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

——大战的全面爆发和扩大教 学 目 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慕尼黑会议,法西斯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德车“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奇怪的战争”。德军攻占丹、挪、卢、荷、比。敦刻尔克撤退。法国溃败和戴高乐的“自由法国”运动。不列颠之战。德军侵入巴尔干。德军对苏联进行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苏联卫国战争开始,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 慕尼黑会议是帝国主义大国英、法牺牲小国以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的一次大阴谋。英、法等纵容法西斯侵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世界大战首先在帝国主义国家英、法和德、意之间全面爆发,英、法尝尽苦果。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意和英、法之间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 中国等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苏联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卫国战争。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思考题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复杂情况下分析战争性质的能力。

教 学 要 点

一、慕尼黑会议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慕尼黑会议

  1. 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2. 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二、德国占领西欧

  1. “奇怪的战争”

  2. 敦刻尔克撤退

  3. 法国溃败和“自由法国”运动

  4. 不列颠之战

三、苏联卫国战争开始

  1. 法西斯德国突然袭击苏联

  2. 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课重点:慕尼黑阴谋,法国的溃败,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本课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性质的复杂性。

二、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以导入新课。 三、“慕尼黑会议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一目,重点是慕尼黑

阴谋。本目主要讲清两个问题。

  1. 慕尼黑会议和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建议挂一张放大的《德、意在欧洲的侵略》地图,本课有关部分充分利用此图指图讲解)。1936 年,德军开进莱茵非武装区。1938 年 3 月,希特勒出兵并吞了奥地利,这两次行动都是违反巴黎和约的规定的,但都没有得到英、法应有的抵制和制裁。这使得希特勒的野心越来越大,他的下一个目标,便对准了捷克斯洛伐克。捷克西北的苏台德区居民大部分是德意志人, 他们在捷克属于少数民族。希特勒唆使当地的纳粹党羽提出苏台德区“自治” 的要求,接着又提出苏台德区与德国合并。捷政府拒绝了合并要求。希特勒便在德捷边境集结军队,进行战争威胁。英法政府既害怕战争,又妄想祸水东引,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把希特勒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使其两败俱伤而坐收渔利。因此,英国首相张伯伦挟着一把雨伞,风尘仆仆两度飞往德国和希特勒会谈。同时英法又压捷政府接受希特勒的条件。所以,慕尼黑会议是法西斯德国的扩张政策和英法纵容政策的产物。

1938 年 9 月 29 日,德、意、英、法四国政府首脑希特勒、墨索里尼、张伯伦、达拉第,在德国的慕尼黑城签订了把苏台德区割给德国的协议。捷政府的两位代表事先被安排在会议厅隔壁的房间里等候裁决,会议结束后才被带进会议厅,被迫在协定上签字。无怪捷总统事后哀叹:“我们被可耻地出卖了!”

慕尼黑阴谋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①希特勒看清了英法之软弱可欺,便得寸进尺,于 1939 年 3 月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指导学生看形象图“德军进入布拉格”、“泪流满面的布拉格市民”)。②法西斯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增强了军事和经济力量,在战略上处于更有利的地位,侵略野心更为狂妄,随即把侵略矛头指向波兰。因此绝非像张伯伦之流所吹嘘的,慕尼黑会议带来了时代的和平,而是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慕尼黑阴谋实际上是战争的催化剂。

  1. 德军“闪击”波兰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希特勒要实现称霸欧洲和世界的野心,又苦于力量不足,要避免东西两线同时作战,鉴于苏联的强大,他打算首先吞并英法的盟国和中立国,打垮英法,再进攻苏联。所以在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便于 1939 年 4 月下达了“永

远消灭波兰”的作战计划。经过精心策划和准备,于 1939 年 9 月 1 日“闪击” 波兰。德国进攻波兰,等于给波兰的盟国英、法一记响亮的耳光,使其非常难堪。加上国内舆论的强大压力,英、法两国政府向德国提出了停止军事行动的要求,又遭拒绝,被迫于 9 月 3 日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可提问学生为什么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让学生理解日本已于1937 年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现在战争又在欧洲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爆发,局部战争就发展为全面的大战了。)

四、“德国占领西欧”一目,可围绕“法国的溃败”这一重点进行。讲清四个问题,使用《法国的溃败》地图。

  1. “奇怪的战争”

英、法对德宣战后,实际是宣而不战,坐视波兰孤军苦战而亡,因此被称为“奇怪的战争”。这一子目照教材讲即可,不必多作补充。(可提问“英法为什么静坐观战?”让学生了解这主要是英法祸水东引之心未死,希望德军占领波兰后,继续东进进攻苏联。)

  1. 敦刻尔克撤退

英、法静坐观战的局面持续了 7 个多月,这就给法西斯德国以从容调配

兵力准备新的进攻的时间。德国并没有东进去进攻苏联,而是首先北上进攻丹麦和挪威。它为什么首先北进呢?第一、丹、挪是控制北海和波罗的海的必争之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控制了这两国就可以打破英、法的海上封锁。第二,它又是瑞典铁矿运往德国的交通孔道。1940 年 4 月 9 日,德军发动突然袭击,当天进占丹麦和挪威首都奥斯陆。希特勒未等挪威战争完全结束,就大举西进,进行以侵占法国为目标的战争。第一阶段,占领卢、荷、比,绕过法国坚固设防的马奇诺防线。第二阶段,进攻法国内地,迫使法国投降。1940 年 5 月 10 日清晨,德国飞机对三个中立的小国狂轰滥炸。一小时后,地面部队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卢森堡国小力弱,不战而亡。荷兰抵抗了四天以后投降。比利时顽强抵抗到 5 月 28 日才投降。5 月下旬,德军直逼

英吉利海峡,把 40 万英法军逼退到敦刻尔克港附近的一块三角地带。英法动

用了大批舰艇船只,由英国空军掩护,从 5 月 26 日晚到 6 月 4 日下午,实施

紧急撤退。约有 34 万人撤过了海峡,保存了有生力量。但他们的武器装备几

乎全部丢失,约有 4 万人被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撤退情况不必细讲,形象图和小字课文学生课下自己看。)

  1. 法国的溃败和“自由法国”运动

法国的溃败是本课重点之一。应利用《法国的溃败》地图,《法国马奇诺防线(横断面)》形象图,结合大小字课文讲述。最后强调指出,法国是欧洲大陆一个帝国主义强国,但不堪一击,一败涂地,仅一个多月即告溃败。这是它追随英国对德、意法西斯的侵略采取纵容政策,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自食苦果。关于戴高乐的“自由法国”运动,不作重点,指出戴高乐流亡到英国,号召法国人民继续抵抗,并在国外建立了军队和临时政府,后来和英美盟军一道打回法国,为法国的独立自由作出了贡献即可。

  1. 不列颠之战

希特勒在欧洲的军事胜利,使英国的纵容政策彻底破产。1940 年 5 月, 丘吉尔取代张伯伦为首相。法国投降,英国陷于孤军作战的境地,尝尽了多年纵容法西斯侵略的苦果。希特勒利用英国的困境向丘吉尔诱降,遭到坚决拒绝,便决定进攻英国本土。德国沿欧洲北海岸集中了大量舰只和陆军。为了取得制空权,德国于 7 月起对英国展开了“空中闪击战”,每日出动几百架次甚至上千架次飞机,分阶段对英国的机场、海军基地、首都伦敦、主要工业城市,进行狂轰滥炸。几个月里,英国陷入危境。但丘吉尔坚定地执行抵抗政策,英国军民英勇沉着地应战。希特勒付出很大的代价,始终未能摧毁英国或逼使英国求和,不得不悄悄地取消入侵英国的计划。

五、“苏联卫国战争开始”一目,是本课重点之一。应利用本目中的地图、形象图进行教学,讲清两个问题。

  1. 法西斯德国突然袭击苏联

消灭社会主义苏联是希特勒德国的一贯目标,为此它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从 1940 年秋到 1941 年春,德国相继侵占了巴尔干的匈、罗、保、南、

希五国,共控制了欧洲 14 个国家。它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于 1941 年 6

月 22 日凌晨,对苏联进行突然袭击,妄图用闪击战在一个半月至两个月内打败苏联。苏联被迫进行卫国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

  1. 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可充分利用教材讲述,要强调指出: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是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以来的第一次大失败。苏联红军粉碎了希特勒军队“天下无

敌”的神话,使全世界人民受到极大的鼓舞。

六、新课结束后,可指导学生分析本课教材最后的思考题,并由老师总结。

本 课 要 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