写一位希腊公主与爱神之间的感情纠葛。

1672 年,他的资助人奥尔良公爵夫人病故,这使他丧失了一切经济来源,幸好一位银行家的夫人在他走投无路之际慷慨地收留了他。在新的环境中,拉封丹广泛地接触到当时的一些社会名流,并认真地研读了笛卡尔与伽桑狄的哲学论著。1678 至 1679 年,他完成了《寓言诗》的第二集(七至十一卷)。在此前后,拉封丹还发表了许多题材广泛的作品,主要有宗教诗《圣马尔克被俘》(1673)、歌剧脚本《月桂女神》(1674)和《佛罗伦萨人》

(1675)、科学诗《金鸡纳霜》(1682)、体现作者在“古今之争”中取折衷态度的献诗《致于埃》(1687)和诗剧《正义女神》(1691)。

1683 年,法兰西学院要增补一名院士,拉封丹以多数票当选,但在投票后,路易十四竟否决了这一提案,取消了他的入院资格。1684 年,拉封丹终于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拉封丹在晚年还创作过几个剧本,但成就不高。1694 年,他发表了《寓言诗》的最后一卷(第十二卷)。1695 年,这位才华出众的寓言诗人与世长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