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课 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

教 学 目 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人民民主国家。社会主义阵营。战后初期苏联恢复国民经济的背景、措施、成就。欧亚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诞生的历史条件、概况,这些国家是怎样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世界历史意义。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 二次大战后,欧亚诞生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它们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形成了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十月革命之后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在国际共运发展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3.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相比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光明的发展前途; 同时社会主义又是新生事物,它的发展道路也必然是曲折的、波浪式的前进过程。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 分析概括能力——从战后苏联及欧亚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发展的教学过程中分析概括出社会主义的共同特征。

  2. 分析比较能力——分析比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各国走上社会主义的具体条件;中国与东欧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不同历史背景与途径,进而由此说明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十月革命后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

教 学 要 点

一、战后初期的苏联

  1. 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

  2. “四五”计划

二、欧亚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的诞生1.诞生的背景

  1. 欧洲的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

  2. 亚洲的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

  3. 各人民民主国家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世界历史意义1.十月革命后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

  1. 社会主义阵营力量的壮大

  2. 对帝国主义殖民制度的致命打击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课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通过对战后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各人民民主国家的诞生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世界历史意义的讲述,使学生形成社会主义力量的

发展这一整体认识。

本课难点:分析比较人民民主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异同;全面认识和初步理解社会主义是一个较长时期发展过程。

二、导入新课在讲授本课内容之前,可先引导学生回忆二次大战结束的时间,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和伟大意义。然后明确指出,1945 年 5 月德国法西斯灭亡,同年 8 月日本法西斯宣布投降,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垮了德日意三个法西斯强国,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受到严重削弱。战后,欧亚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亚非拉美的民族民主运动空前高涨。这一切都在世界范围内冲击着帝国主义的统治,使社会主义力量得到了发展和壮大。由此开始板书本课课题,导入新课。

三、“战后初期的苏联”一目,应先解释“战后初期”这一时间概念。战后是指二战之后,初期是指从 1946 年至 50 年代初这一历史时期。其次从军队人数、军事装备、军队分布、战绩等方面简单说明苏联在二战结束之际, 成为世界公认的第一流军事强国;同时又要着重指出苏联在二战期间的惊人损失。引导学生观察阅读表格《苏联在二次大战中的损失》,从牺牲生命, 被毁城市、村镇、工厂、集体农庄以及物质总损失的数字加深认识,从中得出苏联人民在战后初期的首要任务是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结论。然后介绍苏联第四个五年计划的基本内容,主要措施和成就。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充分运用本目中配置的几幅形象图,分别说明:1.《克拉斯诺雅尔斯克水电站》和《重建后的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反映了工业恢复的成就;《粮食丰收》体现了农业恢复的成就;《莫斯科大学新校舍》体现出苏联战后教育文化事业的较大发展。2.这四幅形象图都从规模、部门、技术水平上说明了苏联“四五”计划的成就,表现了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 迅速完成了医治战争创伤的任务,取得了振兴经济的巨大成绩,由此点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最后扼要指出苏联在经济建设中指导方针的失误,说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必要性。讲授本目内容,切忌教师一讲到底,可采用谈话、提问、阅读等方式逐一分析教材内容,观察教材形象图、图表,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并随着教学进程,不断按照板书提纲

(也就是教学内容要点),以学生得出结论的形式书于黑板上。例如,在观察形象图时,提出如下问题:请同学们分别指出哪几幅图分别反映了苏联人民为恢复国民经济在工业、农业、教育文化及国防建设方面的成就?

四、“欧亚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的诞生”一目,建议先解释人民民主国家这个概念。二次大战期间,各国共产党的力量有了很大增长。战后,这些国家的政权掌握在共产党人或以共产党为核心的各党联盟手中。但经济上还没有或很大程度上没有实行公有制、集体所有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个体经济依然大量存在,国此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制度还不是或不完全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我们把这一时期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在政治上已经当家作主、经济上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的国家称之为人民民主国家。接着指导学生阅读本目教材第一、二两个自然段,分析各人民民主国家诞生的历史背景。参阅书中表格,主要掌握欧洲八国、亚洲三国的简称,全称只作一般了解;各人民民主国家建立的具体时间不作要求,但应从整体上知道欧亚各人民民主国家建立的时间是从二战末期(1944 年)到 40 年代末(1949 年),即大致和战后初期的时间概念相吻合;从空间位置分布看,欧亚各人民民主国家在东

欧、中欧、南欧联为一体,并与苏联、中、朝、蒙、越形成了以后的社会主义阵营,显示了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应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中《1949 年的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地图,从中得出如上的结论。本目中的小字部分分别对欧亚各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情况逐一分类做了介绍,教学中可灵活掌握,不要求学生记忆。有的可作一般阅读了解;有的可作为具体事例在教学过程中引用,例如在读到欧亚人民民主国家建立的具体情况时,可以南斯拉夫为例说明,以铁托为首的南共怎样在领导人民进行反法西斯的斗争中,发展壮大人民武装力量,解放全部国土,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建立了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也可以捷克斯洛伐克为例,说明捷克斯洛伐克人民怎样于 1945 年 5 月,赶走法西斯解放全国,又怎样粉碎资产阶级策划制造的反革命二月事件, 进而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总之,本目小字内容较多,教学中不可能也无必要全部讲授,应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目的,选取典型事例加以引用为要。最后,教材叙述了欧亚各人民民主国家建立以后,在农业方面的土地改革;对银行、矿产、大中型工业企业和交通运输等实行的国有化政策;各国采取不同方式、不同步骤开展的农业合作化运动。由此说明各人民民主国家怎样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教学中,要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 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人民民主国家的认识,讲清人民民主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异同,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欧洲新兴社会主义国家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的比较》表,形象地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为后来由于经济政策的偏差导致影响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比较数字。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世界历史意义”一目,首先简要叙述了中国人民在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史实,指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世界范围来看,是继十月革命之后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此时,教学中应简要回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从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中国共产党人如何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而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国革命时间之长、范围之广、任务之艰巨、成就之辉煌、影响之深远等方面阐明为什么说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继十月革命之后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本目教材第 2 自然段首句“新中国的诞生,她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奋勇前进, 大大加强了世界上社会主义的力量。”具有丰富的含意,概括了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恢复国民经济,抗美援朝,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等具体内容,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渡。第三自然段着重阐明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天翻地覆的变化,是对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致命打击,对亚非拉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解放斗争的巨大鼓舞。这也正是中国革命胜利与欧洲人民民主国家建立意义的不同之处。本目教材关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内容理论性较强,行文言简意赅,寓史实于论点之中。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挖掘其中包含的丰富内容,才能使学生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世界历史意义。否则,易陷入空洞枯燥的说教,不利于学生的掌握。

六、以上三目内容教学完毕,进行本课小结。教材从战后初期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欧亚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世界历史意义三个方面,说明了二次大战后社会主义已从苏联一国发展为横跨欧亚大陆的社会主义阵营,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政治影响,社会主义力量都大大加强了。

七、小结完毕,教师可组织学生思考回答教材中的问题:“说一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亚出现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的主要原因?”(参考答案见附一)如作进一步要求,再组织学生讨论:“欧亚各人民民主国家是怎样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

本 课 要 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