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课 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教 学 目 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1929

—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对德、意、日的打击。希特勒的纳粹党。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国会纵火案。德国的扩军备战。日本二·二六兵变。日本军事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德意议定韦》。《反共产国际协定》。轴心国集团。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 德、意、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是世界经济危机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危机,国内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

  2. 德、意、日法西斯化的共同特征是代表垄断资本集团利益,对内实行法西斯独裁恐怖专政,对外竭力推行侵略扩张。法西斯政权是最富侵略野心, 最反动的独裁政权。各国法西斯势力的发展与相互勾结,预示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来临。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书中的思考题,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 学 要 点一、墨索里尼的法西斯统治

  1. 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党的历史背景及法西斯专政的建立(1922 年 10

月)

  1. 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恐怖统治二、希特勒的上台
  1. 世界经济危机对德国的影响

  2. 法西斯的组织——纳粹党的反动活动

  3. 希特勒法西斯独裁政权的建立(1933 年)及法西斯的恐怖专政

  4. 疯狂的扩军备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三、日本军部势力的强化——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世界经济危机对日本的影响

  1. 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日本军部法西斯势力的发展(1931 年九·一八)

  2. 二·二六兵变后(1936 年)以军部为核心的军事法西斯专政建立

  3. 七七事变——日本全面走向军事法西斯化四、柏林—罗马—东京轴心的形成

  1. 《德、意议定书》(1936 年 10 月)

  2. 《反共产国际协定》(1936 年 11 月)

  3. 轴心国集团的反动实质及影响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课重点:德、日法西斯专政,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本课难点:经济危机与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关系。

二、讲新课前,教师挂出一张欧洲地图,使学生了解德国、意大利所处地理位置及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形势,同时可制作一张世界经济危机对德、意、日的严重影响的简表,以突出德、意、日法西斯化的时代背景, 也可以节省一些时间。另外,本课内容多,头绪多,教师要注意时间的安排, 在充分利用课本的基础上,补充材料要紧紧围绕教学重点和教学目的这一中心,给学生以清晰完整的历史知识,使学生受到教育。

三、本课开始,教师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可向学生提问世界经济危机发生的年代、特点,对资本主义世界的严重影响,学生回答后还可提出在帝国主义形成阶段,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时,形成各自的特点,德国、日本的特点由学生回答,教师可指出意大利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化发展较晚,国内资源贫乏,人们把意大利称为“穷人的帝国主义”,由于各帝国主义形成的历史特点不同,政治经济条件不同,因此在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寻找的出路也不同。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摆脱危机, 以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德、意、日走向法西斯化,为各自的垄断资产阶级寻找出路。

四、“墨索里尼的法西斯统治”一目,虽不作重点,但它是一次大战后、二次大战爆发前国际上法西斯势力发展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师要着重说明下列几个问题:

  1. 法西斯党的由来。

  2. 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党的历史背景。

  3. 墨索里尼率党徒向罗马进军,法西斯独裁政权的建立(要求学生掌握

1922 年 10 月这一时间)。

  1. 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恐怖统治,指导学生看书,书中小字部分用谈话方法归纳为:对内取消资产阶级民主,实行独裁统治,迫害共产党和一切民主进步势力;对外实行武力扩张,实现变地中海为内湖的大意大利帝国。教师可适当补充典型材料说明法西斯专政的反动本质。

五、“希特勒上台”一目是本课重点,教师首先指出在世界经济危机冲击下,德日法西斯势力发展最快,在德国,希特勒上台后形成了欧洲战争策源地;在日本,九·一八事变后,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了。这一目要求教师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 希特勒上台的历史背景。可结合《简表》分析世界经济危机对德国经济、政治的严重影响。由于经济危机导致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对外,垄断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打破凡尔赛和约的束缚,使德国重新获得领土和殖民地;对内,需要加强镇压国内日益发展的革命力量。

  2. 以希特勒为头子的纳粹党的成立及其反动理论。按书中内容分析希特勒宣扬的民族主义、种族主义、复仇主义及建立日耳曼大帝国的扩张野心。 3.世界经济危机席卷德国,希特勒乘机采用各种手段发展纳粹势力。可

引导学生看书,归纳为:骗取人民的信任;加紧勾结垄断资本家及军队;煽动民族复仇主义和种族狂热等,从而使相当一部分人落入了希特勒的圈套, 纳粹党一跃成为国会中的大党。教师可适当补充典型史料加以说明。

  1. 希特勒在垄断资产阶级的扶植下上台,于 1933 年 1 月出任德国总理。要求学生掌握时间。1934 年 8 月,老总统兴登堡去世,希特勒宣布总统职务与总理职务合并为一,称为国家元首,拥有对武装部队的最高统帅权。至此, 希特勒集党权、政权、军权于一身,在德国建立起法西斯独裁政权。

  2. 希特勒的恐怖统治。教师可运用典型史实进一步揭露纳粹势力的反动暴行:(1)制造国会纵火案,把矛头指向共产党和进步人士。适当补充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杰出领导人季米特洛夫在法庭上与法西斯斗争的材料,向学生进行教育。(2)制造排犹暴行。让学生明确,排犹的反动措施,是希特勒对外进行扩张侵略的具体步骤。(3)实行文化专制。教师可根据时间适当讲解。

  3. 疯狂扩军备战。教师可联系课本中的内容,指出扩军备战的主要措施, 可让学生看书归纳三点,即:国民经济军事化,提高军费开支和撕毁凡尔赛和约扩充军事实力。教师小结时可强调指出,纳粹德国扩军备战的疯狂性, 表明对世界和平和人类生存构成巨大威胁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六、日本军部势力的强化——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这一目首先应向学生指出:德、意、日的法西斯化在其反动本质上都是共同的,但日本的法西斯化有其自身的特点,它不是通过一个法西斯党夺取政权方式实现的,而是以政权内部的军事官僚机构——军部为核心的法西斯势力,在发动侵略战争中走向法西斯化的。军部在日本政权中的地位,教师要适当加以说明。本目应使学生明确以下几方面:

  1. 要求学生掌握军部法西斯势力发展的历史背景。教师可按《简表》引导学生分析世界经济危机对日本的影响,以及具有军事性、封建性特点的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摆脱经济危机,急于从发动战争中寻找出路。于是,军部中的法西斯势力得以发展。

  2. 在军部的策划下,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侵略我国东北。教师可用提问方式让学生回答九·一八事变的时间、地点及日本发动侵略的目的。接着,教师指出九·一八事变后,亚洲战争策源地开始形成。

  3. “二·二六”兵变后,军部势力的强大。对“二·二六兵变”,教师可按书中内容介绍,强调兵变的目的、性质,是军部中各派法西斯势力争夺统治权利的斗争(1936 年要求学生掌握)。兵变被镇压后,军部大权落入以东条英机为首的军部上层分子手中,新上台的内阁完全受军部控制,听命于军部的摆布。日本军部法西斯独裁的政治体制确立起来,军国主义头子东条英机迫不及待地向内阁建议,尽早对中国发动大规模进攻。

  4. 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军部决定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妄图独霸东亚大陆和西太平洋,随之,侵略战争的战火愈烧愈旺,给中国人民以及其他国家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小结此目,教师可提问学生:日本法西斯化是以什么势力为核心发展起来的?二·二六兵变的目的是什么?军事法西斯专政何时确立?

七、柏林—罗马—东京轴心的形成这一目教师要讲清以下几个问题:

  1. 轴心国形成的前提:教师可引导同学看书,总结两点,即:德、日、意同是法西斯国家,都实行对外侵略扩张。可用欧洲形势图进一步说明德意之间的关系。

  2. 轴心国形成的经过:1936 年 10 月,德意在柏林签订《德意议定书》, 教师可简要介绍主要内容;1936 年 11 月,德日在柏林签订《德日反共产国际议定书》。第二年意大利加入,形成德、意、日三国侵略性军事政治集团, 从而形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又称轴心国集团(要求学生掌握轴心国的国名、协定的名称及时间)。

  3. 轴心国为什么被称为“轴心”?轴心国集团的反动实质以及对世界的影响。这一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看书中内容及小字部分,同时分析课本中斯大林的语录及希特勒叫嚣的“世界大三角”。认识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勾结, 其实质就是要实现他们各自侵略的野心,并把矛头指向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抵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称霸世界。

轴心国集团形成后,三个法西斯国家都相互支持,加剧了国际紧张局势, 世界和平面临严重的危险。(要求学生掌握轴心国集团的形成对世界的影响) 附: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对德、意、日影响简表

项 目

国 名

工业生

产下降

对外贸

易缩减

工人失

业数目

工人罢

工次数

德 国

40 %

70 %

800 万人

1930 — 1932 年 1000 多次

日 本

32.5 %

50 %

300 万人

1931 年 2415 次

意大利

33.1 %

100 万人

本 课 要 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