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为本的农学家王祯
王祯(1271年~1368年),字伯善。生于元代东平,即今山东省东平。元代农学、农业机械学家。
所著《王祯农书》,继承了前人在农学研究上所取得的成果,总结了元朝以前农业生产实践的经验,全面系统地解释了广义农业生产所包括的内容和范围,在我国农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王祯的家乡东平在元初已是封建文人荟萃的地方。当时的统治者忽必烈非常重视总结农业知识,普及农业技术,曾在东平让许多名士先后设帐授徒,元朝也先后产生了《农桑辑要》和《农桑衣食撮要》这样的农业科学著作。王祯受其影响而开始接触农学。
王祯在1295年任宣州旌德县县尹,和在1300年担任信州永丰县县尹时,继承了传统的“农本”思想,认为国家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的首要政事就是抓农业生产。为此,他在任期间恪尽职守,公正无私,勤勉务实,为民办事。
王祯留心农事,处处观察,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知识。为了总结农事经验,王祯在旌德县尹期间,就开始着手编写《农书》,也叫《王祯农书》,直至调任永丰县尹后才完成。1313年,王祯又为这本书写了一篇自序,正式刻版发行。
《王祯农书》共37卷,现存36卷,另有编著22卷的版本,内容相同。该书规模宏大,范围广博,大约13万字,插图300多幅。
其中包括《农桑通诀》、《百谷谱》和《农器图谱》三大部分。最后所附《杂录》中有和农业生产关系不大的“造活字印书法”。全书既有总论,又有分论,图文并茂,系统分明,体例完整。
《农桑通诀》可以说是“农业总论”,共6卷,19篇,是王祯对农业综合性的总结,贯穿了以农为本的观念和天时、地利、人力共同决定农业的思想。
《农桑通诀》论述了农业、牛耕和桑业的起源;农业与天时、地利及人力三者之间的关系,接着按照农业生产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基本顺序,记载了大田作物生产过程中每个环节应采取的共同的基本措施;最后是“种植”、“畜养”和“蚕缫”3篇,记载有关林木种植包括桑树、禽畜饲养以及蚕茧加工等方面的技术。
《农桑通诀》以“授时”和“地利”两篇探讨了农业生产客观环境的复杂性和规律性,强调了农业生产中“时宜”和“地宜”的重要性。
《农桑通诀》还分列了“种植”、“畜养”、“蚕缫”等专篇,阐述林、牧、副、渔等广义农业各个方面的内容,并宣扬了官府的重农思想和劝农措施。这部分内容,使人们对广义农业的内容和范围以及农业生产中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各个方面,都能有清晰明了的认识。
《百谷谱》共4卷11篇,是农作物栽培各论,阐述的是各种农作物的品种、特性、栽培、种植、收获、贮藏、利用等技术知识,所介绍的农作物共有80多种。谷谱包括谷属2卷、蓏属1卷、蔬属2卷、果属3卷、竹木1卷、杂类1卷,初步具备了对农作物实行分类学的萌芽。
《农器图谱》是全书重点,共有12卷之多,篇幅占全书4/5,也是最能展现王祯科技思想精华之所在。
具体分为田制、耙扒、蓑笠、杵臼、仓廪、鼎釜、舟车、灌溉、利用、蚕桑、织纤、扩絮、麻芒12门,详尽介绍了当时和古代以及他所创制的农具、农业机械和农家生活用具等257种。共绘有图谱306幅,每幅图都有文字说明,介绍各种器具的构造、发展演变过程、使用方法和功效。
关于土地翻治农具,《农器图谱》介绍了犁、犁刀、耙耢等。重点介绍的播种农具是耧车。耧车汉代有,元代又有创新,增加了一个肥料箱,使播种与施肥同时进行;增加了砘车装置,播种后能马上掩土。
对于农业灌溉器械,王祯一方面把传统的龙骨水车创新为用水力来推动,成为“自动化”机械,还创制了高转筒车灌溉机械,能够把水提高至33米高的地面进行灌溉,两部筒车相接,就可以把水提高66米。
收获农具有粟鉴、辕、推镰等。王祯把麦钐、麦绰、麦笼等配合起来做成的快速收麦器,是效率极高的收割农具,相传一人一天能收麦10多亩。
在农产品加工机械方面,最著名的创新发明是水轮三事。在传统的普通水力磨上对机械装置改进后,可以同时具有磨面、砻稻、碾米功能。
水转连磨则是利用水力发动的机械,用一个立式的大水轮,再通过一系列的齿轮传动装置,能同时使九个磨盘旋转工作。王祯在“利用门”一节中介绍的水力农机达14种之多,还不包括水力灌溉机械。
从整个《农器图谱》的机械与图谱中,可以明显看到王祯既是卓越的农学家,更是杰出的机械制造家。他对于绳轮、齿轮、曲柄、连杆等传动装置的运用已驾驭自如,得心应手。在许多机械部件与整体机械原理上,也同样显示出其过人的研究与极高的造诣。
《农器图谱》中多达300幅的插图,也是以前的农书中所绝无仅有的。正是靠着这些图谱,我国古代的许多农业机械器具才得以保存。可以说,《农器图谱》是王祯在古农书中的一大创造,是古代我国农器图谱的公认“鼻祖”。
《王祯农书》是我国第一部力图从全国范围对整个农业作系统全面论述的著作。《王祯农书》所涉及的地域包括南北方的17个省区,这也是以前任何一部古农书所不及的。也是我国古代一部农业百科全书。
[旁注]
县尹 “尹”是旧时长官的名称,如县尹、府尹,县尹就是知县,县长。早在春秋时期,楚国不断在边地设县,作为边防重镇,有征赋制度,拥有重兵,其长官称县尹,尊称为县公。
活字 用于排版印刷的反文单字。北宋毕昇发明泥活字,是活字的开端。以后又发展了锡活字、木活字、铜活字、铅活字等。
分类学 综合性学科。生物学的各个分支,从古老的形态学到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新成就,都可吸取为分类依据。分类学也有其自己的分支学科。
龙骨水车 也称翻车、踏车、水车,也称“龙骨”。一种用于排水灌溉的机械。因为其形状犹如龙骨,故名“龙骨水车”。它约始于东汉,三国时发明家马钧曾予以改进。此后一直在农业上发挥巨大的作用。
水轮三事 王祯创制的。他在普通水磨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它的轴首装置,使它兼有磨面、砻稻、碾米三种功用。
水转连磨 由水轮驱动的粮食加工机械,为晋朝杜预创制。它的原动轮是一具大型卧室水轮,水轮的长轴上有3个齿轮,各联动3台石磨,共9台石磨。也有一具水轮驱动两台石磨的,成为连二水磨。
忽必烈(1215年~1294年),即孛儿只斤·忽必烈。蒙古族。蒙古族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元朝的创建者。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庙号世祖,蒙古尊号“薛禅汗”。在位期间,建立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使得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
[阅读链接]
王祯非常关心农业生产,“以身率先”是他的一贯作风。他在做旌德县县尹时,发现这里多山,耕地大部分是山地。
有一年碰上旱灾,眼看禾苗都要旱死,农民心急如焚。王祯看到许多河流溪涧有水,就想起从家乡东平来旌德县的时候,在路上看到一种水转翻车,可以把水提灌到山地里。
王祯立即开动脑筋,仔细地画出了图样,接着召集木工、铁匠赶制,组织农民抗旱。就这样,水转翻车使几万亩山地的禾苗得救了,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也有了保障。