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击球入穴的捶丸游戏

那是在明代宣德年间,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朝的第五位皇帝,他当政十年,重点治理内政方面,还整顿统治机构,在用人方面限制入仕人数,实行保举和欠任,他还实行了一些减轻民困的措施,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同时,明宣宗又是一个喜欢射猎、美食、斗促织和打步球的皇帝。他非常喜欢打步球,而且他精于此道,每天玩得乐此不疲。

有一天,明宣宗在跟侍卫们在皇宫后花园玩步打球,宣宗用球杖将球击飞,球滚了很远,正好滚进了草地中一个鼠洞里。

侍卫们纷纷称赞道:“陛下好眼力,好准头!这么大的范围只有这么小的一个鼠洞,陛下能将球击进洞穴,果真是厉害无比啊!”

众侍卫们不住夸赞,明宣宗也觉得这个球正好打进鼠洞,实在打得漂亮。于是,宣宗又故意走到原处,他再一次用球杖打球,想打进鼠洞,试了几次,竟然又将球打进去了。

明宣宗很是高兴,他便命令人在后花园挖几个球洞,将打步球进行了一些改动,从而创造出了另一种新的打球入洞的游戏,取名叫做捶丸。

这个故事只是明代的一个传说,其实捶丸在宋代以前就有了。捶丸来源于唐代的“步打球”,在宋朝,步打球由原来的对抗性竞赛逐渐演变为非对抗性比赛,比赛规则上取消了球门,而改用球穴。如果选手将球打进洞穴便得一分。

这样“步打球”的竞赛形式变了,名称也随之改变了,便叫做“捶丸”。“捶”的意思是击,而“丸”就是球了。所以捶丸顾名思义,也就是我国古代球类游戏之一。

关于捶丸活动的最早记述,见于元代的1282年,在一个署名为“宁志斋”的人编写的专门论述捶丸的著作《丸经》中出现的。根据这本《丸经·集序》中的记载,可以得知捶丸形成期的下限在北宋宋徽宗年间。当时,连儿童也非常喜爱捶丸活动。

捶丸所用的球叫做角球,就是用角骨制成的球,这样的球不易击碎。在古代出土的一件宋代陶枕中,有一儿童捶丸的图像,图中小孩手持一小杖在击丸,形象生动,是当时捶丸活动盛行的有力佐证。

捶丸,在其发展史上,曾经在宋金元时期达到了鼎盛。上至皇帝大臣,下至三教九流,都非常喜欢这个捶丸游戏。这在元人散曲、杂剧中多有提及。元人所写的《逞风流王焕百花亭》杂剧第二折曲中记载:

折莫是捶丸、气球、围棋、双陆、顶针续麻、拆白道字……

此外,现存于山西洪洞广胜寺水神庙壁画中,还有一幅保存完整的元代捶丸图。图中,于云气和树石之间的平地上,两个男子身着朱色长袍,右手各握一个短柄球杖。左边一人正面俯身作击球姿势,右边一人侧蹲注视前方地上的球穴。

稍远处有两个侍从各持一个木棒,棒端为圆球体,居中的人伸手向左侧击球人指点球穴的位置。这幅画是元代民间捶丸活动的真实反映。

关于元代捶丸的活动方式和特点,在它盛行不久后就有人对它进行了总结和研究。根据元代宁志斋《丸经》中,追述了捶丸的发展历史,对捶丸活动的场地、器具、竞赛规则以及各种不同的击法和战术等,作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和记述。

捶丸最显著的特点是场上设置球穴,然后人们以杖击球。正如元代宁志斋《丸经·集序》所记载的:

视土燥湿坚岔而安基,择地平峻凹凸以制胜,拽肘运杖,击构收窝。

捶丸的场地,大多设在野外。根据《丸经·因地章》中记载:

地形有平者、有凸者、有凹者、有峻者、有仰者、有阻者、有妨者、有迎者、有里者、有外者。

这是说,不平的坡称为“峻”,坡的上面称为“仰”,前面有隔的称“阻”,后面有碍的称为“妨”,能反射球的称为“迎”。因为后面有障碍,往往容易打坏球棒,并且难于打到球窝旁边,所以古人才说“后妨不处基”的。所谓“基”,就是画定的击球点。

根据《丸经·定基章》中的记载:

基,纵不盈尺,横亦不盈尺;择地而处之,直向而[之,瓦砾则除之。

由此可知,元代基的大小,长宽不满一尺,还有应该选择正对球窝的地方画基;若地面有瓦砾杂物,则应该去除瓦砾后再画基。

作基不左立,丸不处基外,权不击基,足不踏基,手不拭基,无易基,无毁基。

这是规定了,假如人们向南击球,则人不许立于西侧,球不得安放在基外,脚不许踏基,手也不许碰到基;基已经画定了,就不许更换,更不许毁掉;假如基周围五尺内有人行走,则该人所在组全输。

还有,元代人们玩捶丸所用的球杖,俗称“球棒”,它有着不同的类形。比如“撺棒”、“杓棒”、“朴棒”、“单手”、“鹰嘴”等多种,供人在不同条件下选用,打出不同的球。

而捶丸所用的球,又叫“丸”,是用瘿本制成的。瘿本是赘木,又叫树瘤子。这种木头生长不规则,树纤维绞结紧密,十分坚牢,就算长时间击打也不会损坏。

后来,捶丸发展到了明代,它已经远不如前代那样普及了。捶丸活动经过了南宋以至明代的发展繁荣以后,最终于在清代趋向衰落,清代的捶丸只是盛行于妇女、儿童间一种简单的游戏了。

[旁注]

朱瞻基(1398年~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明朝第五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的长子。他和其父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明宣宗当政10年,重点在治理内政方面。他主动从交阯撤兵,节省了财力,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促进了我国各族人民与交阯的交流。死后庙号宣宗,葬于北京昌平的景陵。

侍卫 也称御前侍卫,随着封建王朝皇权的不断集中、巩固和发展,作为帝王近臣的侍卫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同时越来越详尽的侍卫制度建立起来,侍卫也被细致划分等级、规定名额。皇帝侍卫的待遇很高,地位也非常尊贵。侍卫以天子侍从身份而得以使用,也是一种特殊的政治待遇。

散曲 是一种同音乐结合的长短句歌词。元人称为“乐府”或者“今乐府”。它经过长期酝酿,到宋金时期又吸收了一些民间流行的曲词,尤其是少数民族的乐曲侵入并与中原正乐融合,导致传统的词和词曲不能在适应新的音乐形式,于是它便作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逐渐形成了。

水神 在我国古文化的神话系统中,水神是传承最广影响最大的神祇。古代思想家认为水的成分存在于一切物质之中,并为万物之准,所以才有了水神的传说。

序 也叫作“叙”或者称为“引”,是说明书籍著或者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以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的,如《史记·太史公自序》,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

[阅读链接]

同我国古代的其他体育活动一样,捶丸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也曾经随着文化的交流传至朝鲜半岛和日本,并对后来高尔夫球的出现和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可以说,元代是一个大规模东西文化交流的时代,而东学西渐又是其主要的趋向。最后,接受了汉文化影响的元文化在西方开始了传播,在这种东学西渐大潮的冲击下,捶丸的西化可以说是瓜熟蒂落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