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天喜地——踩高跷

踩高跷是我国传统的民俗活动之一,踩高跷俗称“缚柴脚”,也称“高跷”、“踏高跷”、“扎高脚”、“走高腿”等,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多在一些民间节日里由舞蹈者脚上绑着长木跷在广场进行表演。

关于高跷的起源,人们大多认为它与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沿海渔民的捕鱼生活有关。其实,高跷本属于古代“百戏”之一,早在春秋时就已经出现了。

古代高跷技艺性强,同时形式活泼多样,由于演员踩跷比一般人高,便于远近观赏,而且流动方便无异于活动舞台,因此深受人们喜爱。

踩高跷的各种起源说法

据说在汉代,中原地区一连三年大旱,颗粒无收,百姓们的日子很苦。皇帝听说后,他下了一道圣旨,命令当地的官府救济百姓,并下令家有存粮的人要拿出粮食赈济灾民。

洛阳地区有一个王知府,他存了很多粮食,却不肯拿出一粒去救灾,非但如此,王知府还拼命抬高粮价,抢发灾荒财。

据说,当地有一个青年,他姓高名跷,天生一副侠义心肠。高跷见王知府如此凶狠,他便决心去偷粮食救济灾民。但是,王知府粮仓外围高墙林立,他怎样才能进去呢?高跷为此很是头疼。

有一天,高跷上山砍柴,他忽然看见一棵树梢上有一团冬青,而冬青是一种很名贵的草药,他想将冬青取下来,但是树很高,他又上不去。

高跷寻思再三,他见树干上有不少枝枝杈杈,高跷突发奇想,他踩踏枝杈而上,果然摘到了那株冬青。

于是,高跷也悟出了以树杈用作攀援高墙的工具,他砍下两根树杈在山上勤学苦练。最后,高跷终于练就了用树杈在脚上行走自如、蹦跳如飞的本领了。

此后,高跷日复一日在夜间翻过王知府粮仓高墙去拿粮食救济受饿村民。后来有一天,高跷一不小心被王知府家的众多护卫发现,护卫们用绳索将高跷绊倒,并且抓获他,将他投入了监牢。

王知府非常生气,他扬言要治高跷的罪,还要处死他。后来,消息传出来,百姓们寻思搭救高跷的良策,人们商量了很久,最后决定派人连夜去京城告发王知府,这样便可以搭救高跷了。

果然,皇帝在得知王知府的恶性及高跷的机智勇敢后,他马上派人去解救高跷并重罚王知府。高跷这才获救,此后,人们为了纪念高跷,便将踩树杈取名为“踩高跷”。

以后,中原地区百姓每逢节日,村村寨寨都要踩高跷,扭秧歌,热闹一翻。后来,踩高跷庆节日这个风俗世代相传,久演不衰。

踩高跷,是我国传统的民俗活动之一,踩高跷不但在民俗活动中经常表演,而且它还被融入到了古代戏曲折子中,比如《管甫送》、《闹天宫》、《八仙过海》、《水漫金山》等。

踩高跷的角色,因为各自身份不同,所以造型各异,高低不一,戏曲《水漫金山》中的法海木脚高达1.3米,小沙弥高0.8米。

关于高跷的起源,人们大多认为它与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沿海渔民的捕鱼生活有关。据历史学家的考证,尧舜时代以鹤为图腾的丹朱氏族,他们在祭礼中要踩着高跷拟鹤跳舞。考古学家还认为,甲古文中已经有踩跷起舞形象的字了,所以可以验证这个传说是真实的。

古代文献《山海经》中有关于“长股国”的记述,根据古人的注释,这个“长股国”很可能就与踩高跷有关。从“长脚人常负长臂人入海中捕鱼也”这一注释中,便可以知道,那里的人脚上绑扎着长木跷,手持长木制成的原始捕鱼工具在浅海中捕鱼。

而更令人感兴趣的是,后来居住在广西防城沿海的京族渔民,仍有踩着长木跷在浅海撒网捕鱼的风俗习惯。其实,艺术是源于自然的,踩高跷是人类与自然斗争下的产物。晋代学者郭璞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这样记载:

长臂国人在赤水之东,身体像常人,但臂长三丈。“或曰,长脚人常负长臂人入海中捕鱼也。

这也就是说,脚长是因为绑扎着木跷,手长是因为手中拿着长木制作的捕鱼工具,这段话所描绘的现象,酷似居住在广西防城京族渔民踩着木跷在浅海中撒网捕鱼的形象。

还有,高跷本属于古代“百戏”之一,早在春秋时就已经出现了。我国古代最早介绍高跷的文献是春秋时期著名学者列御寇在他所著的《列子·说符》一篇,原文是这样记载的:

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

从文中可知,早在公元前500多年,高跷就已经流行了,表演者不但以长木缚于足行走,还能跳跃和舞剑,高跷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

[旁注]

知府 古代官名,宋代至清代地方行政区域“府”的最高长官。唐代以建都之地为府,以府尹为行政长官。宋代升大郡为府,以朝臣充当各府长官,明代以知府为正式官名,为府的行政长官,管辖所属州县。又尊称太守、府尊,亦称黄堂。

八仙过海 是我国古代的八仙最脍炙人口的故事之一,最早见于杂剧中。相传白云仙长有回于蓬莱仙岛牡丹盛开时,他邀请八仙及五圣共襄盛举,回程时铁拐李建议不搭船而各自想办法,就是后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起源。后来,人们把这个典故用来比喻那些依靠自己的特别能力而创造奇迹的事。

丹朱 尧帝的儿子。帝尧生十子,丹朱是他的长子,他出生时全身红彤彤,因取名“朱”。他开通聪明,智慧极高,从小极受尧的宠爱。他个性刚烈,做事坚决有主见,是世界围棋界的始祖,并传为史上围棋第一高手。

郭璞(276年~324年),西晋建平太守郭瑗之子。东晋著名学者,既是文学家和训诂学家,又是道学术数大师和游仙诗的祖师,他还是我国风水学鼻祖,其所著《葬经》,对后世影响很大。

[阅读链接]

据说,高跷是民间社火艺人们发明的,相传有一年元宵节,社火队艺人联合起来要到县城表演社火。知县老爷知道后,便想借社火诈一笔横财,他下令将四门吊桥吊起,凡入城者要交过桥费,否则不准入城。

城外的社火头听后,十分生气,但也无可奈何,他便凑足银两准备进城。谁知县太爷又将进城过桥的钱提价了,社火头聪明多谋,又胆大心细,他便想到在木棍上装上脚踏板,将木棍绑在自己腿上,脚绑在踏板上越过了护城河。

正月十五那天,城外的社火队都依样绑上高腿,排成队越过护城河进了城,此事气坏了县太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