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教 学 目 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大东亚共荣圈”。日本偷袭珍珠港, 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形成。法西斯国家的暴行。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战役。盟军在北非取得胜利。墨索里尼垮台和意大利投降。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 法西斯国家扩大侵略及其血腥罪行,促使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使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保证。

  2.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3. 意大利战败投降,是法西斯阵营瓦解的开始。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分析斯大林格勒战役的重大意义,提高学生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 学 要 点

一、太平洋战争爆发

  1. 日本妄图建立“大东亚共荣圈”

  2. 日本偷袭珍珠港

  3. 太平洋战争初期战况

  4. 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二、法西斯国家的暴行

  1. 对占领国人民的烧杀奸掠

  2. 法西斯的民族灭绝政策

  3. 恐怖的法西斯集中营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1.转折点——斯大林格勒会战

2.中途岛战役

四、北非战役和意大利投降1.北非的争夺和盟军的胜利

2.意大利投降,法西斯阵营开始瓦解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课重点:太平洋战争爆发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斯大林格勒战役。

本课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转变,斯大林格勒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二、复习过渡:提出两个问题:1.提纲式说出从慕尼黑会议到莫斯科保

卫战之间的重大事件。2.这一时期战争的性质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正确后导入新课。

三、“太平洋战争爆发”一目,是本课重点之一。要充分利用两幅地图, 讲清四个问题。

  1. 日本妄图建立“大东亚共荣圈”

这一子目主要是讲太平洋战争的背景。法西斯德国在欧洲的一系列胜利,英、法等老牌殖民国家受到严重的打击。日本企图趁火打劫夺取它们的殖民地,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圈”(“共荣圈”的性质与范围,可参考资料注释在地图上指出即可,地名不要求掌握)。这就使它与英美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日本以谈判为掩护,先发制人,演出了“偷袭珍珠港”的一幕。

  1. 日本偷袭珍珠港

这是太平洋战争的序幕。可利用地图、形象图结合小字教材讲述。具体数字不要求掌握。强调日本法西斯挑起太平洋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1. 太平洋战争初期战况

利用挂图指图讲解,突出日本法西斯的野心与骄横,并指出它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具体地名不要求掌握。

  1. 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让学生明确:①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不断扩大野蛮、凶残的侵略战争, 给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了灾难。法西斯国家已成为全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也是英、美等国最大的威胁。全世界受法西斯侵略和威胁的国家需要联合起来共同对敌,这是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基础。② 1942 年1 月,26 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它们保证全力对法西斯国家作战,互相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和议和。这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③参加同盟的各国有彻底击败法西斯的共同目标,并且承担义务,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④同盟的建立和不断壮大,改变了力量的对比,成为战胜法西斯国家的有力保证。

四、“法西斯国家的暴行”一目,应讲得声情并茂,使学生从理性到感性都痛恨法西斯的罪行。三个子目各有侧重点,第一个子目可着重讲述南京大屠杀。第二个子目着重讲德寇对犹太人、波兰人、斯拉夫人的灭绝政策。第三个子目以揭露奥斯威辛集中营为重点。注意掌握时间,适当利用地图形象图。如能利用声像资料则效果将更好。

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一目,重点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讲时要充分利用地图,最好是用《斯大林格勒战役示意图》放大张挂,并适当制作一些活动标志,如“铁钳攻势”的铁钳,对鲍罗斯军队的包围圈等,边讲边插,以加强效果。

1942 年初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希特勒为避免两面受敌,企图首先集中兵力打垮苏联。莫斯科战役的失败,使德国已无力向苏联发动全面进攻。因此它集中了 150 万兵力,在苏联南线发动了夏季攻势。其中以 50 个师的兵力重点进攻斯大林格勒(可提问学生:这次攻势的目的何在?)。斯大林格勒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是苏联重要的工业城市,又是伏尔加河南北交通的枢纽,是接连莫斯科和盛产石油的高加索的交通要道。希特勒的目的,是要切断苏联的这条交通命脉,从东南方向包围和夺取莫斯科;同时夺取巴库油田和顿巴斯的煤,以加强德国的战争经济。因此,斯大林格勒的得失关系着战

争全局的命运。战争的过程可用大、小字课文结合叙述,突出法西斯的疯狂和苏联军民的英勇,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最后指出,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胜利,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具体分析可在新课结束后结合处理本课思考题时进行。)

关于中途岛战役,不作重点,可略讲,指导学生看“中途岛战役双方主要损失对比”即可。

六、“北非战役和意大利投降”一目,讲两个问题: 1.北非的争夺和盟军的胜利

这一子目可以尽量讲得简单些。意大利参战后,致力在北非扩张领土(利用地图)。法国战败,英国自顾不暇,意大利乘机于 1940 年夏季从利比亚出兵,向东打到埃及边境;从埃塞俄比亚出兵,占领了苏丹和肯尼亚一些地区。但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军队一反击,意军就溃败了。1941 年 3 月,希特勒派隆美尔率德军在的黎波里登陆,统一指挥德意军反攻,双方在北非沙漠中展开了拉锯战。隆美尔占了上风,一度挺进到离亚历山大港只有 60 多公里的阿拉曼地区。1942 年 8 月初,丘吉尔到开罗检查战局,任命名将蒙哥马利指挥阿拉曼战役,取得胜利。德意军撤退到突尼斯进行补充。1942 年 11 月,一支由艾森豪威尔指挥的英美盟军在阿尔及利亚登陆,由西往东向突尼斯推进。蒙哥马利的军队也自东向西推进,1943 年 3 月,到达突尼斯。两军东西夹攻德意军。1943 年 5 月,在突尼斯的 25 万德意军向英美盟军投降。盟军占领了地中海的整个北非沿岸,从而保证了地中海交通线的安全,也为进攻西西里岛和意大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意大利投降和法西斯阵营开始瓦解

意大利是法西斯轴心链条上最脆弱的一环,在一连串失败形势下,政治、经济危机不断加深,统治集团内部酝酿着抛弃墨索里尼以摆脱危机。北非战役结束后,1943 年 7 月,美英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歼灭意军 16 万人,占领了该岛。盟国飞机还轰炸罗马等城市,散发传单,号召意大利人民抛弃法西斯领袖,向盟国体面地投降。反墨索里尼的军政要人进行了筹划。24 日下午,法西斯最高委员会开会,决定恢复宪法,国王掌握更大权力,指挥军队。墨索里尼认为决定无效,未予重视。下午 5 时,国王召见墨索里尼,向他宣告,将由巴多里奥组织新政府,并派宪兵把墨索里尼拘禁起来。9 月 3 日, 新政府在西西里岛签订了停战协定,向盟军投降。同日,盟军开始在意大利南部登陆。但德军抢先占领了罗马。意大利王室和新政府成员仓皇出走,在南部盟军占领区成立政府。10 月 13 日,意大利新政府对德国宣战。墨索里尼垮台和意大利政府对德国宣战,标志着法西斯轴心的开始解体,是反法西斯同盟的一个胜利。

希特勒看到意大利政府投降,抢先占领了罗马和意大利北部,并劫走了在押的墨索里尼,在德军的卵翼下建立了一个完全听命于希特勒的傀儡政权。不过,墨索里尼最终被意大利游击队抓获处死,暴尸米兰广场。这个万恶的法西斯头子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可让学生看形象图《墨索里尼暴尸米兰广场》。)

最后,提出本课教材最后的思考题,引导学生分析,并由教师作出明确的结论。

本 课 要 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